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士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已消亡,但传统儒学犹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儒学以及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担当?传统中国的士人是社会政治精英,"士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做人"教育——亦即每个人的"修身——道德实践"作为起点,以实现理想的社会政治蓝图为终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接续先贤,培育"现代士人精神"。为此需要拓宽视界与胸怀、继承先人的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增进现代意识与平民情怀,在近年出现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的感召下,为了期待中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道德与社会文明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儒学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大家公认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干,奠定了民族精神的基调.儒学重道德、讲和谐、重整体、讲践行的价值取向在培养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爱国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等精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重构民族精神,必须要从儒学中去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4.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基础.儒学的根本精神在于建立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图景,其具体内容体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儒学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儒学的地位和作用、儒学的实用性和局限性、儒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问题,是当代中国弘扬和光大儒学的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新儒学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们通常习惯于把以熊十力为代表的德性儒学当作现代新儒学,其实那只是狭义的.应该把它的研究框架加以拓展,从而形成广义现代新儒学,即以梁漱溟新孔学为总论,分为四个板块:德性儒学、政治儒学、心灵儒学、实学.在这个"一总四分"的新框架中,后三者应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儒学发展经历三期是儒学史的共识,但是,儒学第三期发展的进路究竟如何,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般认定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就是应接民主与科学,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内涵实际上复杂得多:从精神层面上,它要应对基督教的挑战,从制度层面上,它要承接民主与科学依托的现代性制度,从日常生活层面,它必须对多元文化局面做出回应.在明确的儒学道统...  相似文献   

7.
进入文明时代后的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简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儒学社会阶段、儒学社会阶段.儒学社会的主导精神是儒学精神.虽然儒学经过了不停地阐释和被阐释,但其中有三个命题或要素不曾变化,三个要素即:亲亲伦理是人(类)或社会关系的基础、王道秩序或者君主秩序是人(类)或社会的理想秩序、仁(爱)是人(类)向善活动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在“儒学与现代化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阐述了“易学、儒学、国学”“,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的内涵,揭示了“儒学的生命力与中国的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强调在新形势下儒学要“继承、创新、发展”,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杜维明指出,现代社会可以从儒学中挖掘出许多丰富有益的资源.儒家的理想人格在自由民主环境中而不是在传统的权威性社会里更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儒家必须从现代启蒙精神如理性、自由、平等、人权、法制、科学、民主等资源中吸收东西才能发展.假如现代意义下儒家伦理与西方启蒙精神不仅不冲突而且相融,那么这个伦理就可  相似文献   

10.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很多思想,都对儒学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对儒学的"民惟邦本"、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分别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并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这既是对儒学精神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