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没什么公民政治权利可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诞生,这为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基础。1954年制定的宪法使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得以正式确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并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社会主义是中国公民政治权利确立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公民政治权利确立的关键,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程度必须与政治发展水平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马丽娜 《世纪桥》2010,(7):62-63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是对立统一的。本文以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二者在新加坡政治体制下的双赢运行机制,以及这种机制是如何既保证政治权力的权威性,实现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国家政治稳定,又保证公民政治权利的有效实现,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团结和谐。同时探讨了这种机制的成功运作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权利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公民从形式参与向实质参与的转变。这一转变以公民政治权利结构的优化、功能的转型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等三个方面为基础。结构优化表现为公民政治权利主体的广泛性、自主性、平等性得到发展以及公民政治权利内容的丰富,公民政治权利的功能逐渐趋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与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以及政党制度的完善等都为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城市弱势群体需要通过政治参与表达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所提供的参与途径不通畅,使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要求得不到充分地、恰当地接纳和引导。解决城市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要从经济上入手,同时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创新,并且通过法制化和制度化,使城市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得到正确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注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社会流动加大,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阶层。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务工人员的许多权益得不到保障,其中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也得不到真正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只能参加户籍所在地选举,不能在工作中参加选举,造成了实际政治权利的缺失。如何真正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的政治权利,浙江义乌率先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义乌市人大赋予外来务工人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出了全国最早的一批镇及县市级人大代表。义乌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扬,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越来越得到关注,修改《选举法》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期待外来工人的权益能被更多人关注,给他们提供更多利益诉求的途径,使他们不再被歧视,不再被边缘化。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歌 《发展论坛》2003,(4):53-53
对于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弱势群体就是贫困群体,他们的一部分已经是贫困者另一部分是潜在的贫困者。从政治和法律角度来看,弱势群体是属于政治力量低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或需要用政策、法律来维护其正当权益的人。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群体。其主要包括:失业人员(含下岗职工),低收入或无收入的职工、农民、退休者、残疾人、患病者、鳏寡老人,以及孤儿等等。弱势群体是社会转…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成因,不应仅仅归结为他们缺乏财富获取和积累能力。与住房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所存在的某些偏差、不到位乃至是缺失.也是导致这部分群体住房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意义就是公民权利的实现,或者当个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侵害后,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法治的统一、权威、尊严。而弱势群体大多因制度政策、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原因,在权益维护、发展机遇、竞争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处于不利或者劣势状态,在诉讼活动中往往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因此,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制度,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才能真正实现权利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正义。这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成因,不应仅仅归结为他们缺乏财富获取和积累能力。与住房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所存在的某些偏差、不到位乃至缺失,也是导致这部分群体住房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专业设置、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发现,苏南四地高校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就业率明显偏低、女生就业质量不高并受到歧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业陷入困境等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中要互相协调配合、各负其职、上下联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缺失既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又是其弱势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资本因素、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及组织因素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如由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贫民窟、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失业等等。但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却有所不同,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失误。具体表现为相关政策的缺位以及已有政策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目前弱势群体在司法活动中往往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有效的弱势群体司法保护机制既是国家保障人权、完善法治、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因此,应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司法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一方面可以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真正实现权利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正义与和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的权利意识,增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苏南四地高校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就业率明显偏低、女生就业质量不高并受到歧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业陷入困境等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中要互相协调配合、各负其职、上下联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沈立人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开本:148×210mm字数:220千字该书是资深经济学者沈立人所著,是一本为弱势群体呼喊的书。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所讲事实,从农民、农民工到失业、下岗者直至穷学生,一串故事或简或详;中编所讲道理,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的若干领域,不少是焦点,有的在争论,从一般的贫富观到效益与公平到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借鉴,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也不乏作者自己的见解;下编所想办法,除了综合多方建议并突出重点外,还有作者的体会和心得。全书片断……反贫困,不仅是政府的大业,也是社会各界和全民的大事,首先要唤…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专业设置、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成因,不应仅仅归结为他们缺乏财富获取和积累能力。与住房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所存在的某些偏差、不到位乃至缺失,也是导致这部分群体住房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