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之海,1942年9月生,河北涿鹿人。其绘画受黄兆勋先生启蒙,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原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曾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后调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著有《指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技法》、《老年大学花鸟研究班教材》,出版有《王之海画集》等。  相似文献   

2.
<正>在津门美术界女画家群体中,罗凌是广为人知的名字。她自幼爱好绘画,终日与色彩为伍。原在天津市护士学校专职医学绘图和摄影,后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研习装潢专业,对人物素描、工笔画、写意画、年画和书法都下过不少工夫。早在1976年,便在天津日报上发表题为"风雨无阻"的新年画作品,并被天津美术博物馆收藏。她画的许多年画、门神画,曾在天津、西安、山东、贵州等  相似文献   

3.
<正>李泽圃是我的父亲,他一生从事工艺美术的设计及美术教学工作,是天津早期报业、艺术、印刷业的设计发展人。他出生于1893年,名李润英,号泽圃,祖籍天津市河北区十字街。父亲自幼喜爱绘画人物。1909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官报局,学习美术、雕刻、印刷。家父曾讲:报局除考试文化课以外,还要求每人画一张风景  相似文献   

4.
<正>文气的山水画家晏平喜欢气势磅礴的太行山,他笔下的群山陡峭伟岸,岩石充满灵性,独特的绘画语言使他的画作充满了沉稳厚重的笔墨英气,他是天津山水画实力派突出代表。现在身为天津画院主管专业创作的副院长,他服务画院的目标是,让画家多出精品,使天津画院成为天津  相似文献   

5.
刘全军 《当代广西》2014,(20):58-59
正陈富国(桂江石),广西昭平县人。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特聘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自幼随姑父学习木雕及中国画,常临习各时期名家作品。2001年毕业于河北东方美院(现河北美术学院),师承朦胧画派创立画家甄忠义先生、山水画家刘子宽先生。毕业后在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从事职业绘画,至今一直进行山水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入选并获奖,先后在俄罗斯、法国、德国等欧洲八国展出并结集出版。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南宁、西安、台湾等地举办过画展或联展,多幅作品被中央机关、美术馆及海内外人士收藏。  相似文献   

6.
<正>世间的奇迹多源于看似不经意的相会,与工笔画家李金生先生的结识便纯属偶然。翻开他送我的小画册,清新典雅跃然眼底。说他现代,画中却蕴含古意;说他古典,画中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如此独道的绘画,磁石般将我深深吸引,一本小小的画册在我手中反复翻看了几遍,我竞浑然不觉,仍沉浸其中。随着之后的交往,我对李金生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李金生,1959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绘画。青年时随赵毅先生学习绘画,后拜北京中央美院金鸿钧先生为师。曾得到花鸟画大家俞致贞、刘力上先生的指点。在学习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砚田耕耘,从宋元  相似文献   

7.
<正>伊书奎简介:字奎星德院,号金圣蛙。就学天津师范美术专业,师承20世纪早期著名画家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的作品,探索研究"中国没(mo)骨工笔画"立志"工笔不匠、写意不荡"注重造境。为了达到画中有话的艺术境界,致力联合诗词、书法、绘画界的朋友为"诗书画"三美并臻而努力。潜心研究绘画技法谋求创新,以画水、猫、鱼——花鸟画为重,兼攻没骨山水;致力于毛笔书法趣味教学的研究,《毛笔书法  相似文献   

8.
天津的女子喜欢红色的衣饰,据说是因为受了妈祖的影响,在民间传说中,天后娘娘从小到大几乎都是穿着红色衣饰。成神后,在海上搭救遇难的人时,也是身着红衣,或化成红色大鸟,或抛下一根红绳。在天津建城600年的历史中,妈祖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这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有娘娘宫,后有后有天津卫至今,天津民间仍然流传着“先有娘娘宫,后有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妈祖,原本为闽、粤一带民间信仰的神灵,之所以传到天津,这要归于漕运的原因。金朝灭辽后,将都城迁至燕京(今北京),并改燕京为中都,几十万居民及庞大的政府机构、驻军所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王维卿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由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考美院前,他曾向在天津人美社工作的画家杜滋龄先生请教,学习如何画素描、配色彩。在美院这座培养高级人才的艺术殿堂里,他亲耳聆听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溥佐等老9币的教诲,扎扎实实苦练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在天津美院的学习生活,是他最勤奋最快乐的时光,从那时起他就对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立将来要以写意花鸟作为自己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月8日,是我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诞辰160周年。早在1908年8月,严复应邀第四次来天津供职时,就曾发出"吾系卅年老天津"的感慨。严复执教北洋水师学堂二十载,其熠熠生辉、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译作《天演论》完成于天津。经文史专家考证,"天津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大甡字号后严公馆",是严复先生多年生活的旧居。200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整修古文化街时,特在故居旧址旁辟"天演广场"、铸严复铜坐像一尊,身后是《天演论》节选的背景墙。与此同时,在天津博物馆、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内设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及"严复园")、塘沽区世纪广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政协公报》2013,(6):39-40
<正>曲艺在天津的品种很多,有相声、单弦、大鼓、时调、快板书、评书等10多种。因为曲艺演出条件要求不高,内容又丰富多彩、应谐兼备,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清光绪年间,曲艺在天津兴起,到了民国初年,曲艺在天津开始盛行,使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相声。在曲艺的各个品种中,于天津出现最早。清光绪六年(1880),时年40岁的满族人王二福,由北京来到天津,在北开市场摞地演出一年后登上茶园。王二福擅演单口,师承  相似文献   

12.
<正>赵俊山简介赵俊山,1957年生于天津。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作品多为表现中国西部藏民族的生产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大量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画展并获奖。出版有《赵俊山画集》。  相似文献   

13.
史东山(1902-1955),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因他家乡的一座东山,故用此名.父亲是中学教员,爱好艺术,对他影响甚大.因而自幼就爱好文艺,曾专攻绘画.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17岁就外出谋生,曾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电报局工作.1921年加入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兼演员,学会了摄影和是影拍片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史东山(1902—1955),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因他家乡的一座东山,故用此名。父亲是中学教员,爱好艺术,对他影响甚大。因而自幼就爱好文艺,曾专攻绘画。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17岁就外出谋生,曾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电报局工作。1921年加入上海影戏公司,任美工兼演员,学会了摄影和是影拍片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李炯简介李炯,男,安徽淮北人,1983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定居北京,职业画家。著有《彼岸江山—李炯绘画文集》《李炯画集》。作品被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外交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东京富士美术馆,中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学校体育联合运动会创办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翌年,天津私立敬业中学堂成立,张伯苓即率队加盟,并从1909年(清宣统元年)的第七届开始主持筹办。1927年,在张伯苓的倡议和组织下,天津体育协进会在南开学校正式成立。从此,天津的各项体育活动有了统一的社会组织。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不仅众多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最先传入天津,而且在张伯苓、董守义、章辑五等天津体育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垒球等项目上,天津也曾在华北乃至全国独领风骚。因此说,张伯苓等在天津宣传体育、倡导体育、普及体育,为近代天津体育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大要闻     
《中国人大》2008,(14):4-4
吴邦国乘坐京津城际高速列车到天津考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近日从北京南站乘坐京津城际高速列车到天津,并在天津考察工作。改造后的北京南站是一个集铁路、城市地铁、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8.
郝丹 《台声》2005,(4):82-83
王路刚先生出生于1964年11月14日,祖籍河北省晋县,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后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1998年毕业,之后继续进行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现任北京紫东方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他通过在中央工艺美院的系统学习,对绘画艺术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他潜心于各画派的笔墨技法,广学百家,兼收并蓄,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49-54
<正>天津买办"仁记李"是指天津英商仁记洋行买办李辅臣及其家族的别号。要说"仁记李",还需先从天津英商仁记洋行说起。一、仁记洋行沿革英商仁记洋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在上海创办的。天津英商仁记洋行为英商仁记洋行的分行,是天津四大洋行(怡和、太古、新泰兴、仁记)之一。创办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那是天津开埠、英租界开辟的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15)
<正>7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台联、天津台盟协办,北京市台胞交流服务中心、大千文化艺术传播(天津)有限公司承办的"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台湾会馆举行。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建中、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王慧、四川张大千纪念馆副馆长李辉、上海张大千研究会执行会长曹公度,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张大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殷仲灏等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出席活动的南北书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