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马克思传记的传播和创作在得到世界各国革命者和学者响应和支持的同时,也成为一些西方学者用来反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工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革命者和学者翻译和创作了大量的马克思传记。马克思传记在中国的传播和创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紧密相连并为之服务,还与国外学界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和交锋。这一过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随着对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的挖掘与研究而推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冷战前德国学者创作马克思传记所代表的三种立场,基本构成了马克思生平研究的三种基本模式:梅林的《马克思传》(1918)是早期正统马克思主义立场下创作的权威版本,但也存在"为尊者讳"的问题,对不利于马克思的材料进行了过滤删减处理;滕尼斯的《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1921)采取了一种中立的研究立场,与此后形成的西方学院派马克思学的研究立场前后呼应;施瓦茨希尔德的《红色普鲁士人: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传奇》(1947)持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立场,采用了精神分析的方法,对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认知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历史丛书,是一部中共传记史学,是信史。它不同于一般的评传和文学传记,也不同于烈士传记,而是非常严谨的历史著作,同时,党史人物传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党的壮丽斗争历史、歌颂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角度评估马克思思想,一直是国内仍然没有完成的理论任务。在西方既有研究基础上,可以提出对马克思思想学术评估的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时代不可超越的地平,这一结论建立在对四个方面问题的学术评估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的时空条件有效性,作为历史科学的逻辑有效性,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革命预言的有效性,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很长一个时期,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空间思想的探讨多停留于空间的自然观层面,而马克思的社会空间思想则少有人问津.20世纪90代初,有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空间"问题,引起这一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契机是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空间转向",以及促成这种转向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社会空间思想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罗斌 《求索》2011,(7):218-220
本文从传主与传者、史实与传实以及材料选择三个方面分析评述了弗罗斯特多个版本的传记,弗罗斯特在不同版本传记中的形象差异巨大,这些形象有赞颂和褒扬的、有贬斥和丑化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传主与传者关系的不同、传者对史实的歪曲及负面材料选择的选择。结论认为,读者应正确看待这些不同的形象,不能够让这些不同的形象左右诗歌理解和阅读。  相似文献   

8.
高放 《同舟共进》2008,(5):59-60
中国过去出版过十几种《马克思传》,既有外国学者写的,也有中国学者写的。近来,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插图本)》在西方畅销不衰。此书1973年初版,1995年  相似文献   

9.
史素昭  张玉春 《求索》2008,(2):221-223
古代文学中成熟的传记体例,应该从司马迁《史记》中的史传篇章算起。由于我国古代儒术“独尊”的地位和学术界的“尊经”思想,汉代传记在目录分类中依附于儒家经典,处于一种附庸地位;在三国以后的目录书分类中,随着“史”与“经”的分离以及新的传记门类的出现和繁荣,唐以前传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国内外理论界的观点并不一致。很多学者存在着对马克思晚期人学思想的误解,认为晚期马克思思想的关注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学和科学理论。实际上,马克思本人对人的关注一刻没有停止过,如果对马克思思想进行历史学考证,就会发现马克思是在对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原则的双重批判中阐发其人学逻辑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我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东南学术》2016年第2期)已有论述。有人问,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者是谁介绍的,他怎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的确,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谜。对于这个谜,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筋斗"。"一个筋斗"是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和论证的。"一个筋斗"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作为认识论,它有一个自己的内在机制。研究马克思"一个筋斗"的思维方法,在现在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牵涉着马克思思想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只有厘清这一个关系问题,才能够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有较为准确的界定.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容丰富,马克思所揭示的"共同体"类型多样,其本质是关系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是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填充的实体,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一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杜高明 《求索》2015,(1):35-38
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启蒙于西方古希腊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萌芽;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的绝对精神主体"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感性主体"的思想成果;最终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主体性思想——主体是客体中的主体,即人既是受动的主体又是能动的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人表现对客体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马克思哲学的主体的实质是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科学的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不仅对哲学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建设,尤其是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正义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是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基础;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归宿。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具有以人为本、整体性和批判性等基本特征,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我国的生态危机与生态困境,学者们注意从前人的思想中找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药,在此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是否有生态经济思想、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渊源、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文本挖掘、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从而取得了国内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研究的系列成果,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郭强 《理论月刊》2008,(7):11-14
美国学者Allan Megill认为马克思之所以在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排除了"市场"和"政治",是由于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坚持以追寻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必然性、可预测性和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理解事物的发展的理性主义的方法.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马克思在学术生涯中坚持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来理解事物的发展,并试图以此发现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追求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和可预测性并不是马克思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19日,《法制日报》在学者论坛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浅议人大"个案监督"》的文章。文章中两位学者对各级人大正在"逐渐确立"的个案监督这一加大司法监督力度的新举措提出了"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他们认为,人大的个案监督不是一种好制度的理由有三个方面:一是个案监督没有能力遏制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因为,人大的个案监督对遏制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是外生力量,"借助外生力量的作用想解决司法体制的内生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更何况进行个案监督的"人大主任、各位委员、人大代表"的法律专门知识、道德水准、政治素质不一定比司法人员高。二是个案监督势必使司法独立成为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至今依然尚未得到确切地阐述,这个概念太包容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马克思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文章通过文化概念以及马克思文化思想可能的阐述,对马克思文化与文化产业思想进行了合理的区分与澄清;通过马克思文化思想自然始点的释义、劳动实践中介的阐释、理论归宿的明晰确证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性;通过大众文化实质上是文化工业批判的个案分析,加强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维度进行考察.马克思生态思想包含的内容: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资本是生态恶化的根源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维度的考察,缺乏全面性.全面考察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理论上有助于驳斥西方学者攻击马克思忽视生态问题的谬论;在实践上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