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宪法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项重要人权予以保护,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制度创新.它解决了历史上长期出现的种种宗教纷争.宗教信仰自由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方面,它解除了宗教斗争所带来的思想强制和教会依附,为个人自由特别是心灵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它承认并强化了限制国家权力的"高级法"观念,从而弱化了个人对国家权力的依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宗教恐怖主义败坏了宗教的名声,不利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行使.尽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宗教在过去的苦难和今天的种种冲突中并非完全无辜,但宗教与恐怖主义并无必然联系.宗教在本质上反对暴力,宣扬和平与宽容.随着宗教恐怖主义越来越猖獗,大陆应该尽快改变宗教立法滞后的现状,从而既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又有力地打击宗教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世界各国宪法所普遍确认的基本人权之一,我国建国以来的四部宪法对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也予以确认和保障。我国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的同时,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主要表现在:①宗教活动不得破坏现行的国家根本制度;②宗教活动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不得制造民族分裂、危害祖国统一;③宗教活动不得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④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⑤宗教团体必须依法进行登记,在法定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经历过从禁锢到自由,然后发生自由异化,再到相对自由(限制)的变迁过程。鉴于目前我国宗教领域的规范状况,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限制规定存在合法性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文本,通常以国家法律、公序良俗、公共利益、政治因素等原则性事项确定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其正当性来源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规范行为的法治理念,并在近代宪政发展历程中为诸多国家所继受。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界限的合理构造,应当消解政治属性,确立法律保留,理顺政教关系,细化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  相似文献   

4.
宗教自由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行为自由,其中宗教信仰自由又包括信教自由和择教自由,宗教行为自由则包括举行宗教仪式自由、宗教集会自由.宗教结社自由、传教自由、宗教捐赠自由和接受宗教捐赠自由以及宗教营销自由等。宗教信仰属于思想精神的领域,是绝对自由的,宗教活动则是一种行为,是法律规范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要做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就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逐步建立、健全宗教法律、法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工作队伍的建设,全党共同来抓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6.
宗教信仰自由的变革表现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问题引发的冲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中国传统宗教观的正向价值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制度等。制定专门的《宗教法》或者《宗教信仰自由法》,提高宗教法律位阶,应确立政教分离原则,修改现有法律中有关宗教信仰自由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条款,完善配套法规,建构和完善侵犯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宗教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条例》的宗旨是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公民的宗教活动自由有了明确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桑杰 《青海人大》2009,(4):37-40,54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宗教事务作法律上的规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国新时期宗教事务工作的基本方针。新时期新阶段积极推进宗教立法应当以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抵制境外宗教渗透为宗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以及政教分离原则。  相似文献   

9.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宗教 ,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实体的宗教 ,一方面要真正实现和保障其自由及相应的权利需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证 ,另一方面宗教也要在其活动的同时必须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我们要在贯彻宗教政策的同时 ,正确处理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的关系 ,加强宗教法制建设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还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宗教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我国是由坚持无神论的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国没有信仰宗教的公民远远多于有宗教信仰的公民,所以,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保障公民宗教自由方面面临着更为特殊和复杂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因此需要在法制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来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本文通过探讨在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和宗教信仰自由保护的困境,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提出法制建议,以全面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保障每个公民都有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是一项正当的追求。但是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发现人们需要宗教,而社会的因素让人们不知如何去满足,只能在一些基础的阶段得到满足。这一精神力量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破坏作用。而且在农村传播的宗教都披着巫术的外衣,甚至带着浓厚的邪教色彩,这一重要精神阵地无神论与科学不去占领,却让各种歪门邪道大行其道,宣传科学精神、破除迷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宗教平等在我国宗教法治建设中意义重大,国家已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宗教法律体系,以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教派之间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由于宗教事务的复杂性,还存在立法标准不统一、法律责任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不足,仍然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各个层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宗教的公共性问题是理解宗教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一个重大问题。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构成宗教公共性的重要内容。宗教团体作为宗教实体,具有依法传播宗教教义、财产权、自由开展宗教活动、进行宗教教育以及开展慈善和社会公益活动等项基本权利。宗教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社会实体.宗教团体作为非赢利性民间社团组织的社会属性,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宗教事务治理方式由单向式行政管理趋向宗教组织的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宗教团体越来越多地以“民间团体”的形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公共性得到初步呈现。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有其特色的宗教思想:要依据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要积极引导宗教割断同帝国主义的联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既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使宗教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宗教教义中某些积极的因素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家权力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政治国家占据着垄断地位,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控制。法律文化的传播使我们看到,作为法治的根本标志之一的刑事法治,以刑法限制国家刑罚权,包括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限制,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是人类社会的长期追求和共同期待。因此,我们要建设法治国的法律文化,使法律真正起到平衡利益、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历史上所有的宗教都有过暴力,但与恐怖主义不是一回事,尽管二者有重叠之处。宗教暴力与宗教有关,但宗教本身却未必是暴力之源。伊斯兰历史上确乎存在着恐怖主义的土壤,但这绝非意味着伊斯兰必须为其现代极端主义者的恐怖主义活动负责。作为现代性后果之一的全球化,导致了人类社会关系的密集化。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与现代性如影随形的世俗化,使伊斯兰社会出现了震荡。这是近一二十年来伊斯兰活动密集化的深层原因,人类学有关本土社会面对外来冲击时所出现的"振兴运动"的洞见,可以作为理解现代恐怖主义的参照系和另外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和国际条约都规定了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但在保障基本人权的前提下适度限制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却是反恐斗争的内在要求。"敌人刑法"理论、限权与正义理论和权利位阶理论,都为限制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权利提供了理论依据。限制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权利要坚持保障基本人权、限制和保障适度平衡、正当程序等立法原则,在立法中切实尊重并保障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构建恐怖主义犯罪特别诉讼程序、适用特殊的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8.
乌兹别克斯坦自1998年以来恐怖主义犯罪不绝如缕,其特点有:恐怖主义组织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网络全球化的趋势明显,犯罪人极力反对现行的世俗政权,攻击目标多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领导人,行为人宗教极端主义思想严重,犯罪资金来源国际化等。犯罪的原因包括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负面影响;国家发展建设中所出现的负面问题,为宗教激进主义分子所利用;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在加强;中亚毒品走私活动猖獗;费尔干纳问题的影响等。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注重对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打击;采取舆论宣传等措施去暴力极端化;进一步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完善街区委员会社会功能;依法加强宗教管理,严防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努力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压缩恐怖主义生存空间;突出重点地区治理,促进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宗教信仰自由是普世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法治的精神财富,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通过对508名爱国宗教人士(教职人员)、2059名信教群众以及570名非信教群众进行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对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研究与评析,进而从中总结出当前宗教信仰自由实现、宗教歧视消除、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促进宗教平等、应对宗教国际化等重要问题,为完善宗教法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对于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障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仍存在依法行政理念缺失,宗教事务管理立法滞后,执法不严,行政问责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必须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进一步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