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对有关日本经济究竟病在何处一直迷惑不解,有泡沫经济论、流动性陷阱、借贷平衡表危机、金融系统性风险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给出结论。系统性诊断日本经济病,还需借助医学原理,从日本经济久病不愈分析,日本经济根源性问题应该发生在"基因"层面。为此,需要从战后日本经济周期演变规律切入,寻找贯穿始终的主要因素,诊断"基因的病理",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战后日本经历了一次长周期、三大阶段演变,其中政党执政理念、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投资与消费对日本经济盛衰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而不动产、人口老龄化因素发挥了次重要作用。对照"三主两次"的"基因病状",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过是缓解症状而已,未来日本经济前景还将重回下降通道,甚至崩溃。  相似文献   

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日本经济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日本MIMIC模型的建立发现了影响日本"危机强度"的国内信贷/GDP和政府债务/GDP两个国内主要影响因素,对各种传染渠道进行检验后发现了这次引起日本金融危机的主要是贸易传染渠道,对上述国内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扩张性政策,在金融市场中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和需求反而大大增加了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3.
日本强震及核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海啸、核安全问题接连发生,日本正在经历史上罕见的"大创伤"。强震、海啸、核危机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阪神地震。日本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与阪神地震时的财政环境明显不同,地震提高了日本政府的违约风险和隐含的主权债务风险。但对世界经济整体而言,日本大地震不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全球股市企稳回升,但"核阴云"笼罩亚太、大宗商品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加之受利比亚战争及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外围因素影响,日本大地震使全球金融市场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灾后重建对我国出口及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日本经济形势,日本《经济学家》杂志于1998年5月12日号刊登了题为"日本经济战败"的特集。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日本应宣布‘经济战败’,组成‘复兴内阁’"。可以认为,日本经济确实发展到了可称之为"战败"的严重局面。那么,日本经济战败的表现、原因是什么?它与去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5.
从"冷战式经济结构"中成长起来的日本经济是畸形的,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经济肥大症,其矮小的骨骼已无法支撑起超肥胖的身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态环境,日本经济犹如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恐龙,在困境中挣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的日本经济,对全球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十年经济不景气是日本经济自然瘦身的过程,并还将不断地"瘦身"下去,直到回归正常的"体型".日本将因此而潇洒地走向没落,沦为"亚洲的英国".  相似文献   

6.
安倍晋三上台后面对日本经济重陷衰退、长期顽疾挥之不去的严峻形势,强势推出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内的"三松政策",意在尽快实现经济复苏,结束长期通缩,改变"扭曲国会"局面,实现自民党政令畅通。安倍提出的激进经济主张虽然会对日本经济形成短期刺激效应,但是对于解决日本经济长期顽疾效果有限,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一、"三松"政策的主要内容安倍晋三自命其内阁为"危机突破内阁",其面临的首要议题是"尽快刺激日本经济复苏、结束长期通缩"。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支持政策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企业培训"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支柱之一。但随着日本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实现从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而形成的日本型经济体制开始动摇。支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日本型企业培训"由于失去了制度保障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针对上述情况,为促进企业积极、持续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保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日本政府在支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政策采取了一些政策,值得我国政府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着严峻形势。为摆脱疲软状况,重建日本经济,日本国内正进行着围绕金融、财政、产业结构和行政结构为核心的改革。日本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小泉政府的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由来已久,但近年来,特别是岸田政府上台以来日本推进经济安保战略明显加速。目前日本正逐步形成战略目的清晰、机构设置完善、经济控制能力增强、对外合作日益紧密的全方位经济安保战略。日本政府加速推进经济安保战略有国际环境变化的因素,亦有日本自身的战略考量。日本希望借经济安保战略实现经济、安全等多方面战略目标,但囿于多方面因素制约,其战略效果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发展、停滞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从战败的废墟中仅用30多年时间,便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为什么战败国日本可以从废墟走到世界经济第二强国,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与当时特殊的客观环境,以及日本自身所采取的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日本独特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加上美国的扶持等有关。笔者认为,日本经济崛起除了以上原因和动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更为深层的因素就是日本本身的文化机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民性格,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才促成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本文从分析日本经济崛起及停滞的主客观原因出发,探索未来日本…  相似文献   

11.
二战之前,在东南亚地区数量相对有限的日本移民中,"南洋姐"一度"一枝独秀"。她们作为早期日本在东南亚扩张的先驱,为日本"南进"东南亚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打头阵的多是海盗和传教士,而日本最初的海外扩张,主力军则是以卖淫为生的"南洋姐"。当时,日本在海外经济实力难以抗衡西方殖民者的大背景下,"南洋姐"是日本政府默许的一种实用性输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猛扩张,"南洋姐"曾经持有的"开拓"者地位急剧下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认为最主要的有三大因素,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及美国因素.前两大因素与日本经济状况、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直接相关.对于后一个因素,既要看到日美相互呼应的一面,也应看到日本追随美国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正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萧条的狂风暴雨把这个曾号称"金融大国"、"资本大国"、"贸易大国"的经济帝国刮得山摇地动。自1997年9月以来,日本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6月11日,日本经济企划厅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9%;在政府干预和强烈刺激下,经济衰退势头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但要走出困境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二战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利用不到30年的时间从百废待兴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本文从日本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总结其正规教育、企业管理和政府干预等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发现日本通过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改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了其人力资源质量,保障了其经济发展的潜质。本文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对日本19602015年的经济增长、教育和健康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教育和健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教育可能对人力资源积累造成的"侵蚀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研究日本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借鉴日本的经验,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外交随着日本国家战略与日本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出现了急剧转变。2005年以前,是以"入常"为核心、由"大国战略"支配下的经济外交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外交十分重视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一政策手段,目的是推动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实现。到2005年以后,走向尚不完全明确,但追求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服务于日本国家新的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宗旨没有改变。其中,以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等地区合作成为重点,也包括同东盟、大湄公河、印度、中韩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紧密合作、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同时,遏制中国色彩的政策成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6.
蔡亮 《现代国际关系》2012,(7):11-16,22
日本"新国家主义"从一种政治思潮发展成为民主党政权对外战略的主流理念,是对日本政坛保守主义路线的继承,但也受美国战略东移、南海局势不稳及中日关系变化等背景因素影响。作为野田内阁对外战略的主流理念,"新国家主义"将加强日美同盟视为维护日本利益、追求大国化目标的唯一手段,并主观臆造出"日美联合对抗中国威胁"的结构。它在对华关系中采取单惠主义方针,既奉行"政经分离"政策,又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有意将之与东海问题挂钩,图谋在对华战略围堵的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这样的对外战略构想将使日本丧失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回旋余地,加剧东亚地区的局势动荡,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并最终损害日本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7.
日本正经历着一场战后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衰退。这次经济衰退表明80年代后期以资产(股票、房地产等)价格暴涨为特征的所谓"泡沫经济"及其崩溃,给日本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日本经济迟迟不能恢复,也给与其经济联系较广的正在快速发展的东亚国家的经济,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与西方列强相同的金融制度,日本明治政府于1897年建立了金本位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出于各种考虑,以禁止黄金出口的方式,暂时停止了金本位制。一战之后,日本执政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放弃了恢复金本位制的这一极好机会。"金解禁"问题经过20世纪20年代的长时间酝酿,民政党内阁终于在1930年1月完成了"金解禁"。"金解禁"虽然对当时日本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这时"金解禁"却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实施的,日本经济遭到双重打击。继而波及日本社会各个方面,给日本历史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回归亚洲”与中日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主动"脱亚入欧",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宣布实施新宪法,进行日本第一次议会选举,表明日本"全面西化",在不到40年时间内,日本完成了西欧国家历时200年走过的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两个过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下,日本被迫"脱亚入美",又巧妙地利用美国的技术、市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战争的废墟上重振经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迅速扩大,特别是中日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和重要,日本开始"回归亚洲"。所谓"回归亚洲",主要是在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逐步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与日本经贸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与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展多年 ,但进展不快。影响黑龙江省与日本发展经贸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上的原因 ,也有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体系功能不健全等。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黑龙江省抓住日本对外经贸重点变化的机遇 ,拓展与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 ,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