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义是司法的灵魂。恢复性司法在处理少年犯罪实践中的尝试,为我国应对严峻的少年犯罪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对恢复性司法存在的误读,也引起了人们对恢复性少年刑事司法正当性的质疑。恢复性司法与传统报应性司法对正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恢复性少年刑事司法所体现的兼顾多方利益的实体正义与多方参与的程序正义,对落实“双保护”原则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让我们相信构建具有中罔特色的恢复性少年刑事司法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恢复性司法理论的捐导下,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西方青少年法院系统正面临着从正式的刑事司法向吸纳非正式模式,从矫正修复和惩罚到恢复性司法的改革。借鉴西方青少年司法的实践,在我国建立少年法院之际,同步进行青少年恢复性司法的配套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国外倍加推崇的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具体方案不仅引起我国法学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而且一些基层司法机关还展开了恢复性司法本地化实践,其中在少年司法领域尤为活跃,为此,有必要围绕恢复性司法来深入探讨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司法是当前少年司法理论的一个热点讨论话题,也是少年司法实践探索中的新举措,由于理论尚不完全成熟,很多问题没能形成定论,而且相对缺乏现行法律的依据,因此,司法实践中的探索大多还停留在理念层面,没有能形成突破,制约了该举措在实践中的引入。本文试图从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内核入手,分析恢复性司法的最本质的内涵,找出实现其本土化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深入分析司法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正确的实现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将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必须严守法律底线,需要树立新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需要形成司法一条龙的配合机制,将审前社会调查纳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中,需要着力构建当事人之间进行对话的机制,需要适度推行行刑社会化,需要加强与理论界的合作,需要争取立法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权龙曼 《法制博览》2013,(8):121-122
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的本质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这种模式不利于犯罪人的犯罪修正。恢复性司法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刑事司法诉讼模式,能够对我国现行刑事司法模式起到补足和修正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完善好这种制度,使恢复性司法模式具有更高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推进我国法治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引入人格甄别制度,较为完备地了解涉罪未成年人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时的心理面貌,较为明晰地预测涉罪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和教育改造的难度,是我国少年司法审前分流程序的推进和个别化刑事处遇的迫切现实需求。将人格甄别制度引入少年司法具有理论正当性和技术可行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现有探索实践,从加强人格甄别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加强人格甄别司法适用的重点规范,以及人格甄别相关配套机制建设的完善等方面构建我国涉罪未成年人人格甄别制度。  相似文献   

7.
2007年韩国通过修改《少年法》而正式导入恢复性司法制度,除了《少年法》第25条之3明确规定了法官审理阶段的和解劝告制度外,恢复性司法理念还影响了警察侦查和检察官审查阶段有关制度的运行和修改。韩国导入恢复性司法的目的不仅在于促使加害少年对受害人遭受的损失给予积极赔偿,更致力于加害少年的矫正和健全地回归社会。这一宗旨体现在法律条文、运行规则和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强调专家参与,以促使司法机关作出科学、合理的决定。但同时,韩国在恢复性少年司法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是利用调解、协商的方式处理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它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体现了刑法谦抑主义的法理基础和价值取向。我国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现实情况为实行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提供了可行性。文章还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模式的新型司法模式。这种司法模式特别适合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也和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契合,因此,应在我国建立起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制度。在建立这项制度时,应借鉴西方国家一些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0.
少年司法制度改革作为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方面,轻刑化和行刑社会化是其两个显著特点。恢复性司法作为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实现修复正义”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代表了西方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新趋向。尽管我国司法制度对恢复性司法这一新的司法模式尚未明确认同,但是这种模式实际上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特有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双向保护原则在中国少年司法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年司法制度,是针对青少年犯罪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少年犯罪的特殊性,产生了少年司法制度的特点与成年人的司法制度有明显的区别。国家在对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所进行的司法活动中,既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又要注重对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挽救。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秩序和公正的目的,达到最佳社会效果,称之为双向保护。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心理恢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恢复性司法是在司法中促进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寻求当事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整合。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假设、关注的焦点、目标和根基。恢复性司法对英国青少年的实践发展较快。在对青少年的恢复性司法中,心理学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排除不适合参与调解者、促进恢复性司法中调解的效果和心理学家作为恢复性司法中调解的协调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年司法近20年来从建立少年法庭、试行少年刑事案件的特殊程序,逐步扩展到实体法应用、新的处置方法探索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仍旧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界与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不断有开拓创新,可是总体上进展不大,有时甚至出现徘徊、彷徨和困惑。在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推动下,尤其是这几年中英、中欧有关少年司法的多角度学术探讨的启示下,本文认为在少年司法中扩大取保侯审的适用率,学习国外保释制度的科学经验,可能是我国少年司法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起点和突破口,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关键和契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10至11日,由华东政法学院和英中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英少年司法保释研讨会”在华政召开。英方代表原英中文化协会主席马兰娜女士、从事少年保释工作多年的治安法官大卫先生和预防、减少犯罪组织NACRO成员、长期从事社区少年保释支持工作的苏珊女士出席了研讨会,中方有来自上海、北京、云南、福建等地的研究人员和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约7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是在2002年3月份举行的第一届“中英少年司法保释研讨会”的基础上进行的,会议议程集中于从实践层面探讨英国少年保释具体操作的基础上,商讨如何扩大少年保释制…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中英少年司法制度——保释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三次中英少年司法制度——保释问题研讨会于2004年4月13日——14日在华东政法学院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市警察学会与英方合作召开的,会议在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及实践部门人员对英国保释制度与我国取保候审的新一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和丰富了有关保释和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中欧少年司法制度一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研讨会于今年10月21日-23日在华东政法学院举行,这是在今年三月份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的i。由于与会者已经对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本次会议的内容侧重于该制度的实践操作层面。通过讨论,大家对合适成年人制度的理论依据、在我国建立合适成年人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合适成年人制度的作用等问题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在此基础上,与会者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初步方案,并接受了与会国外代表有关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培训,为实行该制度作准备。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有关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情况的专题报告中,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实际,尤其是当前一些地区少年法庭机构和人员不稳定从而影响审判工作开展的情况,明确提出我国少年审判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对进一步加强少年审判机构、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提出了具体构思: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可进行建立少年法院的试点;在中级法院要加强少年法庭建设;在基层法院要巩固少年审判合议庭或少年法庭。报告同时要求,要以少年审判机构的建设和少年审判工作的开展,带动少年司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营造未成年刑释解教人员良好社会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前营造未成年刑释解教人员良好社会保护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为迎接挑战,就要在营造良好社会保护环境上下功夫,其中要着力打造好八种环境。  相似文献   

19.
The reported rise in radicalism among youth in Pakistan since 9/11/2001 has been attributed to religious education in madrasas and schools. However, education in Pakistan is only par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forc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evailing exclusivist religio-political discourse. Although most policy papers have recommended a seculariz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such efforts by the Pakistani Government have been counterproductive. These efforts by the Pakistani Government to reshape education, with massive funding from international donors, have faced strong opposition and there are signs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s evidenced by even greater levels of religious radicalism among Pakistani youth.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s 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reshaping education in Pakistan. A nationwide survey of educated urban youth (N = 386) conducted by the first author, revealed that when considering radical religious, Western secular and liberal religious ideas, Pakistani youth were overwhelmingly supportive of a liberal religious approach to education that highlights an inclusive Islam emphasizing freedom and compassion.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 reforms, peace education initiatives and long-term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in Pakistan.  相似文献   

20.
“《少年司法的一个世纪》是关于整个美国历史上少年违法犯罪者处遇情况的综合而细致的研究。从《伊丽莎白贫困法》(该法令抟实了美国社会政策的基础)出发,本书解析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之道……护育儿童,同时确保社会免遭罪错青少年的侵害——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持续进行的切换、游离与抉择,引人入胜……本书是所有儿童权利倡导者的基本读物。”——《图书馆杂志〈主题评论〉》(Library Journal,starred re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