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首的西欧传统社会党对社会党国际领导层进行了猛烈批评,最终与其他进步力量联合成立了与社会党国际平行的进步联盟。吸纳有争议的成员党、内部存在争取主导权的斗争及其内在缺陷是导致社会党国际分裂的主观原因,而社会党国际正式成员党地区结构的变化、欧洲社会党的发展壮大及西欧传统社会党联合更广泛力量的愿望成为社会党国际分裂的客观原因。世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出现了两个平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的实力因此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党国际成立于1951年6月,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及其他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作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政党国际组织和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长期以来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在国际事务和所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社会党国际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但作为一个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社会党国际内部机制僵化、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党国际成立时只是"欧洲社会党的俱乐部",但在随后半个多世纪中,社会党国际持续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渗透,可划为明显的三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社会党国际的渗透方向和政策各有不同,其手段具有高度灵活和立体化的特征。社会党国际成功实现向亚非拉地区的渗透,实现了所谓的"国际化"。但是,2008年世界经济动荡以后,社会党国际在亚非拉地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弱。社会党国际内部的分裂削弱了其向外渗透与扩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拉美社会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疏远、松散、不断密切到逐渐融合的发展过程.本文分四个阶段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简要评述:在社会党国际成立之初,它基本上是一个欧洲社会党人的俱乐部,其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拉美影响微弱;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世界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的兴起,社会党国际才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亚非拉新兴国家以及殖民主义问题,它与拉美社会党的关系开始发生积极变化;直到1976年十三大以后,社会党国际及其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才真正开始在广大的第三世界产生广泛影响,拉美地区的民主社会主义力量发展迅猛,受到社会党国际和西欧社会党人的格外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第二支柱”;冷战后,随着拉美地区共产主义力量的迅速衰落和其他左翼力量的分化,民主社会主义力量成为拉美左翼的主力军和社会党国际稳定的“后院”.  相似文献   

5.
袁群  丁玮 《当代世界》2014,(1):60-62
社会党国际成立于1951年6月,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及其他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作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政党国际组织和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长期以来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在国际事务和所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期,葡萄牙总理、葡社会党总书记、社会党国际主席古特雷斯向葡社会党十二大提出一项政治动议,重申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强调"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社会党国际的人权观是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的核心,它以自由、平等、互助、幸福为基本要素,要求以人为目的来塑造社会。它认为只要人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平等,人权的终极目标就可以实现,而人权目标的实现就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其实现的方式是渐进的改良道路。围绕着人权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则构成了社会党国际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以至于“人权是识别社会党人必不可少的特征”。本文试通过对社会党国际人权观发展变化的剖析,以求得对社会党国际人权观及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进一步了解。 人权是什么?目前世界各国学术界尚无获得广泛认可的概念。社会党国际对人权概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社会党国际重建到80年代末,社会党与共产党关系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敌视转化为和解、对话和合作的过程。由于双方具有共同的思想渊源和相近的阶级基础,随着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相互之间的接触、对话、合作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主流。1989年苏东剧变发生时,社会党国际一改原来的“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与共产党谋求合作的方针,实行“突出意识形态与改造共产党”的新政策。它对苏东剧变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并制定了许多促使东欧国家共产党演变的措施。以后,社会党国际与中共双方关系中断,一些发达国家社会党也中断了同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党的战略视角与政策走向,也牵动着社会党内部的政策调整,社会党的工作总体围绕选举和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动而展开。各党内部的政策调整也紧随着内外大势的深刻变化而谋划,极力想有所作为,但大多数党结局不尽如人意。从目前来看,当今世界社会党总体上仍处于明显的弱势状态。多数社会党都面临不少结构性的难题与重大现实挑战,要解决其面临的各种问题,恐非短期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李宏 《当代世界》2014,(4):67-69
<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活跃着意识形态、组织形式各异的政党联盟,既有中左翼政党的跨国联盟——社会党国际,也有与其并存的中右翼政党的国际联盟——保守党国际。同社会党国际一样,保守党国际同样有着很大的政治影响力。保守党国际概况保守党国际的正式称谓是国际民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民主社会党是社会党国际的咨询党,在菲律宾民主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完成了从准革命性政党向议会党的转变。但是,菲律宾军队和教会对政治的干预、传统家族政治以及政党发育缺陷等因素制约了民主社会党的发展。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的发展历程显示,秉承西方价值理念的社会党要在民主制度尚未巩固的国家发展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党国际     
社会党国际是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它是由第二国际演变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宣告破产,停止了活动。战争结束后,1919年2月原第二国际中的26个机会主义党在瑞士伯尔尼举行会议,从形式上恢复了第二国际。称为伯尔尼国际。1921年2月,原第二个国际中的13个中派党和组织在奥地利维也纳开会,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称为"维也纳国际"。它标榜站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之间,所以又被称为"第二半国际"。1923年5月,伯尔尼国际与维也纳国际在德国汉堡开会,合  相似文献   

13.
“共同安全”思想是社会党国际 2 0世纪 80年代国际民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张国际社会应在共同的人类、共同的安全、共同的未来原则下 ,制定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总体框架。由此 ,社会党国际在缓和与裁军、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提出的政策主张 ,在当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后 ,这一思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理论和政策调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由于社会党国际在亚非拉地区的拓展与扩张,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党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亚洲有代表性的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有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蒂汶独立革命阵线、印度人民党等。拉美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智利和巴西的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党国际重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5 1年重建以来 ,社会党国际努力适应时代和形势变化的需要 ,不断对其理论政策进行革新和调整 ,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 ,社会党国际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政党组织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五月的北京和风拂面,鲜花灿烂。2009年5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共同举办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们齐聚一堂,怀着关切人类命运的拳拳诚意和切切期待,携手探寻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之路。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中联部副部长张志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社会党国际主席、希腊泛希社运主席帕潘德里欧,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党国际第23次代表大会按计划将于2008年6月底至7月初召开。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政党联盟,社会党国际及其相关专门委员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针对世界性和几乎所有的地区性热点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回应,并对其政策和策略作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12日,保加利亚社会党左翼在索非亚召开成立大会。会议讨论了两项主要议程:(1)保社会党的115年——现状、问题与前景;(2)保社会党左翼宣言。倡议委员会的25人、保社会党最高委员会成员、社会党国会议员、社会党左翼地方领导人等出席了会议。大会发言和宣言全文见保加利  相似文献   

19.
亚非拉地区目前有100多个社会党,其中有31个社会党执政或参政。这些政党主要以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但同时还保留了其他思想;在经济社会政策上,主张实行混合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但在具体政策上存在差异。亚非拉社会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政党填补了冷战后因激进社会主义政党衰落而留下的政治真空;一些社会党的发展模式对该地区其他政党的示范作用;激进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失败促使该地区中左翼政党转向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模式;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对该地区中左翼政党的支持和吸引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社会党国际召开了二十二大,对其纲领和政策进行了调整。本栏目下面两篇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此次大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