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Gordon等(1980)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转基因小鼠。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把外源克隆基因转移到哺乳动物基因组内。目前,国外已有十几种外源性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小鼠体内。并对转基因小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转基因方法(技术)到外源基因整合、表达等基础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一)转基因动物产生的方法1.DNA显微注射法:这种方法是把克隆DNA直接注入到受精卵的一个原核中。在小鼠,一般把DNA注入到雄原核中,而此时雄原核较雌  相似文献   

2.
自1980年Gordon等首次将外源基因导入小白鼠胚胎获得成功后,转基因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先后在牛、羊、猪、兔、鱼和鸡等动物上获得成功,对家畜品种改良、疾病防治和利用家畜作为活的生物反应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疾病防治一直是养鸡业中的重要研究课...  相似文献   

3.
所谓转基因治疗(也称为 基因治疗)就是应用遗传工程 的方法,向靶细胞引入外源基 因,以纠正或补偿其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80年代初,Anderson首先阐述了基因治疗的前景及发展方向;以后Joyner等最先在体外成功地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把细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转入造血干细胞,该基因的表达可以使靶细胞获得耐新霉素类同药物的能力。1990年美国对ADA基因缺陷患儿进行了基因治疗。1991年Roserberg等把外源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给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对50名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施以基因治疗,使淋巴因子转基因治疗肿瘤第一次应用到人体。下面就转基因治疗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鸡研究进展扈荣良,殷震(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12)自1981年“巨型小鼠”问世以来,采用显微注射等基因导入手段,相继培育获得家兔、猪、羊、牛及鱼类等转基因动物,它们在家畜育种、人类疾病、医药生产、免疫以及遗传等研究方面都产生...  相似文献   

5.
对编码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和ESAT-6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将其克隆入穿梭载体DKSV7,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和ESAT-6的重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入LM基因组并获得转录;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菌携带的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能够表达;溶血试验与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较之野生型李斯特菌,外源基因的插入破坏了重组菌LM(pKSV7-H85-6B)的溶血活性,显著降低了对细胞的侵袭能力.证实,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Ag85B和ESAT-6的重组李斯特菌对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 9年Curtiss和Cardineau最早将链球菌的突变株表面蛋白抗原 (surfaceproteinantigenA ,SpaA)基因转入植物进行试验研究 ,并以专利的形式公开发表[1] 。 1992年Mason等[2 ] 首先提出了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医用疫苗的新思路。随后美国有几个研究小组和几家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基因工程玉米和基因工程的其他植物来制造人的单克隆抗体 ,希望这种称为“魔弹”的单抗能治疗癌症、阻挡传染病传播、用作避孕 ,甚至防止蛀牙[3] 。近几年 ,植物作为生物外源蛋白的天然生物反应器 (naturalbioreac tor)生产可食性疫苗和植物抗体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相似文献   

7.
疱疹病毒TK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疱疹病毒具有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介绍了TK基因作为疱疹病毒化学治疗和构建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首选靶基因.从TK基因的特点、TK基因的表达调控、TK酶生化特性、TK的功能域等方面做了综合论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应用昆虫杆状病毒作载体在昆虫细胞或虫体中高效表达的外源基因已有近千种。这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ac ulovirusexpressionvectorsystem ,BEVS)是一种辅助性依赖性 (仅有质粒载体不能表达外源基因 ,还需要野生型杆状病毒辅助 ,形成整合有外源基因的重组型杆状病毒才能完成外源基因的表达 )的真核DNA表达载体 ,具有安全、高效、容量大、表达产物生物活性好等特点 ,是很有潜力的载体表达系统之一 ,在寄生虫的基因工程疫苗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能够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H基因或F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GPV)并以此为活载体疫苗,在通用转移质粒pTKfpgigp的多克隆位点中插入PPRV的H基因或F基因,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TKfpgigp-PPRV H和pTKfpgigp-PPRV F,并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已感染GPV的原代绵羊睾丸细胞,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GPV(rGPV)。用GFP和gpt选择标记筛选纯化rGPV,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GPV在原代绵羊睾丸细胞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将获得的rGPV皮内接种山羊,检测抗山羊痘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获得了含有PPRV H基因或F基因的病毒株rGPV-PPRV H和rGPV-PPRV F;在原代绵羊睾丸细胞中rGPV所含的外源基因进行了正常转录和翻译,表达产物能与PPRV抗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动物免疫试验表明,2株rGPV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山羊痘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上述研究结果为PPRV重组标记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猪霍乱沙门菌SC500作为TGEV S与IL-15融合基因疫苗pCC-S-IL-15、pCI-S-IL-15运载体的稳定性与免疫安全性,将外源表达质粒pCC-S-IL-15、pCI-S-IL-15及空载体质粒pCC-neo、pCI-neo转化SC500,采用体外增殖试验研究不同质粒在SC500中的稳定性,携带质粒的SC500对ST细胞的黏附率、侵袭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BALB/c小鼠口服免疫试验研究表达质粒在体内的稳定性及SC500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外源目的基因影响表达载体在运载体内的稳定性,就载体类型而言,对pCI-neo的影响大于对pCC-neo的影响;携带目的基因的外源质粒影响SC500对ST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率,pCC-neo影响大于pCI-neo;外源质粒影响SC500在小鼠体内的增殖能力,pCC-neo影响大于pCI-neo;SC500在体内的增殖中,其所运载的质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SC500运载基因疫苗pCC-S-IL-15、pCI-S-IL-15免疫小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常惠芸谢庆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1982年Palmiter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超级小白鼠,标志着转基因动物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一技术体系的问世,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牛抗菌肽在分类、组织分布、生物活性、基因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牛抗菌肽的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构建牛抗菌肽肽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转座子是一种能够在转座酶作用下随机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的DNA可移动元件,常被用作挖掘宿主功能基因的工具。细菌宿主限制性修饰系统(R-M)能够稳定基因组,抑制转座子插入基因组中。为了分析沙门菌R-M系统对外源转座子插入的抑制效应,本研究利用自杀质粒的方法构建SL1344的hsdM基因缺失株,制备其相应的Mini-Tn5和TnSC189转座子突变库,通过平板计数,计算并比较转座效率,分析hsdM基因对转座子转座效率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Mini-Tn5和TnSC189转座子对S06004的转座效率均显著高于SL1344和C50041,TnSC189对三种血清型沙门菌转座效率均高于Mini-Tn5。而hsdM基因缺失显著提高了对SL1344的转座效率,表明hsdM基因表达对转座子基因组插入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本研究证实,沙门菌hsdM基因能够抑制外源转座子插入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功能,为hsdM基因稳定基因组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应用转基因动物技术降低奶牛乳腺炎发病的可行性,参照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Z)基因序列(NM_000239.2)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扩增克隆了406bp的hLZ基因成熟肽片段。应用娟姗牛酪蛋白乳腺特异表达调控元件,经过多步酶切、连接、转化、筛选、鉴定,构建成奶牛乳腺表达hLZ的载体pBCN5.2-hLZ-1.1pA-EGFP-neo(13.6kb)和pBCN-3.8-hLZ-1.1pA-EGFP-neo(12.2kb)。将构建的2个载体瞬时转染Bcap细胞,24h后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比较2个载体hLZ的表达丰度,结果,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0.04和0.62±0.05。将线性化的pB-CN5.2-hLZ-1.1pA-EGFP-neo载体转染Bcap细胞,筛选后获得阳性细胞克隆,纯化阳性细胞总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与空白对照相比,检测到14ku的新蛋白条带。Western-blot分析中亦出现14ku的特异性条带。证实构建的载体能够正常表达hLZ基因,这为进一步研究获得自然抵抗乳腺炎的转基因奶牛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痘苗病毒表达无感染性的抗原基因,为活疫苗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由于痘苗病毒基因组很大,可以容纳很大的外源基因而不影响自身特性,因此可利用它制成联苗,同时它本身是活病毒,免疫效果也较好,因此受到人医和兽医的重视。尽管有证据表明,用遗传学方法修饰过的痘苗病毒的致病力已经减弱,但痘苗病毒作为疫苗应用的主要障碍是接种疫苗后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对免疫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动物病毒性疾病发生的分子基础,探讨了病毒与宿主易感基因相互作用的致病调控机制,病毒性疾病在感染、免疫紊乱和遗传易感性等方面的病因及易感性,易感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基因多态性等。提出,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表现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是受易感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影响的分子网络的应激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预防弓形虫病的疫苗,传统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存在保护力差、弱毒返强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刚地弓形虫免疫效果的研究着眼于构建不同基因缺失株,通过比较特定基因缺失的虫株与正常虫株在毒力、...  相似文献   

18.
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即内源性或外源双链RNA (double strandedRNA ,dsRNA )特异性结合互补链抑制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 ,或者通过双链RNA引发转录后基因沉默 (gene silencing) ,诱使出现特定基因表型缺失。这种现象已在真菌、线虫、拟南芥、斑马鱼、小鼠中被证实 ,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和抵御外来核酸 (病毒和转座子 )入侵的一种RNA降解机制。自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RNAi以来 ,随着对RNAi作用机理的阐明 ,其在抑制病毒复制、基因组功能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外源DNA被受体菌吸收而发生的基因转移现象称为转化,其转化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常用的受体菌或细胞也从原核生物如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DH5α和JM109等扩大到真核生物如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阎隆飞...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动物衣原体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动物衣原体的保守基因env B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与探针,建立了一种动物衣原体特异性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在37~39℃恒温反应20 min,即可实现对动物衣原体目的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并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最低检测限为101copies/L,同时利用建立的RPA检测方法和普通PCR方法对10份临床样品进行衣原体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完全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动物衣原体RPA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短时间内能获得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对动物衣原体的临床检测和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