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拥有60多年执政历史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是瑞典政坛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经过百余年的运作,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章的种种规范为社民党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进程中,始终保持瑞典第一大党地位提供了组织机制上的保证,保证了党的组织结构与职能清晰有序,党内决策机关和职能机关权责明确,组织机制的民主运行.  相似文献   

2.
结构性资源由历史、制度和组织等资源要素构成,是政党执政资源体系的支撑。开拓创新结构性资源对于获取和巩固政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性已经为瑞典社会民主党发展历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所证实。探讨瑞典社会民主党培育和开发结构性资源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培育和开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欧洲社会民主党“不老松”和“世界上最成功党”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是个跨世纪的老党,成立于1889年4月19日,创始人是雅尔马·布兰亭。1914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在1917年首次上台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1932年,该党取得议会选举的胜利,此后连续单独执政44年。在1976年-1982年和1991年-1994年两度沦为最大反对党,而后又重新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4.
邹升平  魏晓文 《求实》2012,(2):74-77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根本对立对两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在经济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渊源及现状现代社会民主党(或称社会党、工党)的历史渊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组织上看,它与国际工人运动中老的社会民主党有联系;是老的社会民主党在组织上的延续;二是从思想上看,它与老社会民主党已有所不同,与在老的社会民主党左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产党,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历史上第一批社会民主党大部分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中多数集中在西欧地区。创建最早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其他如丹麦、瑞士和瑞典的社会民主党,葡萄牙、比利时、奥地利和意大利的社会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英国、挪威工党等20多个政党和组织,大都是在这段时间成立的。在这个基础上,1889年成立了第二国际,领导各国的工人运动。在第二国际后期,恩格斯逝世后,出现  相似文献   

6.
(一)瑞典对社会财富如何进行公平分配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在1889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时,它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从1920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开始执政至今虽然政权几度易手,但大多数时间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瑞典已被建设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列第二位(第一位是瑞士)  相似文献   

7.
瑞典社民党是欧洲一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党,作为早期工人运动的产物,自1889年成立之后,就始终以民主社会主义、进步的左翼政党定位自己。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走上执政舞台,累计执政时间已达65年。尽管在2006年9月瑞典大选中,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与左翼联盟以49%的选票落败,但仍是议会第一大党。提起瑞典和瑞典社民党,马上就会想到“第三条道路”、“福利国家”、“瑞典模式”、“北欧社会主义”这几个名词,这些词语背后实际蕴含着瑞典社民党的执政理论和政策实践,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英国学者库尔特·萨缪尔森曾这样描绘瑞典:"人们常把瑞典看成异乎寻常的国度。因为它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发达的福利政策,劳动市场的安稳与和谐,和平政策,一致与妥协。这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国家。"而这一切,都是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一般称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党的活动方式,尤其是联系民众的方法和途径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瑞典社会民主党作为瑞典长期执政的政党,面对新形势,注重完善反腐败体系政党自身以凝聚民心;不断加强社民党联系民众的组织建设以获取选民支持;创新联系民众的方式,增强民众对政党的了解以扩大政党影响力;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瑞典社民党的这些做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环境直接决定着执政党的态度和政策选择,战后面对西欧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了赢得选举胜利,开始以扩大组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核心,从各个层面展开对组织的革新,由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又由全民党转变为全方位党,为社会民主党扩大执政基础、获得执政地位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使政党自身面临“娱乐化”、“媒体化”、“空心化”等诸多匆b战。系统总结和研究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转型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思想领域包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对民主和平等的原则等问题都有新的看法.同时,在党纲方面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巩固了其瑞典第一大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成立于1889年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又称社民党或社会党),自1917年首次进入政府取得执政地位以来,就稳居瑞典政党的第一把交椅.在实行比例代表制多党民主政体的条件下,执政(包括单独和联合组阁)长达64年.这在西方所有左翼政党中是绝无仅有的.引人注目的是,瑞典社民党不仅执政时间长,而且它还把瑞典这个历史上的"海盗之国"建设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占第二位(第一位是瑞士)、社会福利位居世界第一位的发达国家.瑞典社民党是如何确立其"常胜将军"的地位并将瑞典建设成为发达国家的?本文将从党的建设的视角来分析和总结瑞典社民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11):78-78
在各种国际组织清廉指教排行榜中,瑞典一直名列前茅。瑞典媒体对此却不以为意,还打趣说,如果有“景不好干的政府官员”排名,瑞典没准也会排在前面。 没有特权在瑞典,政府官员没有任何特权。瑞典的法律规定,只有议长、首相、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少数几位高官,才配公务专车。瑞典的高级官员都和普通人一样,乘公交车、私车或徒步上班。瑞典的每辆公车都安装有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按钮上刻着“私用”,据此对开车者收费。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  相似文献   

14.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半岛东南部的瑞典,是个令人称羡的国家。它是当今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瑞士,居第二位;其完备的保障制度和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享誉全球,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样板”和“瑞典模式”,而成就这一切的正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一般称瑞典社会民主党或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4月19日,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跨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该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瑞典社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自1921年以来,无论执政还是在野,它都一直保持着瑞典第一大党的位置。其执政历程虽说…  相似文献   

15.
1月历史故事     
《党课》2010,(2):108-109
一月起义失败 1919年1月4日,德国共产党刚刚成立5天,艾伯特政府就宣布解除同情革命的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艾赫戈伦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这一挑衅行为激怒了柏林工人。第二天,20万工人走上街头,发动总罢工,并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火车站、警察局、电报局等,将艾伯特等人围困在总理府。独立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等团体代表组成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每当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候,特别当这种变化涉及到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便会出现怎样认识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问题,而且,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发生过多次大幅度的反复。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它的实际情况。的确,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我认为,一种分层次的认识方法,或许是比较可取的。第一个层次,西方社会民主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在关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一些根本问题的看法上,它和共产党的区别在哪里?1975年5月25日,社会…  相似文献   

17.
政党在组织原则上的区别,是判断政党性质和功能的重要依据。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原本是工人运动中的同源队伍,两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组织原则上既有相同点,又存在根本区别。考察其异同点,对我们宏观上认识两种不同政党的性质及其组织运作,坚持、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瑞典社会政局长期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素有福利国家的“橱窗”之称,为人们视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楷模。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劳资关系上长期奉行的阶级合作策略。早在本世纪初期,以布兰廷为代表的第一代瑞典社会民主党领袖就明确提出,该党的政治策略主要是三种:议会道路、阶级合作和政治妥协。从理论思想上看,这种政治策略的前提基于该党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他们认为党的最终目标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立即予以推翻,并且确认私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4日至7日,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举行。瑞典公共电视台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拥有大约45万名党民的瑞典盗版党最终获得71%的选票,跻身欧洲议会。在仅有900万人口的瑞典,约20万瑞典选民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20.
从源流的角度讲,在19世纪,虽然存在以“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命名的政党,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两党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叶,同母同源的社会民主党出现了兄弟阋墙、分道扬镳的局面:其左派改称为“共产党”,即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其右派和中派承袭了社会民主党既有的外壳,内核则渐渐“异化”,并从组织上趋于统一。由此,世界工人运动中形成了共产党人与社会民主党人两分天下、互相对峙的格局;其后,两党虽曾一度有过接触与合作,但最终也未能补“天裂”。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2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