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外地来京的人士以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显然这是受了一首流行歌曲的影响.因为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去喝大碗茶的. 北京人饮茶习惯与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欢喝茉莉花茶,而红茶、绿茶、普洱等很少有北京人问津.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欢喝物美价廉的茶叶末.茶叶末又称高末,沏出茶末的味道并不亚于茉莉花茶.当年,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壶茶,并一边喝茶一边吃早点,百十年来很少有改变,而提笼架岛的"八旗"子弟和"谋事由"(找工作的人)喜欢到茶馆里喝茶,或聊天或谈事,但绝对没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壶或是来个盖碗茶.  相似文献   

2.
<正>漫步于北京西四南大街,在鳞次栉比的商铺之中,有一处静谧悠闲的去处,平添了些许文化气息,这里就是红楼公共藏书楼(原红楼影院),一处复合型阅读空间。对于北京人来说,红楼影院是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诞生于1945年的红楼影院,原为红楼球社。它不仅是北京市第一家宽荧幕立体影院、第一家“无障碍影院”,更是那个年代首轮放映最新影片的“头牌”影院之一。  相似文献   

3.
三联韬奋书店的不眠之夜 深夜,城市已经渐入梦乡,而三联韬奋书店内仍旧灯火通明.在这间属于北京的第一家“深夜书房”里,还有几十位读者正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书籍.橘色的倒影打在玻璃窗上,点缀着窗外夜晚的街道. 对于爱书人来说,书店是他们的一份情节,对于刷夜者来说,似乎也是个好去处.每晚九点以后,来三联韬奋书店里的人明显增多,书店还贴心的准备了小书桌方便使用电脑,还有免费的wifi可以使用.在这里,夜读早已超出了阅读本身,更像是社会生活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4.
张瞳 《工会博览》2006,(23):16-17
"一种鼓励默默无声,一种精神持之以恒,一种信念坚强不息,一股力量豪气冲天,一生相随携手奋进,强强联手合作共赢",这是北京时代仪表有限公司展室中一件纪念品上雕刻的语句。这些语句的字里行间诉说着一个曾经濒临倒闭的企业在改制的潮涌中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了本行业中的佼佼者的;诉说着企业改制后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与坎坷;诉说着时代仪表人勇于挑战,为企业的未来描绘的蓝图。这所有的改变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叫汪洋。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有个很上口的词叫"北漂",用来形容外地「到北京的打工者。可当我们了解到有那么多北京职工远赴异国他乡。投身在祖国建设之中,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辛苦、情感的复杂和生活的五味杂陈之后,我们深深感到,是这些离我们千百里之外的北京职工,给北京人争了光彩。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做出的每一件产品,他们每流出的一滴汗水,就如同一张张北京的名片,告诉世人:这是北京人的奉献。  相似文献   

6.
杨李菊 《工会博览》2008,(14):15-17
2008年8月8日,中国与世界有个约定。为了做好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迎接八方来宾,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各行各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新北京”,服务“新奥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奥运建设。“看不见”的奥运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但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也在悄悄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移向奥运比赛之外的北京,“看不见”的奥运建设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7.
漫画     
《南风窗》2012,(8):21-21
活在北京,葬在河北插画迢迢因北京墓地价格一再飙高,很多北京人开始去周边的河北等地购买墓地。有报道称,在河北省的世界华侨陵园,一半以上的墓地是北京人购买,而怀来县的中华永久公墓刚在北京组织了百余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私人汽车的第一人是慈禧太后。庚子事变后,慈禧逃难回到了北京,态度和心情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对于洋人的态度,与洋人握手言欢,并收受了许多的洋玩意。  相似文献   

9.
胡志强  陶金 《工会博览》2014,(24):I0001-I0002
时下有个很上口的词叫“北漂”。用来形容外地到北京的打工者。可当我们了解到有那么多北京职工远赴异国他乡,投身在祖国建设之中,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辛苦、情感的复杂和生活的五味杂陈之后,我们深深感到,是这些离我们千百里之外的北京职工,给北京人争了光彩。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做出的每一件产品,他们每流出的一滴汗水,就如同一张张北京的名片。告诉世人:这是北京人的奉献。  相似文献   

10.
读者     
《南风窗》2006,(16)
谁还在“异端的阅读”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尤其对于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冒着危险读禁书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这样的读书既不是功利的,也不是他们眼中的“有趣”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职场乍练     
王跃平 《工会博览》2013,(29):38-40
一 芦荷,很美的名字,当然人长得更美,都说她是翘翘的芦苇、亭亭的荷花。芦荷家住在昌平,现在是昌平区,昌平人大都平视北京,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离着好几十里地呢。家里的亲戚都说:荷花在北京上班。上大学时荷花就闯荡到北京了,一两星期回趟家。  相似文献   

12.
一位上海学者就“北京文化”与“广州文化”的比较,作了风趣的发言: 北京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或者说“皇城文化”。北京人的政治意识强,议论时政,忧患意识,忧国忧民忧天下。然而其负面则表现为“救世主文化”,以为全国看北京,北京马首是瞻,一切取决于上层决策与进退,倾向于用政治手段解决其他经济、文化问题。因而其心理则往往大起大落,对政策的心理承受力较弱。如果说北京人关心的是要人进退,那么广州人关心的则是政策变不变。在广州,是一种大众文化、市场文化。政府的影响、政府的作用成为“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3.
杨晓春 《南风窗》2008,(7):99-99
北京勇往直前。所有和过去有关的记忆,在这个曾经的古都里没有大的容身之地。城市的"现代化"基本气质已定,对于过去的荣光追思演化成在建筑上的勃勃雄心,规模达到让人敬畏的程度。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这场宏大叙事的城市变革不出所料地以令人目眩的加速度改变北京的天际线。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的包容精神自古有之,并非始于今日.自古以来,外来人口或外地人所占比重很大,本土人士所占比例是很低的,以清末民初为例,北京常住人口中,"最地道"的"老北京"不足30%或更低.这些"最地道的"北京人,泛指"八旗"或其他久居京城五代以上的人,而这种人在北京今天不是很多. 北京人与其他城市、地区的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本土意识",但北京人则少有"排外"的思想.不排外、不歧视,既表现出北京人的包容,也表现出北京人的智慧. 经济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历史上北京从元代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但从来不是经济中心.不是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北京没有经济生活和经济形态.北京历史上发达的、内容丰富的商业、服务业就印证了这种观点.而历史上北京的商业、服务业的主办者、经营商,尤其是那些驰名海内外的"老字号",几乎没有北京人涉足,这种"谦让",体现了北京人的明智.  相似文献   

15.
Q上校信箱     
北京 马开 在阅读二战的历史时,我发现日本人有大量使用水上飞机母舰的记录。请问在二战中,日军一共有几艘水上飞机母舰?几艘是战争中建造的?有几艘保留到战后? 答:日本在 二战中一共建造 和使用了16艘水上飞机母舰。它们的名单如下:“能登吕”号、“神威”号、“千岁”号、“千代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已是数九寒天,呼啸的风声让人愈发慵懒,一种新的休闲游戏——桌游,在北京悄然流行。大家围坐一桌边喝、边聊、边玩。无论你是“头脑简单”还是“智谋过人”,数百种的桌游绝对能满足你渴望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因为李叔同的《送别》,北京城南,在我的眼里就成了一个故事万千愁煞人的地方,我总感觉,《送别》就好像是写给北京城南的一当然是北京城南,当然,还有陶然亭公园。  相似文献   

18.
北京已是数九寒天,呼啸的风声让人愈发慵懒,一种新的休闲游戏——桌游,在北京悄然流行。大家围坐一桌边喝、边聊、边玩。无论你是头脑简单还是智谋过人,数百种的桌游绝对能满足你渴望交流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真没素质!”这是许多北京人对外地人常挂在嘴边的评价。那么北京人素质如何呢? 我,一个躲在北京屋檐下,低着头谋生计的外地人想告诉北京人:我非常希望从你们的言行中看到高素质的光芒,然而却不断地遭遇失望。 且看警察。你到我家来查暂住证,你常常不是敲门,轻轻地;而是擂门,重重地。你总不能温和地跟我说话,而是声音高八度地训话,以这种方式来显示你作为警察的威严。你可以打心底瞧不顺眼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北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头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起,到次年正月十五"灯节"止,春节才算过完。老北京民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扣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