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大讲堂"的特色和德育功能,认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大讲堂"德育功能的主要思路有: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价值体系;探索学校统筹管理策略,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组织体系;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活动体系;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9)
德育生活化,就是强调高校德育要以大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使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寝室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实现文化育德方面要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寝室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是德育生活化视野下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增强高校人文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人文教育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高校人文教育是德育的理论动力和坚实的载体,能帮助大学生实现高层次的道德需求,促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融合。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人文教育融于生活,发挥人文教育的本位德育功能,开展全员人文教育,以此有效地发挥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人文德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一直以"权威"态势开展,主要采用"灌输"、"说教"的方式,但其效果微乎其微。新时期,"权威德育"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伴随着人文关怀的德育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高校德育只有从"权威"走向"人文",构建德育的科学观、人本观、生活观、艺术观、平等观,才能使高校德育真正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人类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的"五位一体"的高度,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通过归纳梳理欧美日韩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生态道德教育典型做法,不难发现他们具有教育内容时代性、教育形式综合化、教育方法隐形化和教育效果长效性等共同特点,启示我国生态德育跳出传统德育的视野和观念,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构建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采取认知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多种教育策略,兼顾德育的教化作用和法律的规范作用,促进"美丽中国"梦想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大学开展素质教育.高校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形成原因及解决的对策,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以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翟华 《理论学刊》2004,3(1):66-69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化的两个最重要的侧面。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既有和谐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主要表现是: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相互交融;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相互蕴含;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相互补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科学观念与宗教观念的冲突;科学活动与科学道德的冲突;现代科学与社会伦理的冲突。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都面临着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德育的目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的目标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总目标,那么,在这个总目标下,可分解出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主要有:一、基础性和谐。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总体评估的指标体系,实现高校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整体推进。二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改进“说教式”、“灌输式”等陈旧德育方式,创新和探索符合德育规律、体现人文关怀的“启发式”、“…  相似文献   

9.
马少辉  魏增 《世纪桥》2014,(3):17-18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的环境日趋复杂,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途径的创新是德育目标下,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重要问题,要完成目标,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必须探索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央16号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突出实效。德育的根本魅力,在于它的真理性、益人性和审美性。创造德育的实效,就要把德育当作科学事业、人文事业、艺术事业,实施科学德育、人文德育、艺术德育,由此勾画新的思路,营建新的氛围,行用新的方法。一、使德育成为求真务实的科学事业把德育当作一项科学事业,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大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科学的专业培养,造就大学生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职业本领,更要通过科学的德育工作,塑造大学生适应社会合作要求的人格本领,使之成长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相似文献   

11.
德育人文关怀要在人格教育中得以实现,要求人格教育要以人为目的,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取向,通过培养人的德性人格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人格教育充分体现德育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核心理念,才能符合德育人文关怀的人学范式,才能在实践层面引导人们明察善恶是非,追求至善至美,塑造德性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德育的文化取向主要取决于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击下的主流价值观念的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价值共识,赋予大学德育浓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精神内核和创新的理论品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德育文化内涵,重塑大学德育标杆。  相似文献   

13.
崔秋灏 《世纪桥》2007,(11):89-90
高校德育的发展就是高校德育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促进现代高校德育的完善和深化。与传统高校德育相比较,现代高校德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终身德育观念的构建、高校德育功能的多样化、高校德育由经验走向科学、高校德育领域的扩展、高校德育的空间扩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外德育比较,旨在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外国的德育理论、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德育目标以及德育途径和方法等,进行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性研究,借以掌握不同类型的德育体系之共性与个性、优势与劣势,以及德育运行的基本规律,以便深化对德育科学的认识,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实践能力。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比较德育研究,尚处于建立与发展阶段,在理论构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03/9现代德育创新,最关键的是要实现现代德育课程“五个统一”。一、现代德育课程既重视德育课程内容,又重视德育课程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现代德育课程认为,德育课程既具有内容性的一面,又具有形式性的一面。德育课程内容存在着相对性的一面,每一个社会和阶级都存在着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因此,德育课程内容不可能是绝对的。但是,正是因为存在着价值观念的相对性,才体现出德育课程内容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用更高价值的德育内容来代替那些具有较低价值的德育内容,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的思想来充实德育内容,用正…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校德育创新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和谐社会的要求,要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高校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桦  李康平 《求实》2001,(9):12-13
邓小平的德育理论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出发 ,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作用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邓小平的德育理论是发展而又创新的理论体系 ,是科学连贯的命题系统 ,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典范。它无论从世界观层面上 ,还是从结构体系 ,以及德育战略层面上 ,都构成了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德育价值的历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德育从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到成为治党之基、治国之基、治理社会之基,从作为党的工作发展成为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的价值发生了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19.
林强 《党史文苑》2007,(6):77-78
构建高校德育创新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和谐社会的要求,要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联系中研究高校德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与现代德育文化环境是一脉相承的,古代德育文化环境的优秀成分能为现代德育文化环境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古代德育教育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的文化环境、以礼乐教化人、将人视为根本等,而且营造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现代德育教育的文化环境是开放的,受媒体影响较大,重点在学校教育,并受个体选择和理性主义的文化环境影响。在现代德育文化环境背景下应对古代德育文化环境有选择地进行继承和创新,继承古代家庭、学校和社会共育的思想,营造积极健康的传媒环境,营造情感熏陶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