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上锋 《政府法制》2012,(26):49-49
在历史上,曾国藩(1811年至1877年)是一位争议很大的人物,毁之者称之为元凶,誉之者称之为圣贤。他从湖南的山野里走出,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其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值得后人研究与玩味。  相似文献   

2.
魏健骅 《政府法制》2013,(14):14-14
曾国藩本是个在湘守孝的文官,咸丰皇帝对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实在没办法了,死马当做活马医,发诏书让愿意效忠朝廷的他做了统兵元帅,这多少有点乱点鸳鸯谱。  相似文献   

3.
史新 《政府法制》2014,(20):51-51
清朝咸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书目编辑.一天,咸丰皇帝询问他:“你闲暇时常用什么方式消磨时间?”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恰巧咸丰皇帝当时也在读《汉书》,听到他的回答很高兴.因此便谈起书中说诗解颐的内容,谁知这个人原来并没有读《汉书》,一时间惊慌失措,答不出皇帝的问题.咸丰皇帝顿时感到非常恼火,命令他回到原籍读三年《汉书》再来复职.  相似文献   

4.
近日,与一位在基层担任领导的好友谈及应付汇报之事,他有些言不由衷,以他的人品,忠厚正直,绝非曲意逢迎之辈。然而,出人意外的是,他口袋里装着两本帐,同一件事情,向上级汇报的数据材料有虚有实,亦真亦假,必看其上之所好。若工作浮在水面上,闻“喜”则安,闻忧即愠的领导,报之以“好”;若对真心体恤民情,务实求实的领导,则从口袋里掏出“真家伙”,以全盘托出。据他所言,后者虽多,前者也不少。他还说此法纯属几经碰壁,几番省悟,方才学出来的“乖”。由此看来,基层领导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观领导之“好”,而随机而行,…  相似文献   

5.
阿谀与“危言”张玉军安徒生在其童话《皇帝的新装》里说:有人“明明看见皇帝光着屁股,却说皇帝的衣服多么好看”。这幽默而又意味深长之言,引发了我对阿谀之风的一点思考。阿谀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伪币,它虽没有“牙齿”,可是连“骨头”也会被它啃掉。阿谀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6.
徐上峰 《政府法制》2010,(21):28-28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他早期组建湘军十分不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几欲自杀,最后平定太平天国,功成身退。  相似文献   

7.
知道自己通过了95年律师资格考试,超出分数线近30分。我既没有感到意外的惊喜,对别人的祝贺也淡然处之。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书籍,三载如金似玉的年华不竟又涌上心头。是啊!从自己决心要拿到律师资格到现在,三年过去了。曾记得1993年仓促上阵时,考前重病终功亏一匮;还记得1994年那个灰蒙蒙的冬天,爱情失意,工作遇挫,更令人伤心的是满以为十拿九稳的资格证以十分之差失之交臂。一直觉得对不起友人的看重,家人的期盼。欣喜的是,我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甘于失败的人,曾国藩的话成了我的座右铭:“臣屡战屡败、屡败屡战。”95年再度被…  相似文献   

8.
官为当朝一品宰相,身穿麻葛粗布,剩得薄田三顷;潜心著述十九寒暑,撰成资治通鉴,泽流万古千秋。这是后人颂扬北宋廉吏、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副对联。司马光、王安石及苏轼是同一时代人。司马光虽然思想偏于保守,但立朝刚正不阿,举荐忠贤,抨击奸恶,“天下以为真宰相”,正直之声远播。当时,皇帝赏赐臣下“动以万数”;宗室贵戚竞尚奢华,“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极尽奢靡。一生清廉自守、俭朴成性的司马光,对此深为憎恨。他认为“府库之财,皆民之膏血”。司马光上疏皇帝,主张“敢以奢丽之物相矜高,贡献遗赂以求悦媚者,亦明治其罪。”他的大声…  相似文献   

9.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真”(“truth”或“truthness”)有四种不同的用法:终极的“真”或大写的“真”(真1);“经验科学”中的“真”或“科学实验”中的“真”(真2);作为“交互主体性”或“沟通理性”的“真”(真3);语句的“真”或分析的“真”(真4)。“真1”将导致神意的、独断的和有形而上学基础的法权理论;“真2”本与法权理论无干,但在科学入魅的时代,强权可借“科学”之名行独断之实,“真2”由此成为“真1”的婢女;“真3”是历经公开和平等讨论后的共识,也即“对话的常识”,“真3”是公民社会法律关系的基础,即“当事人合意”或“社会公意”,“真3”与“真1”水火不容;“真4”是“S是S”的“真”,即逻辑的“真”或判断的“真”,“真4”内合“必然地得出”的精神,不空话,不妄言,是获得“真3”时对话与沟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乔娟 《政府法制》2012,(29):37-37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2.
“雷人雷语”,不独为当下热词,其实史上也很多见。一些当政者或官员的“雷语水平”,和当下相比也是“难分伯仲”,甚至流传了上千年。但那些制造“雷语”的皇帝或官员,有很多要么被摘掉乌纱,要么遗臭万年。100年前,晚清最高领导人慈禧,就说过真能“雷死牛”的雷语。哪两句呢?一句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句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相似文献   

13.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汉文帝刘恒算是“孝”皇帝之冠,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刘恒登基为帝后,生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张团结 《政府法制》2013,(32):26-26
曾国藩为晚清中兴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纵观曾国藩为官,“穷”是其~大特色:十年北漂,年年借贷度日,“哭穷”始终是其家书一大主题;30多岁荣登高位后,连回湖南老家的路费都筹不起;  相似文献   

15.
刘继兴  王伟 《政府法制》2013,(29):24-24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可以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一辈子都不爽的事。  相似文献   

16.
说起“警示教育”,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这位出身贫贱的君主,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为严惩腐败,以儆效尤,他挖空心思,发明了一种名叫“剥皮实草”的酷刑,规定凡犯赃银60两以上者,都将其皮剥下填充谷草,然后摆放在府衙大堂之上,使后任者见之心惊胆寒,不敢再贪。依笔者所见,这种“警示教育”之惨烈可谓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然而,即便这样收效又如何呢?不妨借用朱皇帝本人的话来说明。史载,在其晚年,面对贪污肆虐,贿赂横行的局面,他无计可施,唯有叹息:“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如此看来,“警…  相似文献   

17.
晚清名臣曾国藩素有识人之誉。据说,他善于观察人的相貌和精神气质,以此判断人品材质,还归纳出一套口诀:“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相似文献   

18.
A县于水库旁新开一旅游点,省里一领导得知,便让秘书通知该县,说首长一行5人将于本月下旬前来视察。县里窃喜:建旅游点借债300万元正无法偿还,如果这次能跟省里领导当面汇报此事,说不定……于是,一面组织庞大的接待班子,一面加紧突击汇报材料。首长一行终于在A县的热盼中光临了,只是时已近午,领导们擦把脸、喝口茶就到了开饭时间。县长看上级领导们又累又饿,便果断下令:开饭,饭后再汇报!好不容易等到诸领导酒足饭饱,县长和汇报的干事们赶到招待所时,一行5人己经鼾声大作了。等首长起床,汇报人员在会议室坐好时,秘书…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有一家守民律师事务所,很年轻,却颇有追求,提出的“所训”也颇具新意和特色。他们提出:“把事情做好,把事业做大。”我感觉,这句话不仅适合年轻的守民律师事务所,也适合年轻的中国律师业,适合中国足球界。透过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成功之艰辛历程,我看到了今日的成功,正是因为昨日的付出。2001年10月7日晚,中国人的又一个狂欢之夜。在苦水中泡大的亿万球迷,终于等到了一个纵情渲泄的夜晚;在恨铁不成钢的骂声与希望中依旧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终于找到了一个仰天长啸、扬眉吐气的时刻。中国足球终于出线了,终于冲…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52-52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