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第四修正案的学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作了进一步的学理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须加星号并以脚注或尾注形式加以说明;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条款,认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款中的"公民"一词如用"任何人"替代,较"公民"一词内涵和外延更丰富,也更合适;对于土地的征收、征用条款,如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先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则更合理;对于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之规定如增加"征购"一词,与征收、征用一起并列规定则更科学,以及提出规定先予等值补偿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法治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在我国民法典物权法制定的过程中,征收征用作为一种非依民事法律行为而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更制度,在人们普遍关注的保护私人财产权的问题中成为焦点之一.土地征收作为一项依靠行政权力强制取得相对人的房地产财产的制度,在各国的法律制度中都有体现,在我国房地产征收的对象有房、地及房地三种形式,对集体土地的征收表现为土地征收,而在城市国有土地上的征收多表现为房屋拆迁(房屋拆迁属于土地征收性质).本文以房屋拆迁这种征收的形式为例展开论述,对征收征用的几个问题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征收、征用补偿条款,规定了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要给予补偿,这将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产生重要影响。虽然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警察征收、征用制度,但我国警察征用一直是个客观存在的社会实践,因此,在完善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时,研究警察行政法中的警察征用法律制度有着独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征收征用的行为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强制获得他人财产并支付补偿费用的行为。目前,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尚无界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概念作出规定,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以对政府征收、征用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制。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建设中大量土地农用土地被征用引发了农村土地征用中村干部职务犯罪,然而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难。本文从管辖争议,以及主体、客观行为认定和土地补偿款性质认定加以论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不宜规定征收、征用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征收、征用权虽然是一种超越私权的独立权力,但在现代社会,法律确认或规定征收制度的意旨不在于强调此权力的合理性,而在于如何限制其对私人财产权所可能造成的剥夺与限制。世界各国因此在以宪法对征收加以确认之同时,多制定系统的征收征用法。将与物权法规范异质的征收制度规定进物权法,既会加剧我国征收征用制度的混乱,又会破坏物权法的纯洁性、科学性,同时也可能降低人们对限制征收征用权之必要性的认识。应加紧制定系统的征收征用法。  相似文献   

7.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这一规定的内涵和外延太宽泛,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滥征农地。本文从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物权法等角度分析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宪法条文中对"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体现了宪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表述也体现为公共利益。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中需要坚持宪法上公共利益的理解与适用,司法判断也需要以此为审查依据,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应用不能具有随意性。宪法中对公共利益的规定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的特点,需要委托立法者进行立法作为义务,但现行法律多是照搬宪法的条文,并没有具体的公共利益如何适用于征用征收情况以及程序的规定,这也对宪法中此条款的适用带来威胁。宪法中对征收征用的公共利益条件设定是否具有合理性,与个人利益冲突如何调节,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如何判断、如何适用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此条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征地权力运用不规范,土地征用范围不明确,公共利益扩大化,土地征用程序不合理。因此,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征用法规,规范政府的职权,明确土地征用的范围,界定公共利益的内容,改革土地征用程序,使征地制度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补偿关系公民的基本人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努力防止政府滥用土地征收职权,避免让个人承担社会公益的代价。美国宪法规定的公正补偿原则更强调土地所有人获得有效补偿;根据合理补偿原则,台湾地区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对补偿的项目和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基于对财产权性质认识的转变和宪政理念中对国家职能认识的转变 ,各国宪法均规定了对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各国财产征收、征用的宪法规范在征收、征用制度的目的、程序、补偿三个方面均有差别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 2 0条、第 2 2条符合法治国家的基本宪政要求 ,但“公共利益”的界定、补偿标准的公正把握还有耐于具体部门法规范的细化和司法实践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12.
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历来被视为重大宪法问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财产征收、征用制度。实施征收、征用制度必须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 :厘清征收和征用的区别 ;如何界定征收、征用目的的公益性 ;进一步明确征收、征用的范围以及如何贯彻、落实好依法补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提出了"征用"、"征收"等概念,对我国公民财产权保障体系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对"征用"、"征收"概念缺乏统一的理解和界定,实践中对"征用"、"征收"概念的使用还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应致力于征用、征收制度的立法及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 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 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 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 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房屋拆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探讨中,更多关注拆迁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和征用、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公共利益的界定等内容,而对拆迁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讨论较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行为,包括行政行为和行政相关行为,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法律层面认真研究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征收的适用也越来越频繁。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事关国家发展与农民利益,土地征收也关系广大民众的民生与福祉。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加以探讨,在考察发达国家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的法制资源,对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为有效地解决我国在土地征收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土地征用一般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目的而强制取得非国有土地或私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一种行为。 综观世界各国土地立法制度,均制定有土地征用制度,其在美国法学上称为“最高土地权”的行使,英国法律中称为“强制收买”或“强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用是任何国家为及时保障公益性项目获取土地所必须的一种国家行为。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概述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国家理论的基本观点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其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强制调整人民土地权益的行为,属于一种不得已而对合法私权科以的特别负担。由于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存在向“赢利性经济人”蜕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对此,需要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人民的土地权益,以便形成必要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收视野下的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土地征收的目的性要件和合法性基础,公共利益科学合理的法律界定对防止权力"寻租",保护有限耕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无论从实体的视角,还是程序的视角,我国法律对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规定都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们应当采取概括列举式的方法,由宪法的下位法对公共利益进行实体性质的界定,与此同时,完善对公共利益的审查、监督、救济等程序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