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6月,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及国防大学共同主办了《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首发式后,世纪出版集团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图书馆等捐赠了《甲午殇思》图书。激活中国人的"公共开关"《甲午殇思》最初作为一组系列报道刊发于《参考消息》。《甲午殇思》总策划、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介绍,去年11月,他就提出了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作为2014年重要选题的设想得到肯定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农历又逢甲午之年。提起"甲午"二字,难免会勾起无数中国人那段沉重的历史回忆: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收尾。从此,在中国人心目中,"甲午年"成为中华民族蒙受耻辱、任人宰割的代名词。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不由想起七十一年前一段父亲李祖夔(kuí)与"甲午同庚千龄会"的尘封往事。忧国忧民倡议结社七十一年前的1943年农历正月初十,适逢时任上海中华书局美  相似文献   

3.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4.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4,(25):64-64
正一百二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天朝上国"迷梦破灭,现代化进程一度从此中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一百二十年,乃国之大殇。一祭:殷鉴不远,祸起萧墙。近年中日两国关系起伏不断,各种矛盾问题集中爆发,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军事安全走向引人关切。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和粉饰日本侵略历史,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断发起对邻国的单方面挑衅行动;肆意践踏日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又是一个甲午年。60年前的甲午——1954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斩获胜利,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国人民站在了民族复兴的潮头。120年前的甲午——1894年,一场中日甲午战争,让清王朝的海上精锐全军覆没,也直接中断了洋务运动开启的中国近代化进程。再向前追溯,180年前的甲午——1834年,黄昏中的清王朝仍然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酣睡,浑然  相似文献   

6.
仲晨星  张恒 《世纪桥》2011,(9):33-34
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以"求富"为旗号,将洋务运动从军事领域扩展到了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使洋务派苦心经营的新式陆海军遭重创,证明了洋务运动不可能完成"自强求富"的任务。但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并不能说明洋务运动的破产。衡量洋务运动是否破产的标准是生产活动是否停止,甲午战后,洋务企业的生产活动仍在进行,洋务运动并没有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破产,而是继续向前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岗 《前线》2014,(7):41-43
<正>今年是甲午之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年"。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果将视野再上溯千年,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创造过无数的人类奇迹,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0,(3):50-50
<正>林甘泉在1月12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按照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传  相似文献   

9.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得到迅猛发展.我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中国的大片土地。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逐渐连成一片.国民党的败局已定.全国性胜利已经为期不远。随着国民党政府政治、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也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0.
11949年4月20日晚,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东北之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奋勇突破国民党反动派所据守的长江天险,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清逃之敌。23日,解放南京,伪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旗被撕落地下,革命红旗高高飘扬,国民党在大陆的22年的反动统治就此完结。闻知这一消息,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号召人民军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革命形势有如一泻千里的铁流冲击着旧中国的污泥浊水,辉映着勃发生机的神州大地。中国变了!急速地变了!南京,这座历经苦难的城市已获新生,…  相似文献   

11.
自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偕“国民政府”要员自四川成都机场乘飞机逃往台湾,到1987年11月2日,台北当局正式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时止,台湾海峡两岸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之中。其间,虽也曾有过高层间多次秘密接触,但最为轰动一时的,要算1975年3月最后一批特赦国民党战犯时,有10人申请去台湾而被拒绝接收的事件。最后特赦战犯前的海峡两岸态势1949年底,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除海南岛、西藏和台湾之外的大陆境内的全部中国领土。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包…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对于军事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先建立工农群众武装,然后发动起义,从中生成正式军队。由于军事准备不足,这一军事策略导致中共早期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特别是本来军事准备不足的广州起义,却被广东省委认为是"偏重军事"的"军事投机",这引起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深刻反思与检讨。同时,随着各地武装斗争实践的深入,中共中央对正式军队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实际的认识,逐步改变了起义成功后再创建正式红军的策略,转而强调群众武装和红军要同时发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共"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三结合武装力量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勿忘甲午     
正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相似文献   

14.
金建陵 《党史纵览》2003,(10):43-44
200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了39位书法名家,评定"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原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沈尹默先生也入秩其列.沈尹默(1883-1971)的书法成就,以行书最高.  相似文献   

15.
《名家访谈》反对四风服务群众在本次《名家访谈》节目中,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焰军将围绕"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大家做一次理论辅导。《走进党支部》李春国课堂北京环卫集团环卫服务有限公司东运中心党总支开办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李春国名字命名的"李春国课堂",将车队日常生产需要的技术知识、安全教育以及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6.
阿庚 《党史博采》2009,(8):8-13
河北省话剧院根据著名作家梁斌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话剧《红旗谱》(鲁速、村里、亢克执笔)自1959年演出以来已整整50年了。该剧两进北京,五进天津,红遍大江南北,被誉为"富有中国气魄的一出好戏"。《红》剧在300多场演出中,曾被众多文艺名家热情赞赏,并有许多鲜为人知、意义深邃的较闻趣事。这里特刊发阿庚先生撰写的文章"话剧《红旗谱》与文艺名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西方媒体通过创造"锐实力"这一新概念,指称中国正运用意识形态、贸易、投资和军事等手段进行全球战略渗透和扩张,不断渲染中国对既有国际体系和秩序的"破坏",由此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实际上,"中国威胁论"并不是一个新鲜论调,而是西方世界的老生常谈。从冷战结束起,这一论调一直是与中国崛起相伴的"杂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07,(6):28-29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精神,按照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达成的停战协定而于1946年1月14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的.它是1946年1月7日成立的周恩来、张群(后为张治中)、马歇尔"军事三人小组"的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年底,日军铁蹄即踏入安徽,进行野蛮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1938年,抗战转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调整战略,变"速战速决"为"以战养战",对安徽沦陷区的经济资源,尤其是对煤、铁矿藏和粮食等战略物资疯狂掠夺,以支撑其长期军事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军事封锁和经济遏制.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赴朝参战.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为"敌对国家",并按照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Z组.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又称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成立专门的中国委员会,设立"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500余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美国对华技术禁运有所松动,但中美军事关系仍然停滞不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安全关系不断扩展深入,军事技术合作迅速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