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其中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父母离异是导致离异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认为,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父母负责任地做好家庭教养,无论离异与否,都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离异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离异过程中、离异家庭中的监护抚养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为减少和消除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缺钙: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生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以前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24名年轻的学生不幸遇难。经过警方的调查,“蓝极速网吧”的火灾是两位13、14岁的少年所为。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犯罪?据报道,两位少年均是出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吗?心理学家把18岁以前失去父母的家庭称为“不幸家庭”,离异家庭也属于“不幸家庭”。出自“不幸家庭”的占整个人群的9%。椐北京某少教所的调查,青少年犯罪出自“不幸家庭“的占22%,看来明显与“不幸家庭”有关。但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出自“不幸家庭”的占35%;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中出自“不幸家庭”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5.
离异单亲母子家庭儿童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缺少安全感,基本生活、受教育的权利、被抚养的权利被侵害,没有保障。因此,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问题,尤其是离异单亲母子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保障问题更为突出,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关注。呼吁社会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必要的救助,保障离异家庭子女的权益应作为社会的、政府的责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以予保障,确立儿童福利的理念,把单亲家庭儿童作为儿童福利的重点对象,为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提供特定服务,实施福利救助,构建儿童安全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浅析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发的青少年,特殊家庭占有一定的比例。单亲、离异的家庭;下岗职工的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教育不良的家庭,易引发其子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青少年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结构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青少年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西方各国自60年代以来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早已成为一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率随着离婚率的上升而上升。我国一直被当代世界公认为婚姻关系最稳定的国家,但现在同样受到离婚浪潮的冲击。目前全国的离婚率案件占了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这里还不包括在各民政部门协议离婚的人数。离婚的直接受害者是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家庭结构的破坏,使他们失去原  相似文献   

8.
黄倩是个不幸的孩子,父母离异,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她又是幸运的,她承载着离异父母的爱心,幸福生活、努力进取,多才多艺,还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 所谓特殊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婚,父母关系破裂、分居、或死亡造成家庭结构不全,以及父母离异后重新组合的家庭,我们把这种原家庭结构遭到破坏的家庭称之为特殊家庭,把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子女叫做特殊家庭的青少年。在目前社会条件下,由于自然死亡或事故死亡导致的不完全家庭的情况占极少数,而由于父母离异、再婚所形成的自然结构遭到破坏的家庭,在特殊家庭中占绝大多数。如何搞好这部分家庭的青少年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特殊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有次序的发展过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在其身心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而这种正常的规律和次序被打破就预示着灾难。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奥古斯丁就曾经说过;“次序就是差异的各个部分得到恰当的安排,灾难的原因就是失去次序。”孩子们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难以估量的影响。正如美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通常可以发现,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而对情感表现得既异常  相似文献   

11.
震惊全国、导致25人死亡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两个年仅13岁和14岁的初中生,而且均来自离异家庭,这似乎又一次印证了“离异或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心理,犯罪率高”一类说法。但是透过这一事件的表象,我们是否应该做一点更深层次的思考呢?是仅仅归咎于他们个人和各自的家庭,还是必须同时追问社会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2001年5月,宁波日报社会新闻版刊登了“我们该如何关心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文。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了这篇文章,思索着这个沉重的话题。身为一名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面对日益递增的未成年人犯罪,着实感到触目惊心,而青少年维权岗的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又由衷感到振奋。然而,太多的社会问题,太多的家庭离异使许多孩子的命运如同小黑一样,不健全的家庭成了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我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由单亲家庭的孩子实施团伙犯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13.
一、家庭结构青少年关系(略)二、国际上破碎家庭状况以及对子女影响的研究(略)三、我国破碎家庭及其子女的现状与研究1.我国破碎家庭日趋增多.目前每年有100万对夫妇离婚,如果有一半夫妇有子女的话,那么每年全国就净增50万个离异子女,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也就足以引起社会学家、教育界及有识之士足够重视.2.破碎家庭子女心理的分析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其成员间的关系自然也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夫妻离婚不仅使婚姻当事人的关系破坏,而且也使当事人与其子女的亲近关系遭到了损伤,由于这一基本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变化,造成了  相似文献   

14.
本案被告人情况晓宇,男,17周岁,汉族,初中文化,无业。其父亲本是一位上海知青,母亲则是西安人。晓宇自幼生活在动荡不安、缺乏温暖的特殊家庭里。9岁时,他父母离异。不久,晓宇便有了一位新妈妈。13岁时,家里又有了突变。他的生父杀了自己的后妻,畏  相似文献   

15.
变身“有钱女孩”:时髦充富掩饰父母离异带来的自卑 23年前,朱丽出生在锦州市一户普通工人的家庭。后来,她的父母先后下岗,不久又离婚,这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在同学们面前,她开始感到自卑。  相似文献   

16.
她是湖北武汉市的一个普通下岗女工。她叫吴章鸿。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成了一个离异的单身母亲。因为她没有大学文凭,原本在科研单位的她,因单位改制,她一下子便失去了工作,成了一个“自由人”。她不仅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还用顽强和智慧把儿子吴纯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鲁迅、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郁达夫等,都堪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和先驱者,他们当时不仅向封建文化发起了冲锋和斗争,同时也将斗争的锋芒直指自己的婚姻,大胆地去在婚姻外寻找的爱情,然后离异或“冷藏”原配,重新组建家庭。  相似文献   

18.
当自然界出现迷雾时,高山、森林、湖泊、乡村、都市等.都会显得模糊不清.当家庭发生破损时,在孩子的心头犹如受到迷雾的笼罩,他们会因为迷蒙、困惑而忧郁、自卑,也会因为惊骇不安而烦恼狂躁……在迷雾中,“破损家庭”的孩子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作为学校的教师、家庭的长辈、社会的各界人士应当采取什么态度、给予什么帮助呢?而今,许多的孩子还面临着,或者将面临着这样的一种令他们茫然不知所向的困境.就因为——面临父母离异的迷雾近年来,随着国门的大开,西风渐侵,人们在家庭婚姻观念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青年夫妇离异者逐年增多,有时几乎汇成了一股浪潮.据有关资料的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国在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与涉及家庭夫妻关系的案件占60%以上,家庭的破损,常常会伤害孩子的清澄的心灵,使孩子们置身于异常的心理压力的漩涡之中,孩子们会因为烦恼、忧虑和不满而诱发出“厌学、逃夜、偷窃、斗殴、抢劫、卖淫、凶杀”等种种不良行为和犯罪劣迹,有的甚至还会因此而铸成足以引起社会震动的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9.
离异家庭环境导向及对其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其子女犯罪心理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异家庭环境那里向不良,直接引起犯罪的低龄化。家庭变异阶段的几个时期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反映,而单亲家庭的消极因素,父母再婚家庭环境的弊端及未成年子女离家出走后的不良交往,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演变与形成的原因。但是,相同的刺激情境下引起的反应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个体的心理、意识在能否表成犯罪心理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本文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案被告人情况 晓宇,男,17周岁,汉族,初中文化,无业.其父亲本是一位上海知青,母亲则是西安人.晓宇自幼生活在动荡不安、缺乏温暖的特殊家庭里.9岁时,他父母离异.不久,晓宇便有了一位新妈妈.13岁时,家里又有了突变.他的生父杀了自己的后妻,畏罪潜逃.在晓宇生活无着的情况下,生母收留了他.可是不久生母因病撒手人寰,只留下了晓宇孤身一人.小姑妈听说了侄子的境况后,好心地将晓宇接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