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检察学     
<正> 检察学是否列为中国法学体系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目前法学界和广大政法工作者比较瞩目的问题。本文拟就建立检察学的必要性、它的研究对象、任务、作用及其意义,谈些肤浅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何谓检察学?检察学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是以研究国家检察制度及实施法律监督活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对象的一门法学学科。建立检察学,与检察制度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检察机关的自身发展需要、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教学的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它成为中国法学的一门独立  相似文献   

2.
作为检察机关审查技术性证据重要手段的文证审查工作,在实践中所存在的概念模糊、定位不清、效力不明等问题,已使其严重滞后于检察工作发展需要,其根源是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研究做支撑。检察机关的文证审查工作要在诉讼活动中充分体现其法律监督的效能,首要是按照法学的思维和站在立法的高度明确文证审查工作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及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法学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全国检察机关不断探索的重要工作模式。加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对完善我国的民事行政诉讼制度意义重大,对拓宽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涵盖面、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借检察制度改革之际,认真反思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实践问题,构建合理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法学》1991,(4)
前不久,我们从留美研修法律的学者那里获悉“《法学》杂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法律(现代)期刊中收藏量最大、最齐的,而且许多美国法律专家(尤其是搞中国法的)都认为《法学》信息量大……”。这一信息对我们编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籍。因为我们不曾奢想去发表惊世骇俗之作以一鸣惊人,而是将编辑旨趣始终定位在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作过程中,默默地耕耘。《法学》的任何收获,既是意料之外的,又是意料之中。尽管《法学》研究的是当代中国法制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但是《法学》仍然因之而走向域外。中国的法学研究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改革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中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的充分理由。实践表明,法学本科教育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定位于通识教育和大众教育。按照这种定位,中国法学本科教育亟待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法学教材、管理体制、评估体制等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行使公诉权,是完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亟需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就我国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行使公诉权的法律依据、必要性、范围及相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法学基础理论是我国法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从部门法学中概括出来又用以指导部门法学的基础理论。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这不仅对搞好法学教学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立法、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工作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沈宗灵同志针对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内容和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撰写了《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一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一学科亟需进行改革,并提出了他的意见。我们认为,沈宗灵同志的倡议很好。现将他的文章刊登如下,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希望大家就如何进行这一学科的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问题,一起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国,报刊林立,《法学》的位置在何处? 审视时下流行的法学刊物,不难看出,它们明显地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侧重于学理性,如《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另一种是侧重于实践性.如许多司法机关创办的刊物。而《法学》的位置则处于这两者之间,追求的是一种注重对司法实践加以理论概括与总结的风格。即:《法学》紧紧围绕司法实践,推动法学理论的研究,最终促进司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抗诉再审制度在当今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到底应当如何定位?这涉及到中国检察制度的宪政定位,本文对民事行政抗诉再审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定位进行了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民事行政抗诉再审制度的若干建议,以期推进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法学究竞应否定位为西学,这是中国当代法应该被塑造成何种学问的思维起点。虽然基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法学从一开始就与西方法学纠缠不清,但中国当代法学不是西学,它应当有自己应当解决的问题和应当承担的使命,也因此应当具有独立的品格。但不排除使用比较法学的方法获取智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关于检察权性质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热点。然而作为一个法律事实,我国检察机关定位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定位于司法权,已得到宪法之确认;作为一个法学问题,检察权与检察机关的性质之争却一刻也未曾停歇。关于检察权的性质,我国学术界存在行政权说、司法权说、双重属性说和法律监督权说几种观点。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来对我国的检察权性质作出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2.
检察权定位问题,是一个对司法改革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理论课题,它对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定位,对检察权包括哪些权力,其权力的外延界域等都有着纲举目张的影响,近年来检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8月6日至8月8日,由中国检察官协会和福建省检察官协会联合举办的“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理论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会议就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检察权存在和加强的必要性及检察职能配置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及其理论基础在有关司法改革的讨论中,理论界对检察机关的宪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法律事实,我国检察机关定位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作为一个法学问题,检察权与检察机关的性质之争却一刻也未曾停歇。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三大法系检察制度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研究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了检察基础理论研究的历程,从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检察权的属性、法律监督的科学内涵、检察机关的职权、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检察权行使的基本原则等六个方面对中国检察制度基本问题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检察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规范的结构和分类是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有助于提高立法技术、建立科学的法律规范体系;(2)有助于准确地解释和适用法律;(3)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遵守法律;(4)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法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与具体法律制度建构之间存在着断裂与分离,不仅法学理论研究脱离于具体的法律制度建构,而且具体法律制度的建构也并不依赖于中国的法学理论,这种断裂和分离状况不仅源于当下中国既存的法学理论研究忽略了法学作用于社会的方式,而且更是由于中国法学理论研究始终未能摆脱其他场域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当在关注具体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努力建立中国法学的自主性。只有以这种方式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就何种法制现代化更为可欲这一问题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从而可能进一步在诸多研究者的共同智性努力下最终达成一种关于可欲法制现代化图景的"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7.
医事卫生法学的创立具有现实和法理的双重依据,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创立医事卫生法学学科的根据,在于医学与法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这种关系为医事卫生法学的创立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对这一关系予以初步研究,并进而论证医事卫生法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学科意义,以期为医事卫生法学的创立,提供最基本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卫生法学、医事法学、生命法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生命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学者分别从“卫生法学”、“医事法学”、“生命法学”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三种“法学”具体的研究范围及方向如何确定,均未形成一致意见,甚至相互间“抢占地盘”现象严重,并因此严重影响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和体系化理论的形成。因此,应当对不同称谓下“法学”的研究方向及范围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将卫生法学定位于卫生行政、医事法学定位于医患关系和医事行为、生命法学定位于生命理论及生命科技的医学应用,有利于从各自的角度深化研究并能促进理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林嘉  林敏 《法学家》2002,(1):70-74
2001年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所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由于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法学学科而言的新兴性,学者们不断地为其寻找定位,突破既有的法律观念和概念,表现出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二是对具体制度的研究日益深入和细微;三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运用研究的理论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律体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它,对于法制建设、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山:“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