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1990-2002年《中国妇女报》为研究对象,考察它所再现的女性新闻的变迁趋势。本文区分了关于女性新闻的不同定义,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妇女报》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当下中国女性新闻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再现方式,本文进而总结了“碎片化”一词所包括的6个方面的特征。文章最后指出,碎片化折射了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和媒体转型的进程,是转型新闻界的普遍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柯立 《今日广西》2007,(12):67-68
从模特到时尚新闻的主播,在世界各大秀场飞来飞去,出版《目击流行》与《时尚地图》两本书,与朋友成立创意管理顾问公司……孙正华从来只做与“时尚”二字有关的事情。她还包揽了几个颇为煽动眼球的标签——她是“最成功转型的时尚人士”,还成了“林志玲最大的敌人”。  相似文献   

3.
风衣     
《传承》2009,(5):3-3
20世纪80年代,高仓健在电影《追捕》中扮演的角色引发了一场时尚风暴。这部电影以及这个日本男人不但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审美观点,也改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都市女孩大概没有几个不知道《瑞丽》的,当她们为如何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而发愁时,很多人会在这本杂志里寻找建议。 《瑞丽》是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女性时尚类杂志,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分为《瑞丽·可爱先锋》、《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以及《瑞丽·家居》。其内容主要是用大量精美的模特图片教女性如何把漂亮的衣服搭配在一起,在女大学生和都市女性中拥有很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我国期刊市场上涌现出以《时尚》、《瑞丽》、《世界服装之苑》等为代表的女性时尚类杂志,以美容、健美、服饰、心理等方面的内容,用更富现代意识的思想理念、审美情趣去拓展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引发“80后”文学现象后,经由媒体的不断报道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讨论,“80后”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80后”这一群体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而最近的汶川大地震后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对“80后”的表扬和赞美,“80后”的媒介形象经历了由大批判到盛赞的逆转,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加之于“80后”群体上的标签是一种刻板成见,是媒体和社会的倭化使然,不应以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定义和概括他们。  相似文献   

7.
随着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来临,气象主持人又成为中国大众的关注焦点。与美国新片《气象先生》(《the weather man》)中气象主持人虽风风光光却无奈无聊不同,气象主持人在当今的中国是一种成功人士的象征和时尚的代  相似文献   

8.
初识《今日中国》,单从名称这4个字即给人一种时尚现代的感受,翻阅几篇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日中国》杂志采用全彩印刷,精致美观,朴实  相似文献   

9.
潮流资讯     
"ARTDECO·2006第五届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10月在京举行由2006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组委会、《中国美容时尚报》社联合打造的中国美尚行业国际盛会——“ARTDECO·2006第五届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于10月18日至20日在京举行,主题“中国魅力”。组委会主席张晓梅女士介绍,与历届美容时尚周相比,“ARTDECO·2006第五届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将更加具有国际性和知名度,因为更多国际品牌的云集,更多明星名流的出席,更深入的女性魅力话题的探讨,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潮流资讯     
9月24日下午,《中国女性》杂志在北京五洲女子医院小型多功能厅内,成功举办了《中国女性》秋季读者见面会活动,暨《中国女性》杂志联手北京五洲女子医院健康沙龙。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地区的部分热心读者以及数十位来自朝阳区妇联、各高校大学生。 活动在执行主编杨沐对诸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的问候中拉开序幕。她在详细介绍了杂志的栏目、风格、内容后,请到场的读者和蔡楠、聂彩霞、姚瑶等编辑就自己负责的栏目与读者们进行  相似文献   

11.
T型台上,中国女名模的猫步流泻着东方女性的万种风情;在报刊封面、电视荧屏,女明星们娇美的身材和天使容颜将“眼球经济”的争夺演绎得惊心动魄;在奥运的领奖台上,中国女运动员胸前金灿灿的奖牌撑起中国奥运金牌的大半边天。还有频频在媒体闪现的政坛女杰、IT侠女、名牌女主持……美丽、智慧、独立、浪漫、从容、坚强、温柔、果敢、勤劳、质朴、时尚———《新周刊》杂志把新世纪的职场女性勾勒得如此美轮美奂。如果说,女性是21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的话,那么农村女性是“风景这边独好”,对她们的不经意一瞥,我们会联想到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烟……都市里眩目的成功和噪耳的名利淡淡地隐去,只有一个个家园在一群爽朗、健壮、漂亮的女人的拾缀下渐渐明朗、美丽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消费主义旗帜迎风招展的时代里,电视媒体越来越 跌进入时尚、通俗和拼贴的大梁缸中且乐此不疲,特别是一些女 性节目,无论是节目的制作者、参与表演者还是普通的受众,都 无一例外地用事先预设的符号家谱对当事人和叙事风格进行互 文式的镜头张扬,只要看一看各类大赛所刺激出来的“美女经 济”以及种种写实风格的电视剧、纪录片、真人秀和谈话作坊, 片中的女性符号几乎都是在男性的审视下定型完成并最终成为 精神“他者化”的文本范式。 众所周知,电视是从一幅录像图像上…  相似文献   

13.
T型台上,中国女名模的猫步流泻着东方女性的万种风情;在报刊封面、电视荧屏、女明星们娇美的身材和天使容颜将“眼球经济”的争夺演绎得惊心动魄:在奥运的领奖台上。中国女运动员胸前金灿灿的奖牌撑起中国奥运金牌的大半边天。还有频频在媒体闪现的改坛女杰、IT侠女、名牌女主持……美丽、智慧、独立、浪漫、从容、坚强、温柔、果敢、勤劳、质朴、时尚——《新周列》杂志把新世纪的职场女性勾勒得如此美轮美奂。如果说,女性是21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的话,那么农村女性是“风景这边独好”,对她们的不经意一瞥,我们会联想到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烟……都市里眩目的成功和噪耳的名利淡淡地隐去,只有一个个家园在一群爽朗、健壮、漂亮的女人的拾缀下渐渐明朗、美丽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俱乐部     
[编读往来]亲爱的朋友,你们好!本期选取4份热心读者的来信与各位分享——《中国女性》编辑部:我是一个20岁的女孩,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爱读《中国女性》,更爱《中国女性》所给予的人文世界。《中国女性》无不时时刻刻地关注女性命运,沟通女性心灵,展示女性风采,让女人变得更加健康、美丽。在此,我真诚地感谢《中国女性》杂志带给我丰富的知识与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在美女崇拜的社会大潮下,当今城市社会形成了一种以城市职业青年女性为主体的、以"形塑女性美、展示女性美"为主题的女性美女时尚现象。美女时尚文化的历代承袭、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休闲社会的来临等是现代美女时尚生成的宏观社会基础与条件,美女社会建构下的女性社会分层策略的选择则是现代美女时尚生成的直接微观原因。城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美女时尚现象是青年女性挖掘身体资本、利用身体资本实现其社会地位升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吴桐 《前沿》2014,(21):202-204
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曾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风格奇特,内涵丰富。获奖之后,褒奖和非议都纷至沓来。一时间,其代表作炙手可热,以《钢琴教师》尤为热门。该小说用另类的笔触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饱有鲜明的女性色彩,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之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家、作品及其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总结出耶利内克在《钢琴教师》中试图传达的女性主义审美观念和价值,同时指出了阅读《钢琴教师》对女性读者的疗伤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一、有关时尚产业的概念(一)时尚与时尚产品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流传较广的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及文化理念,体现在衣着、服饰、消费习惯或生活方式等个人或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它往往由思想意识起步,以各种物质形式来表达,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文化,并与时代大众的精神诉求息息相关,成为一段时期内流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波希米亚风潮”、“复古风潮”是和社会节奏快、人们精神紧张相关的,那种充满艺术气息的流浪风格以及浪漫的古典气质必然会让忙碌的心灵得到慰藉;“未来风格”、“金属风格”是符合了现代人没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妇联一直都在关注涉及两岸婚姻的女性,在商议"第三届海峡妇女论坛"研讨议题时,就毫不犹豫地把"关注两岸婚姻·关心台商眷属"列为研讨的议题。台湾媒体也十分关注这一议题,但更关心的是,台湾女嫁大陆郎的情况。其时,我们代表团一行还没到台东,台湾的《苹果日报》、《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多家媒体就争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俱乐部     
[编读往来]亲爱的朋友.你们好!本期选取4份热心读者的来信与各位分享——《中国女性》编辑你们辛苦了,认识《中国女性》是通过老公的介绍,说是一本有内涵但又不乏流行元素的杂志。之后经常信手翻阅,慢慢地成为生活的一种享受。似乎从此职场中多了些许责任与热情,少了些许慵懒与懈怠;生活中多了些许  相似文献   

20.
酷酷的乐队背景衬托下.浓郁的色调充斥而来,一股时尚的气息在空中弥漫.有一种感性的声音合着电子音乐划破气层,穿行在人群流动的上空……别再计算代价.爱了就爱了,若失去感觉.算了就算了……内省而唯美的英伦风格,将《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悸》时的小女孩陈琳进化成了今天《爱就爱了》的率性女人陈琳。蝶变中.一个全新的陈琳.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