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中国战场,有一盏明灯在闪闪发光,这就是延安。然而,由于封锁和偏见,在世人眼中,延安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模糊的灰网。人们渴望撩开这层灰网,了解延安,熟悉延安。于是,便有了《福尔曼延安之行》。这位著名的美国记者访问后,得出的结论是:“延安,中国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了10个春秋。在延安的岁月里,他住的是延安的土窑洞,吃的是延安的小米饭,穿的是延安的粗布衣,在延安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情怀,反映了他与延安人民的鱼水亲情。这些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革命和建设征途上奋进。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的那天———1973年6月9日,是延安人民永远铭记的一天。这一天,75岁高龄的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来延安参观访问。这是建国后周恩来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重返延安。这次回延安,从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周恩来和毛泽东主席一起撤离时算起,到这时已相隔26个年头了。尽管上级一再通知要保密,但周总理要回延安的消息仍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延安城乡,传到了安塞、子长等附近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进了延安城。从飞机场到延安宾馆,从宾馆到南关招待所,马路两边人头攒动。人们翘首期盼、焦急地等待着周总理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延安发展壮大,是因为拥有一项核心软实力——民主。民主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色延安的精神信仰,民主制度在红色延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民主作风在红色延安的党群关系上得到了生动体现,民主政治生态使红色延安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民主是红色延安的核心竞争力,是红色延安留给党和国家的宝贵政治遗产和精神遗产,对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是延安整风精神并没有过时,延安整风所培育和确立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发扬延安整风精神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搞好党的作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延安整风培育和确立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首先,理论联系实际,是延安整风的基本指导思想。延安整风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同志在整风中号召广大干部,学习马  相似文献   

6.
正内容提要:1.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2.延安整风的基本过程3.延安整风的深远影响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延安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发生地。我们延安大学作为我党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在“三讲”教育中,努力继承和发扬延安整风运动的优良传统,使校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经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和现实的党性党风锻炼。  相似文献   

8.
位于西安城内七贤庄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简称"八办")纪念馆,是我党1936年至1946年间设立在国民党管辖区的"秘密交通站",是连接延安与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和桥梁。抗日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青年从祖国各地和海外辗转来到作为延安南大门的"八办"又通过这座红色桥梁奔赴延安。如果说延安是培育国中革命人才的摇篮,那么"八办"就是指引人们投身革命的指路明灯。八百里山路奔延安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两张照片和一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名单。一张照片上,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几位青年在艰难跋涉;另一张照片是原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我见到刚从延安回来的邵华。她高兴地告诉我:延安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感情是极深的;今天,许多人谈论起他老人家来,还都情不自禁地淌下热泪。 邵华讲的这种动人的情景,也许很多人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同延安人民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情。 但以前我没有到过延安,对延安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不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缺乏亲身的感受。我渴望,将来有那么一天,走访延安,亲自领略一番时下延安人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可贵的情怀。 终于,在这个金秋时节,我踏上了延安的黄土地,我投向了延安人那翻滚的感情的波涛之中。  相似文献   

10.
延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革命实践中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发挥延安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延安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须把延安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延安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延安时期的民主选举,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堪称中国历史上民主选举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中领导的民主化建设,已经被今天的学者称为“延安民主模式”。延安的民主选举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制度,它无论在理论层面或实践操作层面,在今天都仍然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些史书对解放战争中我军收复延安的时间说法不尽一致。《周恩来传》中称“四月二十日,西北野战军收复了延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说:“我军三纵队等部于4月21日收复被敌侵占一年另一个月的延安”。据笔者掌握的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和当年新华社的社论等所述,收复延安的时间应是1948年4月22日。根据是:第一,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后,有一支以延安市干部和公安人员为骨干组成的游击队一直活动在延安周围,这支游击队的政委是当时延安市副市长姚安吉,队长是康世昌。据发表在《星火燎原》第9辑上的康世昌的回忆录记载:“1948年4月22日早上,延安北关的一个老乡突然气喘吁吁来报告:‘敌人跑啦!’……我们等待这个消息已经很久了,现在猛一听到,却又觉得有些突然。……当天中午,我们便向延安进发……大步走进了延安城。”笔者1989年11月访问当年参加追歼逃离延安之敌的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参谋长李文清时,他说是一支地方部队先进入延安。这支“地方部队”可能就是姚安吉、康世昌率领的那支游击队。第二,解放战争期间担  相似文献   

13.
1936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14.
1937年秋,周副主席在延安时,一次骑马不幸摔伤了胳膊,在延安治疗一段时间后,又去苏联治疗。伤愈后,从莫斯科回到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兰家坪。10月下旬的一天,晚饭后,中央机关通知我们到马列学院广场去看电影,原来周副主席从莫斯科带回一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90年奋斗进程中,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间,1942年至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进行的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这次整风从延安开始,以延安的整风为中心,其他地区都以延安的整风为典型和样板开展整风,所以被称为“延安整风运动”。这是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03,(12):13-16
延安,一片思接千古,俯仰天地的神秘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恢弘,启迪后人的历史画卷。 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曾在这里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 毛泽东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先后搬了四次家,曾在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居住过。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3月20日至22日,山西省委党史办赴延安开展了"弘扬延安精神写好红色家谱"主题党日活动,大家的灵魂受到很好的洗礼。以下是一组坦陈心扉的感言,似汩汩清泉从心田流出……延安的窑洞王卫香初春时节,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延安参观学习,这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延安的记忆。回忆延安的第一瞥还是20多年前的事。那时,因为是匆匆路过,停留的时间很短,延安给我留下的印象,仅是那画儿一般的宝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并扬言要在3个月内消灭共产党。1947年3月,他命令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同时出动大批飞机集中轰炸延安,尤其是毛泽东的住地王家坪、杨家岭一带。轰炸是从3月12日开始的。毛泽东面对敌人向延安的大举进攻,决定放弃延安,留给敌人一座空城,成为包袱背上。  相似文献   

19.
正北安和延安有着重要的红色基因传承关系。这段历史虽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北安与延安,一个在东北(黑龙江),一个在西北,相距几千里,相隔万千重,是伟大的革命斗争把两地紧密联系起来,并铸就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1945年11月15日,受党中央派遣,延安干部团195人来到北安,这一骨干力量领导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使北安具有了源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纯粹红色基因,成为东北"红色之都",从而书写了红色北安辉煌的历史,也使北安拥有了"塞北延安"的美名。  相似文献   

20.
美军观察组赴延安的使命与中共的态度 1944年7月22日,一架美国飞机从国民党政府临时首都——重庆,飞往共产党红色首都——延安。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飞机第一次飞赴延安。 乘坐这架飞机去延安的是以包瑞德上校为首的一批美国中下级军官和士兵,还有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中缅印战区司令部政治顾问谢伟思。他们是美国驻中缅印战区司令部奉美国政府之命而派遣的美军赴延安观察组。美国人则称之为“迪克西使团。 “迪克西”,原来是指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