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保护必须谋求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人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文章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手段之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在我国得到了初步确立。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阐述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深远意义 ,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战略环评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个别影视剧组因进驻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拍戏而引起当地环境被破坏的事件屡见报端.一方面,这种"景区影视"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其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则更令人痛心.我国虽已制订有<环境影响评价法>,但对这种景区拍戏行为并无完善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罗蕾  吴晓明 《理论前沿》2008,(24):28-28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三种基本类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探讨。提出要合理运用三种环评手段,做好环评工作。  相似文献   

5.
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不仅表现为建设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之中,也包括建设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而现行立法对其规范存在重大缺陷,致使实践中将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违法行为按违反"三同时"制度给予处罚,从而混淆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6.
《奥胡斯公约》是目前为止对公众参与权保护最完善的国际公约,公约全面涉及了有关公众获得环境信息权、参与决策权以及诉诸法律的权利等内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也规定了公众参与机制,但其对公众参与的主体、方式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定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借鉴《奥胡斯公约》所确立的机制,我们应当明确"公众"的范围,确立NGOs的法律地位,充分保障公众参与权和环境知情权,赋予公众诉诸法律的权利,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反分裂国家法》是国家对台政策的法律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立法依据:包括现实依据、宪法依据、法理依据、政策依据;同时该法又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反“台独”的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明确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反分裂国家法》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和平等协商谈判提供了法律保障,《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台湾独立”势力的预先警告和强有力约束。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颁布至今,未有过任何修改完善,存在诸多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有些环节无法可依的窘迫局面。对于现行《职业教育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立法目的加以重新审视,并且从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强调明确主体责任的同时,关注各方法律主体的权利诉求。适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尽快修订完善现行《职业教育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从而使公众参与更加有法可依。但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现状并不理想,需进一步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因为资源本身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公共性和社会性等特殊属性,使得资源在一国战略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所以我们实有必要对重大项目开展资源影响评价。资源影响评价,即是在某项重大活动开始前,对其可能对资源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之前的调查、预测和评定,也包括之后提出对策或解决方案。就资源影响评价的制度设计而言,在我国现有立法体系下,可考虑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建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环境资源影响评价制度,并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公众参与、司法审查等环节上对现有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凸显了我国环境知情权制度的缺失。立法的滞后、政策和实践间的距离、公众环保意识的欠缺造成的环境信息供给和需求的不足让我国环境知情权制度的确立面临很多困境。“绿色观察计划”的成功实践为环境信息的公开提供了一条思路,政府、企业主动或被动地承担起环境信息的公开和告知义务,公众、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将为我国环境知情权的确立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创建廉洁、高效、务实、勤政的政府。依法行政,就要加强依法行政的环境建设。依法行政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因此,无论是国际环境、政治环境,还是法律环境、行政主体的内部环境,都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学中咏月现象极为突出。从审美主客体关系考察,这是作为客体的月与审美主体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适应的体现。儒、释、道三家共同作用,形成了中国人独特而稳定的审美理念:对中庸、和谐、纯净、虚幻和宁静事物的追求。月作为客观存在的宇宙星球,它蕴含着中庸、和谐、纯净、虚幻和宁静的内涵。月与审美心理的适应,使得人与月交融一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整体环境观是对自我中心环境观的超越。这种环境观认为环境是具有整体性、有限性的自然对象,环境既具有绝对有限性又具有相对有限性。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设,应当建立环境单元、人天关系、环境总行为、环境共同体等环境法学新范畴。用习近平整体环境观指导环境法建设,应当明确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环境法的基本立法目的,明确创设保护环境的普遍责任原则,完善总行为控制制度、环保区域合作制度、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既为海峡两岸民间自发,更是闽台两岸两地百姓创举。论坛自2007年以来分别在福建福州、台湾台中和福建泉州成功举办。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与历届相比,规模空前,亮点纷呈,成效突出,实现多项新的跨越,形成一些新的学术观点。本次论坛凸显了“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主题,彰显了“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的理念,蕴含着“两岸同心,共谋未来”的精神,提供了应用现代科学来验证闽台同根同源的佐证,首发《闽台百家姓》把两岸姓氏学术研究提高到新起点。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与广泛性充分体现了血融于水的亲情,展示了海峡两岸宗亲姓氏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交流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确立环境权,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完善环保机构,建立权利补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农民环境参与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7.
要治理好西部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从刑法对策角度出发,在罪与非罪的界定原则方面,应坚持差异性原则、有限制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在环境犯罪的刑事制裁方面,刑事制裁的对象顺序应为个人———单位;立法未对环境犯罪规定死刑是妥当的,立法取消无期徒刑值得讨论,应充分发挥财产刑的惩罚与补偿作用;在非刑罚处理措施方面,应重视环境犯罪的非刑罚制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对企业环境风险的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面临很多风险,环境风险在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21世纪,将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而现实中政府过于强调企业的环境责任,使企业受到环境伦理规范的束缚以及背负着社会和公众的环境压力,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建立一种能够使企业自我规避、防范和处理环境风险的机制或法律制度,补充传统单纯依赖行政资源的规制手段。环境保险制度和企业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正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经济刺激等手段,从而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企业环境风险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咏月诗中,比喻句俯拾即是。研究其类型、喻体、审美功用,我们可以看出,咏月诗比喻的类型呈现出多种式样,经过世代不息的文化积淀,喻体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内容。在“言不尽意”时,诗人运用比喻“立象以尽意”,塑造了鲜明生动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产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形成了含蓄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认定交通事故的事发经过、事故成因和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极易成为争议的焦点。然而根据现行的法律,当事人对该认定书不服,没有直接的救济途径。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立法的设计造成交通事故认定书不符合证据的特性。应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这一证据重新进行立法设计,使其符合证据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