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才学 《学理论》2022,(10):33-3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究其蕴含的中国智慧,发掘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相较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能够增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既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何孜颖 《学理论》2012,(32):12-13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邓小平理论中的廉政思想,更是在扬弃中创新了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使其理论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可以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官德思想和廉政法制三方面内容来分析中华传统廉政文化对邓小平理论中的廉政思想的指导意义,以期探讨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其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相通或相近的目的、方法、价值基础上的有机融合,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围绕社会发展主体、过程与结果等根本性问题,在价值塑造、理论阐释、话语传播等多重维度的良性互动。价值塑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价值旨趣;理论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关键问题;话语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中蕴含一以贯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至上”是整个思想的价值支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整个思想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守正创新”是整个思想建构的基本方式。这些一以贯之的精神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又合理继承、转化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是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就不仅应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还应看到世界优秀文化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思想文化资源.当代中国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的独行者,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合理利用也是其不断发展创新的必要条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洋为中用”、“一分为二”、“以我为主”、“和而不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荣荣  古世平 《学理论》2013,(16):33-34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互动融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认为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必须要继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的性格、中国的气象、中国的风韵,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其现代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贾建梅  李丽 《学理论》2010,(29):104-105
人学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毛泽东人学思想首先要研究它的理论来源,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凭空产生,一定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人学思想也是如此。基于此,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学说、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三方面探讨其对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形成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佳  刘春杰 《学理论》2024,(1):22-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朱丹 《理论探讨》2022,(1):109-1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与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和巩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时代性、大众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要提高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走政府主导、公众广泛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苏渊雷是近现代温州著名的文史学者,因其出身贫苦、受到乡贤宋恕思想影响,胸怀救国救民的大抱负。遂一接触马克思主义便深以为信,投身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指导学术研究,其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进行全面再研究,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对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7)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思想来源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根基,对中国传统民生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的汲取消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凭借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基本原理,从而在群众观思想引领下,总结孙中山的民生观借鉴其经验,在中国民生建设具体实践过程的基础上,渐渐成长和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则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结晶,二者是不同性质的文化,要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实现二者的融合,必须努力寻找二者的融合性要素,主要从世界观、方法论、社会理想、社会结构模式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融合。把握好二者的融合性要素,对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连宁 《学理论》2012,(32):42-43
人道思想是李大钊思想的主旋律,李大钊的人道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观,也受到近代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肥沃土壤上形成的,尤其是湖湘文化中"民为邦本"和"圣贤豪杰之特质"的思想对毛泽东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心理积淀,而这种文化心理积淀也成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传统思想资源和养料。深入挖掘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湖湘文化的地域特征,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构想,同样毫不例外地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谐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政治诉求和社会理想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具有历史、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复杂缘由。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频繁运用和发挥中国神话典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话语形式、思想内容和文明形态上的多重结合理路。这为实现二者相结合积累了经验,也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党自身的执政规律以及亿万中国人民文化发展的愿望和要求,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认真吸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徐琳  吴建永 《求知》2023,(9):25-2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强调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管来源不同,但毫无疑问,二者作为人类文明的辉煌成果,在宇宙观、价值观、人民观、社会观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正是基于这种本质上的契合,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共生共荣,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