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州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突出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个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8-9
"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如何在"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的大框架中寻找一条发展与保护协调统一的道路,形成自身发展的文化?推动黔东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立足生态文明铸造发展引擎《当代贵州》:廖书记您好,2007年,黔东南州提出了"四圈一区"的发展布局框架,5年过去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取得哪些成就?廖少华:"四圈一区"的发展框架是我州按照城市经济功能区、生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4,(3)
正贵州黔东南州坚持按照"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思路,从2012年开始积极探索构建大宣传格局工作,进一步提升"美丽黔东南"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为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持。注重在提供保障上下功夫。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新闻通气会制度》、《新闻宣传工作奖励办法》等工作制度。成立了黔东南州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工业强州"、"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党的建设"等17个专题报道小组,组长由州直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县(市)也分别组建了1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同时,狠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树立新理念、把握新常态、开辟新途径,统筹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2016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廖少华 《当代贵州》2007,(10):16-16
不断深化州情认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欠发达、欠开发”的特征尤为明显,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而艰巨。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科教兴州、旅游活州、城镇带州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凯里城市经济圈、黎平侗族原生态文化及三板溪湖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6.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1):10
贵阳市六大特色产业增长32.2%、遵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一、六盘水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安顺市固定资产投资增132%、毕节市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排名第一、铜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黔东南州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黔南州生产总值455亿元、黔西南州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1.9%  相似文献   

7.
姚远 《当代贵州》2016,(9):18-19
正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传统饮食养颜、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黔东南就是贵州的"聚宝盆"。珍惜"十二五"发展的"六个最"当代贵州:在刚刚发布的《黔东南州政府报告》中,记者发现两个亮点:"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的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挂末跃升到中游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而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高  相似文献   

8.
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突出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三个战略重点、赢得后发优势的重要抓手,对发挥科技在推动全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以"加快科技创新"为目标,着力保持党的思想政治纯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一支勤政廉政和"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科技干部队伍,取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  相似文献   

9.
正用活资源、做优长板,山地旅游,大有可为。黔东南州将"山地旅游"定位为"生态经济的优势牌、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全力推进。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1亿元,在今年春节黄金周贵州省旅游大数据综合指数排名中,镇远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分别占据第一名和第三名。立足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提出了"旅游活州"战略,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随着景区精品项目的落地和  相似文献   

10.
正素有"金州"美誉的黔西南,正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丰富"金贵之州"内涵,充分发挥好山地这一资源优势,让特色牌更加金贵,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过去五年,是黔西南州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总攻"绝对贫困"的五年。五年来,黔西南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打好民族特色牌,坚持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三大战略行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中跻身第5位。  相似文献   

11.
杨兴华 《当代贵州》2016,(18):42-43
正"十三五"时期,罗甸将加快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大力实施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期末,罗甸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1亿元,年均增长1 5.8 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 1.4亿元,年均增长3 3.9 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22亿元,年均增长2 4.1 2%;财政总收入6.9 8亿元,年均增长1 6.5 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年均增长1 6.5 6%;同步小康实现程度达91.3%,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中游,税收收入增速排位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到2016年,是黔南经济社会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这五年,黔南州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强创新、占高地、作示范"为主题,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一圈两翼"三大战略,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黔东南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民意,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至关重要。从黔东南州的实际出发,建设和谐黔东南,就是要从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主题——“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教兴州”入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黔东南州的发展与建设规律,化解各种影响与制约建设和谐黔东南的矛盾与问题,提出建设和谐黔东南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一、实现“五大发展主题”构建和谐黔东南社会和谐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加快推进辽宁振兴发展,坚定不移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强省目标迈进。第一阶段,到2020年,在保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  相似文献   

15.
陈鸣明 《当代贵州》2011,(15):34-34
未来五年,我州将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重点实施“工业强州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张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项目建设、强科技创新、促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胡志峰 《当代贵州》2016,(25):36-37
正黔南组织系统要继续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三个优先",推动工业强州、城镇化带动和"一圈两翼"三大主战略,实施好"六大战略行动"和"六大提升工程",全力培养组工干部树立认真、专业、务实的精神,为决战"十三五"、全面奔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谢红 《支部生活》2005,(4):38-38
德宏州科协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外贸兴州、旅游活州、工业富州、农业强州”的发展思路和实施“科教兴州、大通道、绿色品牌、建设美好家园”战略,狠抓科协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为德宏州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当代贵州》2011,(23):59-59
黎平县正以"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城镇带县"三大战略为主战略,将黎平建成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区、珠三角旅游度假的后花园、特色农产品的供给基地、湘黔桂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和侗族文化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安县认真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兴茶富民"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2-2016年,华安县地区生产总值由70.97亿元增加到119.18亿元,年均增长11.3%;人均GDP由44303元增加到72865元,年均增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经过五年的努力,把通渭建成全省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及销售基地、全省有名的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草畜产业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完成以红军长征榜罗会议纪念馆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步完成对通渭温泉的综合开发,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集洗浴、疗养、休闲、纳凉、娱乐、餐饮、会议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小区。"十一五"末,全县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投资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行政效率有明显提高;社会发展"短腿"现象显著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城乡居民消费等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后10年经济腾飞打牢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