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人大》2006,(3):45-47
一、“以人为本”提法最早源于我国古代 不少人认为,“以人为本”提法源于西方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我国古代只有过“以民为本”的提法。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以人为本”提法起源于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时,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代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里,用一种提法来代替另一种提法,究竟妥当不妥当?我认为,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3.
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 必须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有赖“修、养、防、惩”以破解贪盗这个“不解之结”,这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治贪倡廉的有效途径是“修、养、防、惩。”我们如能认真实践“修、养、防、惩”四字方针,治贪倡廉定可获取显著成效;这犹如一椅籍其四脚站稳地面而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党校系统经济学教学研究会前不久组织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个提法既突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属性,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特点。如果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就没有突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不  相似文献   

5.
作为澳门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澳门廉政公署在机构、人员以及经费上均有独立性,使其可以有效地打击贪污贿赂行为、预防贪污腐败以及树立社会反贪防贪意识。内地的反贪倡廉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借鉴澳门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完全可以说,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本质上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始终贯穿着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利益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学术理论界和网络媒体对“人民公仆”提法的历史由来的争论,从“人民公仆”提法的理论渊源、“人民公仆”理论的重新建构和“人民公仆”提法的正式提出等三个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提法的历史由来,指出了政治语境的历史变迁和继续以“父母官”自居的荒谬。  相似文献   

8.
澳门廉政公署是澳门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其设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廉政公署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经费独立的法律地位,使其有效避免来自官场权力、人事与经济的干扰,在打击政界猖獗的贪污贿赂行为、预防贪污腐败以及树立社会反贪防贪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地的反贪倡廉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为保障内地反贪倡廉的有效性,内地应借鉴澳门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改革与完善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发表以后,有人提出,“搞社会主义根本就不要有个“框框”。有人不同意这种提法,认为小平提出了“三条标准”,讲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这就是“框框”。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党的对台方略的伟大“创造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断然放弃了“解放台湾”的提法,首创了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包括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的观点。同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既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也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提法不精确“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一种口号具有一定的召唤力和针对性,有其重要的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命题,“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是有歧义的,容易使人误解,用来指导我国的法制建设可能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和对国家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并对如何建立市场经济,如何进行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作了具体的部署。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人大如何加强立法工作呢? 一、立法步伐要加快 没有法律规范的经济将是一种无序的经济。现在的经济生活太需要法律规范了。目前立法步伐虽然加快了。但法律滞后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一些同志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至今还认识不足,总觉得法律碍手碍脚,或者从局部利益出发,只要在立法过程中感到某个条款、提法于己不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视角下人的个性--兼与秋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个性是复杂的事物,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界定,这是个性研究的一个共识。而秋阳的《‘张扬个性’的提法不科学》(2000年9月19日光明日报,以下简称秋文)却只承认一个视角,否定其他视角。这是我与秋文产生分歧的原因。秋文的基本观点是:个性“不是人的主体性,也不是人的独立性”,它“只是某些人所独具的特性”。个性本身“在价值上都是中性的”。应该尊重和发扬好的个性,克服和避免不好的个性。既然个性不是绝对好的东西,所以“张扬个性”的提法是不科学的。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口号在今天“不能照搬照抄”。我要提出的问题是:能…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到1992年南巡谈话,邓小平共6次比较集中地论述到和平与发展问题,但是,他在用语方面始终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问题”,而不是“主题”。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时代主题,这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江泽民同志1989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都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在以后国际、国内的多次讲话中,他都沿用了“两大主题”的说法,从“两大问题”到“两大主题”。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包含的思想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继续沿用十三大的“主题”的提法,而不是采用邓小平同志的“问题”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今“德治”的提法虽然相同,但由于二者所属的经济基础、社会性质不一样,各自的内涵也就不一样,在调整社会关系上所处的地位也不同。古代的“德治”论中,“德”是居主要地位的,以维护封建等级特权为目的,强调个人义务。现在的“德治”论中的“德”,是在“法治”下的道德规范,以平等互助为目的,强调个人权利。古今“德治”不可混同。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十五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的提法则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则先讲“激发活力”,再讲“注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则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些提法及所强调的重点的变化,反映出中央对公平与效率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各种关系和矛盾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的前提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新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前提下,产生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逐步推进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思考之一,党的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的历史表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时也证明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司法腐败”的提法这几年在媒体上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其用意在于揭露和打击司法中的腐败现象 ,维护司法公正 ,但由于其语域范围过于宽泛 ,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一、“司法腐败”的提法不够准确“不被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是权力的腐败 ,制约是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对象应是权力和掌握权力的人。近几年来 ,媒体在论述“司法腐败”时 ,也都是以个别案件的枉法裁判和个别法官的不廉行为为根据的。而“司法腐败”把权力腐败与权力部门相混淆 ,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与司法制度的需要完善相混淆 ,是从个…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贵刊1992第15期30页《当前企业干部职工的改革心态》一文,内容很好,对基层有很大指导作用和启迪。在这里仅就标题中“企业干部职工”的提法,提出不成熟的看法。 1.《现代汉语词典》注明,“职工”:①职员和工人:②旧时指工人。“职员”:  相似文献   

20.
《党校科研信息》第1期刊登的王贵秀同志《“执政党”的提法不科学》一文,从党政分开的角度探讨了“执政党”的概念,指出了它可能带来的混乱,进而探讨了用其它概念代替这种提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该文的基本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