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戴明博士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从高职课程的重要性和系统性角度出发,明晰高职课程质量的实质内涵与构成要素,指出高职课程现状存在的课程观落后、课程开发缺位、课程模式陈旧等问题,由此从课程观、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五项指标,计划、执行、监控和评价四个阶段等要素,构筑科学有效的高职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加强中学与大学德育课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德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目标设置层次不够明显、内容设置存在较多重复、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突破、德育工作者缺乏紧密联系等问题。必须强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学与大学德育课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德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目标设置层次不够明显、内容设置存在较多重复、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突破、德育工作者缺乏紧密联系等问题。必须强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必须把握正确的德育课改理念,因为德育课改理念是德育课改的灵魂,它决定着德育课改的方向。教学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德育课改必须通过教学的改革来实现,正确的德育课改理念必须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德育课改关于尊重主体、回归主体、重视实践、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理念,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播式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式、组织式和合作式转变,要求教师教学由走进教材向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转变。具体来讲,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过去我们过于拘…  相似文献   

5.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题中之意。按照高职院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思政课实践教学可分为"实验、实践、实训"(以下简称"3S")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功能,并利用不同的实践平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认知和实践体验的相互促进,使学生确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实践体验到理论认同进而到信念构建。本文探究了高职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德育课程改革在许多地方取得了进展,德育课改新理念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同,有的教师还努力将德育课改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出现了新气象,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德育课改新理念的认同不等于对这些新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更不等于成为了教学实践。从抽象的理念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必须找到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作为支撑。这中间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然而,德育课程是中小学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德育课改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德育课改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突破了这个难点,德育课改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才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教学资源亟须整合、教学形式亟须完善、教学项目亟须创新等困境迫切要求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法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师生互动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师生和谐共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通过建立门户网站、成立优质团队、提供"自助式"模式、实施联动考评机制等路径构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有利于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9.
吴丽娜 《世纪桥》2013,(3):89-90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教学,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切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发展实际的现实选择。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有益尝试。只要组织得力、激励机制得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等,这一形式对提升高职"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肖辉 《党史博采》2009,(10):30-31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12.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美国人戴明博士研究的质量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内涵包括:(P)计划、(D)实施、(C)检查、(A)行动。周而复始,优化提升,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强调自主管理,可以提升员工工作中的严谨性和闭环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PDCA循环对中国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PDCA循环最早由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由戴明博士在全面质量管理领域推广应用,也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模式将绩效管理过程设计为一个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反馈(ac?tion)四个环节构成,周而复始的封闭环状系统。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党政机关绩效沟通之中,有助于科学编制绩效管理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展"马上就办"活动,加强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扎实完成  相似文献   

14.
赵金玲 《世纪桥》2015,(3):47-48
本文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主探索了在高职院校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高职院校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笔者以所在院校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设计上秉承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出发,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理论授课内容要点联系,实现理论授课内容延伸;以外化学习转为内化自省为目的,达到改变学生行为的教学目标这三项原则的原因与重要性,并对问题纠错、情境演绎、任务驱动、榜样感染、爱心帮扶、问卷调查等具体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与作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职教育模式转变为背景,结合对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状况的多次实证调查,对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分析,指出其不利于应用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并根据自己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必须围绕高职人才的高素质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变单课建设优势为课程体系建设优势。继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积极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一体"即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为主体,"两翼"即以创新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贯通,不仅可以在5年的时间内,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既避免中职学生基础理论较差而造成与高职对接中错位的现象;又弥补了普遍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不足;还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这种衔接不是原来的中职+高职,而是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因此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必须围绕高职人才的高素质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变单课建设优势为课程体系建设优势。继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积极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两翼"的教学体系:"一体"即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为主体,"两翼"即以创新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利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就业的严峻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和学科迁移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利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就业的严峻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识到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而探讨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和学科迁移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