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易经》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而以“卜筮之书”占主导。文章坚持今本《易经》是一部治国政纲的观点。认为三代以上君巫一体,说明伏羲画八卦,创作《易》是为了认识自然、指导生产,具有明显的社会管理功能;“三皇易”到“三代易”的内容及其沿革,说明《易》系列自始至终都是政治性极强的历史文献;周文王创作《周易》的背景、动机和内容,说明今本《易经》是一部“王天下”的安邦治国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2.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具有丰富而深沉的人文精神之内涵,《周易》包括经文和传文两个不同而又联系紧密的部分.《易经》的产生,与西周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在卜筮与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下初步显示了古代先民的人文精神;《易传》则反映了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实现了由卜筮向义理和哲学思维的转化,体现了它的人文化成之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儒、道、墨各学派都把它奉为经典。历代儒家学者更推崇《易经》为“群经之首”。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作者已不可考。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中经夏、商和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之交过渡到封建社会。法律和国家一样,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古籍记载,我国最早的成文法是公元前八世纪,即西周初期由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记》。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周人的政治哲学。研究《易经》的政治思想 ,首先要明确《易经》的卦、爻辞具有表达作者的政治思想和阐释卦象和爻象以及占筮原理的双重功能。在此基础上 ,以作者创作《易经》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为导向 ,透过《易经》的象征性和关联性特征 ,揭示出《易经》六十四卦的义理内容和政治思想 ,并最终把握《易经》的政治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语》、《易经》中阐述的关于“信”和“孚”的思想,形成了中国的传统信文化精髓。作为立国之本、修业之基、处世之道,对当前我国重建信任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活力的源泉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也是我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思想并指导工作实践的“金钥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时俱进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源于《易经》。《易经》的“益卦”中有这样一句话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意思是说 ,给人民群众带来利益 ,就象高天降下雨露 ,大地滋生万物 ,没有什么固定的办法。如果抓关键 ,就是随时令前进 ,把握时机施行。古人的“行”,现在的“进”,都…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学习时不应急功近利,应当追根溯源,从根本学起。《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等是初学的开始,尤其以《系辞传》为要。学习《易经》要以《系辞传》为核心,兼顾《说卦传》、《序卦传》及六十四卦中的部分卦辞,重点体会《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在哲学思想指导下所折射出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易经》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形成一些重要的认知原则。由于受到文化轴心期的先秦“和”文化的影响,《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和”思想的源头,其中“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医患和合”等诊疗思想,为后世“和”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考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易传》较《易经》受到更多的重视,其原因大概在于《易经》没有提出明确的美学观。本文试将《易经》中比较隐晦零散朦胧的美学观加以发掘,认为其中体现了自然美、中和美、阴柔美、阳刚美等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中第一个具有理论形态的思想体系,也是创新思维的典籍。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充满着创新精神代表之一的周易文化,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和研究,取其精华,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易经·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我国传统文化对文化本质的深刻揭示。由此可以简单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周代筮书,其卦辞和爻辞中的典故和事件,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我们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其中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事例为数最多。由于《易经》时期尚处于经济思想的萌芽期,故将其中的经济思想称为经济观念。本文从生产观念、蓄积观念、节俭观念和商旅观念四个方面,对《易经》的经济观念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早期儒家的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典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居四书之首。《大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二者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大学》围绕“三纲八目”构建了一套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体系,同时也蕴含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4.
文中着重从医学的角度考察《易经》。《易经》中的阴阳观与道、象、器三位一体的认识观以及简易、变易、不易的易理深深影响着中医理论。作者在文中从本体论、认识论、辨证法三个层面略论《易经》中的医理。  相似文献   

15.
《医门棒喝(初集)》体现了清代医家章楠的医易思想,主要表现在“医易同出阴阳太极之源”和“《易经》论治世,医经论治身,应重其理而非其辞”两个方面。章楠在书中创造性地以十二辟卦解释了风寒暑湿燥火,以河洛数理论述了“土为太极之廓”的重土思想,并以“易与医皆为中和之道”反驳张景岳“阳少阴多,扶阳抑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索隐”渊源于《周易》,不仅是卜筮的功能。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本的一种重要的解读方式,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有深厚的渊源。索隐批评自唐代发微,中经元明兴盛,迄至清代蔚为大观,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其猜笨谜式的索隐手法和牵强附会的本事求解因违反了纯然的艺术表现或艺术创作规律而多为时人所诟病,但是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读模式在中国,无论是传统古人还是当今现代人却一直都“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的意见以及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2010年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推荐选拔工作,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核评选,我校校长张子荣教授被确定为省级人选。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人大》2010,(1):47-47
吴天昊在《文汇报》2009年12月2日撰文:中国传统文化存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易经》中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在古人看来,“道”是抽象的、内在的、永恒的、高层次的;“器”是具体的、外化的、暂时的、低层次的。这种重“道”轻“器”的观念似乎也影响了我们宣传宪法的态度和做法。这些年来,通过宣传,许多人了解了“人民主权”、“有限政府”、“人权保护”、“权力制约”等“宪法之道”,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经过“近2000名学科专家评审,历时两年”之久的“中文核心期刊”(第4版要目)评选揭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再次入选。本刊的入选是其“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报学术质量稳步提升的体现。几年来,在我院党委的领导下,学报同仁以“服务学院,繁荣学术”为宗旨,以“先导性、权威性、实用性、高质量、高品位”为目标,以严谨、负责、刻苦、踏实的作风,精心办刊,使本刊由原来的季刊、小16开、64页扩展到现在的双月刊、国际流行的大16开、142页;转载率由原来的22%提高到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述《易经》和初探谦卦,使当代青年对《易经》及其谦卦有一个初步的科学认识与正确了解。谦卦对当代青年正确有效学习具有指教作用,对当代青年积极工作具有引导作用,对当代青年和谐美满生活具有指点作用。谦卦以其在《易经》中的特殊地位和理论优势,教导当代青年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不同阶段积极运用相关规律来不断地应对与调整,从而使当代青年在现代社会做到持经达变、亨通吉利、挺立潮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