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风潮激荡的岁月,云南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辛亥革命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云南作为边远省份,表现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辛亥革命前云南讲武堂是革命的据点。河口起义、"重九起义"、"援川""援黔""援藏"军事行动、护国首义、组织"靖国军"反对张勋复辟,云南人民在辛亥革命各个时期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将载入史册,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  相似文献   

2.
深入探究辛亥革命与中共创建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完整地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与10年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带来的社会变迁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营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它引入的政党政治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它推动的民族实业发展为中共的创建培育了深厚的阶级基础,它成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鲜活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九二一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和后来的中国革命实践发展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张颖 《工会论坛》2006,12(5):13-14
工人阶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在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从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剥削的斗争以来,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工人阶级,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时代性的特征与使命。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分界线,可划分为前后两个50年.如果说在前50年里,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题,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前赴后继,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各革命阶级、各革命党派、仁人志士合作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彪炳史册的篇章;那么,后50年,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切爱国者通力合作、政治协商、谱写建设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光辉时期.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辛亥革命是一场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她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地位和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历史使命。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发展面临多重道路选择,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致公党是一个“侨”字号政党 ,历史上它与海外洪门有着渊源关系。中国致公党从早期的洪门组织到最终成为一个政党的历史转变 ,不仅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国内政治舞台上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背景有关 ,而且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直接加盟 ,从中进一步发挥了关键作用。孙中山先生自 190 4年加入洪门后 ,积极宣传革命 ,帮助致公堂实行了改组 ,并在起草重订《美洲致公总堂八十条公章》中 ,首次鲜明地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 ,动员洪门兄弟参加辛亥革命 ,使原来以“生存自卫…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应对困难和成绩问题的历史可溯源到党成立前后:在建党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初步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教训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早期共产党人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等又进一步系统而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反帝反封建是我国近代以来社会演进的内在矛盾主线,与这一主要矛盾构成相适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帝和反封建两大领域内开展相应的法权斗争实践。其中,反帝法权斗争以取消治外法权、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它展现出以构建国家主权法治为目标的法权努力取向;反封建法权斗争主要分布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包括为完成土地改革而开展相应的土地立法及土地法庭建设,为保障人民民主而推行的选举权、政治自由权利等人民权利的法权安排,以及在婚姻家庭领域为消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等封建丑陋现象而实施的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大多数共产党创始人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思想洗礼和深刻影响,由民主主义者逐步向共产主义者转变,作为革命力量的继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从这个生长因子入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成型脉络。由此得以更为深透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过去的八十年中,它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中华民族走上了振兴之路.党的八十年的历史就是始终追寻、努力体现、忠诚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三个代表“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 ,成功地运用了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世纪 ,党肩负着更加繁重的历史使命。我们有必要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 ,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团结人心、凝聚力量 ,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目标任务服务。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8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党成立初期 ,建立了民主联合阵线 ,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 ,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了抗…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编者注),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明确指出:"八十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丽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上述"两个必然结果",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转型意义的伟大革命,其所留下的精神遗产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层面,特别是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重温和检视这场伟大革命的精神遗产,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军阀统治和连年战祸,加深了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进行过多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都失败了.历史孕育着、呼唤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孤立或偶然的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力,冲破了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沉闷空气,唤起亿万人民觉醒,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可以说,五四运动为中共的创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本世纪50年代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在这个历史时期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工作与以往的历史时期相比较,与其他领域的工作相比较,表现出一些自身固有的特征。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会议及其文件,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及其领导的青年运动的发展,是中共二大《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产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虽然该决议案带有浓厚的共产国际色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初步尝试与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青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5年了,但那场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蕴含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已深深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之中,与中国共产党浑然一体,与时代紧密相联。五四运动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革命的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国自鸦片战争失败,一步一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相似文献   

20.
宁建波 《工会论坛》2001,7(4):F003-F003
对于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必然性问题 ,较为普遍的看法是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任务 ,中国革命的领导任务便自然而然地、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则是因为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外 ,还具有承担革命领导权的天然的特殊优点 ,诸如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 ,有强烈的革命性 ,力量集中便于组织斗争 ,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 ,利于结成工农联盟等。我们认为 ,这种论证在理论逻辑上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