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债务风险在局部范围内已经凸显,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通过建立政府退出机制、完善投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弥补资金缺口、体现政府导向以及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百余个案例样本的前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定义并分析了其概念和内涵,研究了影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生和外生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地方政府创新的5种模式.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建立和运用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不同路径,同时运用该模型具体分析和比较了各创新模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地方政府在财力增长有限和法律框架的约束下,采用多种融资手段进行筹措建设基金,形成了事实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积聚了财政风险,极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在理顺各级政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制;加强地方债务监管与预警机制,包括约束机制、信用评级、审批制度、预警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些债务已经对地方政府财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大冲击.要遏制这些债务的滋长,地方政府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从需求和供给两种途径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自信评估制度,建立私人债券保险制度,设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以上制度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债务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当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正处于拐点的状态,即介于风险与危机之间的位置,因而必须通过建立控制和预警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存量、政府和银行联合规避风险、拓宽地方融资市场渠道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综合治理路径来有效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协同治理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应对危机时的预警方式,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政府及企业的管理中。协同治理关注协调和治理两个概念,重点在于序参量的主导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方式的协作性、目标的统一性。一直以来,我国的统一战线坚持“求同存异”的合作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最大公约数”的创造性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的要素不谋而合。本文试图从协同治理理论的四大要素入手,分析我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脉络,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为我国统一战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质量进行准确评价,有利于政府公共数据的有效利用,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技术改进和服务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的既有研究,借鉴SERVQUAL模型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特点构建了包含五个维度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TOPSIS模型对各样本平台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质量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而平台的易用性、可靠性及响应性是影响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未来应通过加强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激发平台间的对标先进、重视平台的易用性与可靠性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信息流角度看,政府信息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信息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执行环境、执行技术和目标群体等五个方面。根据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我们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政府信息管理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提供了研究导向。  相似文献   

9.
政府巨额债务负担不仅阻碍一国经济正常发展,而且成为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和蔓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视角,对比分析欧洲主权债务与我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政府债务危机对金融安全的影响路径和方式,探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作为社会发展的"体检表"和"晴雨表",是从主客观角度多维度衡量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了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的概念内涵,并构建了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测量结构和具体指标体系及其双轮结构模型。社会景气测量主要包含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包容、生活质量和政府治理质量六大方面,社会信心测量主要包含当前社会信任和未来社会信心两个层面四大维度。双轮结构综合了社会景气和社会信心所有维度,并体现了二者的内在关系,包含主客观指标、广义与狭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领域层(一级指标)构建是其核心问题。目前学界及政府提出的一级指标大都体现了目标考核理念、强化过程控制。基于现代政府职能定位和整体绩效评价的内涵,可确定第三方评价的五个领域层: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政府成本、实现公众满意,本研究利用在广东省进行的实证研究数据库,对不同领域层的组合方案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以层次分析法为特例建立的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模型中,由上述5个领域层组成的指标体系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公共部门负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新 《理论前沿》2003,(11):39-40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普遍存在的地方公共部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举借债务的现象进行分析。在从理论上探讨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主体、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以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规范公共部门债务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是目前地方政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而选取的实践"抓手"。本文从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法治政府基本要求与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关系、法治政府建设量化的理论依据、以及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建设应当处理好的基本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思考和探索了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充分的研究背景,本文在阐述我国预算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约束及约束机制软化的基础上,从预算制度、财政体制、地方政府代理行为及公民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制度软化的原因。认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建立与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财政体制在强化预算约束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预算制度的创新改进与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政府官员考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特点和部门分工,在考虑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前提下本研究集中从三个方面评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绩效,多层次分析其非均衡特征,并从统筹治理的视角提出调适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监测预警可从监测预警的主体、内容、传递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在对应急监测预警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为例,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监测预警主体间综合协调性差、联动性不强,预警信息忽视公众救助,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等主要问题,提出应明晰监测预警机制流程,构建"灾害应对-公众救助"模式,并付诸地方政府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的要求,我们尝试建立了一套对社会和谐稳定进行监测评估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采集了1985-2002年的有关数据,对社会和谐稳定状况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以此来印证我们曾经经历的社会过程和本指标体系的实证效果,以期能够为各级政府提供一种预警工具,从而增强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前馈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绩效评价工作势在必行。从评价理论、评价指标要素及其组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四个角度梳理国外有关文献,从指标体系和社团效能两个方面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客观分析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带来的启示,从而推动我国行业协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维系,会计信息预警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够突破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预测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使企业避免风险、永续经营。文章对企业可持续经营与会计信息预警及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依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从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警务合作作为破除我国公安行政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碎片化”弊端的一项有益探索,其内涵与实践均体现了“整体政府”的理论要义。文章以“整体政府”为分析视角,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整体政府”与区域警务合作问的契合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推动我国区域警务合作未来发展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