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2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无量山的红河、思茅等地州。墨江是哈尼族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全县哈尼族人口21万人,占全省哈尼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学者研究认为,哈尼族与彝、拉祜族等同源于我国西北古代的氐羌游牧部落,学术界还有“土著”和“东来”两种观点,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流传在人们口头的民间文学,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57年创制了一套本民族文字方案,目前在红河等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逶迤磅礴的哀牢山与无量山中段,有一块春绿四季、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有资源丰富的绿海金山,有享誉世界的千年茶树王,这就是中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的云南省镇沅彝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1,(5):53-53
景东彝族自治县者后乡位于景东县南部,川河下游,距景东县城 58公里,素有景东“南大门”之称。靠镇源县城 18公里,省道南普公路横贯全乡,川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其境。全乡占地面积 374平方公里,辖 9个村民委员会, 116个村民小组, 3478户 14293人,有汉、彝、哈尼族等 13个兄弟民族杂居,人口密度为 38. 4人 /平方公里。有耕地 37204亩,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豆类等,经济作物及经济林木主要有甘蔗、核桃、茶叶、芒果等。   五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历届党委、政府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联系本乡发展实际,制定切实…  相似文献   

4.
常俊之 《今日民族》2010,(11):53-54
元江县羊街乡有拉祜族苦聪人210人,主要聚居于党舵村委会的烧灰箐寨,还有少数与哈尼族杂居在烧灰箐附近的坡头村。汉语、哈尼语、拉祜族苦聪话三种语言,结构上相互补充,构成了羊街乡苦聪人语言使用的多语和谐。  相似文献   

5.
镇沅是一个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回、傣、蒙古、白等22个民族,至2009年底总人口21.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44万人,占总人口的54.1%。  相似文献   

6.
散杂居民族地区由于其少数民族分布相对不集中,民族成分复杂,居住分散,民族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注,而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扶贫工作又是民族工作的重点,决不容有丝毫的松懈。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2005年根本解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丰镇市是自治区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地处自治区东南部,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人口3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有蒙、回、藏、壮、满、苗、侗、水、白、彝、东乡…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是云南省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市,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市也有分布,约80%的拉祜族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拉祜族自称“拉祜”,意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历史上曾是一个狩猎民族。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拉祜族人民长期与汉族、傣族密切交往,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相似文献   

8.
杨红梅 《今日民族》2009,(12):52-53
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大城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844户,3497人,是一个汉、傣、彝、白、布朗等多民族的杂居村。多年来,大城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营造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思茅地区东部、哀牢山中段。土地面积5312平方公里,99-98%是山区,居住着哈尼、彝、拉祜、布朗、瑶、汉等25个民族3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主体民族哈尼族占总人口的59%。1979年11月28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成立,标志着墨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墨江历届县委、政府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推动全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前进,并结合实际,采取灵活措施,领导和团结全县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普米族副研究员杨照辉著的《普米族文学简史》,最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普米族旧称“西著”,又名“巴直”,主要散居在滇西北的兰坪、于范、维西、丽江、永胜五县,与白、汉、纳西、傈僳、彝等民族杂居在一起,是我国古老的、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在一起,普米族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记载可稽,要全面深刻地了解普米族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只有借助于流传于民间的口碑文学。因此,《普米族文学简史》的出版发行,不仅把丰富多彩的普米族文学介绍给读者,同时也为研究普米族历史献上了一份最有…  相似文献   

11.
万德明 《云南人大》2008,(10):31-33
祥云县地处大理州东大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境内居住着汉、白、彝、苗、傈僳、回六个世居民族和十九种少数民族,全县有三个民族乡镇(米甸镇、东山乡、普溯镇)。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56847人,少数民族人口812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78%,其中:苗族588人、回族510人、其他民族1920人,多数居住在山区、半山区,以大杂居、小聚居形态分散在二乡六镇、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金平苦聪人】 新中国建立前,苦聪人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各民族中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分布于中越边境高寒山区的原始老林,其社会经济尚处原始游耕的状态。1957年,苦聪人才走出原始森林,逐步过上定耕定居的生活。 苦聪人现有6000多人,主要居住在勐拉镇、金水河镇和者米乡,以者米乡为最多,有30个村寨。1985年 10月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苦聪人恢复拉祜族的族称,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三种自称,以白、李、杨普姓较为常见,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现有574856人,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源于西迁的古羌。唐代时是“乌蛮”的一部分。明代时,其活动地域主要在我省雅砻江、金沙江流域。16世纪-19世纪时,其先民迁徙频繁,远至澜沧江、怒江流域,留在四川境内的傈僳人数大为减少。目前四川的傈僳族主要分布在凉山州德昌、会理、会东、木里等县和攀枝花市盐边、米易等县,总人口不足2万,且与汉、彝、纳西、苗、藏等族交错杂居。四川省的傈僳族又自称为“傈僳扒”。傈僳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本民族文字。信…  相似文献   

14.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以哈尼族为主体的汉、彝、傣、拉祜、布朗、回、瑶、白、普米等多种民族。全县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主体民族哈尼族23.5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8%。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10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8元。  相似文献   

15.
仡佬族是我国优秀的古老民族之一。它的先民很早就定居在西南地区,贵州是他们在历史上活动的大本营。长期以来,他们与苗、布依、侗、彝、土家、汉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对共同开发贵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仡佬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至今还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见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语言中往往留下了多种痕迹。这些痕迹经常是由有时代特征的词汇反映出来。这就为后人研究讲该语言的民族提供了有力的线索。这一事实,在每个保留母语的民族中都  相似文献   

16.
绿海金山     
《今日民族》2010,(9):F0002-F0002,I0001
<正>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地处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距昆明市398公里,距普洱市189公里。镇沅国土面积4223平方公里,地形如一匹奔驰的骏马,辖5乡4镇,总人口21.49万人,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傣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44万人,占总人口的54.1%。  相似文献   

17.
何欣 《今日民族》2013,(3):21-24
澜沧拉祜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仅成为当地对外交流和吸引外地游客的"王牌",而且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本。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49188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世居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由于对彝族复合型的民族特征认识不够,所以在其族源和民族形成等问题上一直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对考古材料和汉、彝史籍记载的研究,认为彝族是以古代夷叟为中心融合其它民族而形成的,其共同体早在春秋战国时即初步形成,当时被称为“夷”。由于这个共同体与其它族系的民族广泛杂居,加之地理环境和中原王朝在其分布区设置郡县,使这个共同体又被分割和打破,时常处在调整与组合中,形成各部分裂,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是后来彝族支系众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准确把握昭通地区 民族工作的特点, 提高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昭通是一个地处内地、边远、贫困、 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昭通地区民族 工作有以下特点: 第一,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量大、分 布广、散杂居。全区有少数民族23种48 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o%,其中人数 较多的民族有苗、彝、回三种 。全区11 个县(市)171个乡(镇)、1102 个行政村 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第二,少数民族种类多,存在明显的差异。10万人以上的有苗、彝、回三种民族。其中,苗、回人口在全省同类民族中占的比重大。上千人以上的民族有白族5931人,布依…  相似文献   

20.
存文学 《今日民族》2001,(11):32-35
故乡、森林、童话我的故乡在普洱,我出生在一个叫南腊的小寨子,离县城不远,我们的寨子杂居着哈尼、彝和汉族,各民族的风俗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火把节”,彝族过,哈尼族过,汉族也过,只是我们哈尼族尊树为神,彝族则在家里设了神堂,每年都要跳神,但现在已渐渐淡化。小时候,家乡的山上树林很密,大风一刮就掀起无边的林涛,把一条牛放到林子里去,走出来时,身上少不了划拉出几道深浅不一的血口子,所以,放牛的只能选些林边的空地和布满了灌木的山梁。站在家门前,每天清早,可以听到野鸡在林子里嘹亮地鸣唱,若是秋天,稻谷黄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