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包学松 《奋斗》2007,(2):14-15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有些人当作时事政治,听过拉倒,认为与我个人无关;有的人觉得,构建和谐社会很难,自己无能为力:还有的人把中央的决定当作政治任务,不完全理解不情愿也硬着头皮去做两样事情交差……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现在起到2020年十几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我们才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和谐社会的其乐融融。但是,构建和谐社会,说简单也简单。它是渐进式的利民惠民的制度变迁。我们13亿人口,既是享受者又是建设者。我们求真务实,每个人每一天都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份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说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穷人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  相似文献   

2.
叶春涛 《世纪桥》2008,(7):45-46
新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不懈探索。虽然他一生都没有提出过“和谐社会”的词汇,但在他的理论中却深深蕴涵着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研究与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梅 《支部生活》2008,(4):44-45
我国东晋时的大涛人陶渊明曾在其情景交融、流传千古的《桃花园记》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未曾遭受过战祸和灾荒,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后人借“世外桃园”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一千五百八十多年前,陶渊明看破世态炎凉和官场上的凶残险恶,梦想远离现实,无拘无束、怡然自得地过一种孤云野鹤式的闲适生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最广的群众性活动,它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德勇 《求实》2006,1(1):4-7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从与人相关的四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的。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立门户创立墨家学说的思想巨子——墨子。是中国二千多年前第一位站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如此“不可或缺”,不仅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同展开了在思想上的砥砺和交锋并由此开创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因为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力的作用、杠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上等有精深造诣的“科学家”。最为重要的是,墨子思想的精髓——“兼爱”与“非攻”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深刻沉思的。因此,笔者将从“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公平正义”等方面阐述发现墨予和倡导墨子精神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些思想,譬如多样的统一、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功能的优化,以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恶意告状,古来有之;各个时代,概莫能外。然而在党中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不和谐音”显然对主旋律形成了严重的干扰。特别是当前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又处在“矛盾凸显期”,恶意告状往往与正常信访相互交织,鱼龙混杂,因此当引起各级党组织的充分注意。这里我们刊发的一篇文章,对恶意告状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或许能对读者和有关部门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之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的主张,理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到文艺复兴的目标,未竞的事业必须要完成,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对历史上那些致力于张扬个人价值的人有所交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所交代。”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理论支持的情况下,研究和思考毛泽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侧重从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安定有序、科学处理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释放社会和人的活力等方面对毛泽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论述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这些论述主要涉及到他关于不要四面出击的思想、关于论“十大关系”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国际和平的思想、关于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思想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他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正确思想,都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着深刻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美烨 《世纪桥》2009,(1):70-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其最终目标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与时俱进,发挥其价值功用,追求一种“和谐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种再现。因此,重新认识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轲 《兵团党校学报》2008,111(2):37-40
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探索构建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充满活力、人人向往的“局部”和谐社会。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有利机遇,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环境;充分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周良英 《新湘评论》2007,(12):38-38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中国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之一、濂溪学派创始人。早在近千年前,他就主张“阴阳里而后和”、“天地之气感而太和”、“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并从“天道合一”、“宽容”、“无欲”和修德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周敦颐“和”思想中的精华,历经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6,(11):4-10
建设一个富裕安康,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孜孜以求的构想。这个梦想曾经如天方夜谭般遥不可及,在走向这个梦想的进程中,我们曾经遍体鳞伤,备受屈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今天走进了一个国富民强、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尽管有曲折,有磕碰,但我们始终在向着我们的梦想靠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昭示,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与奋斗目标。从历史通向未来的大门訇然洞开。  相似文献   

17.
“讲真话”是建立社会诚信所必须,有诚信才有和谐。人无信不立。诚信,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必定是诚信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建立社会诚信。关键在党,有党的诚信才有社会的诚信,有党员干部的诚信才有群众的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讲假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不良风气,有的甚至严重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欺骗群众,助长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风”,使社会诚信度受到严重损害。因此,要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全党大兴“讲真话”之风,并以党内带动党外,以干部带动群众。形成诚实守信的强烈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开放”是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结合,是经济开放、政治开放、文化开放等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是在一个封闭体系中的自我完善、自我欣赏,而必须是在开放、有序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中构建。树立“社会开放”的新观念,有利于我们真正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6,(10):1-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全省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千部要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