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德江县正月十四绚丽多姿、热闹欢乐的民俗文化沿街巡演和百龙腾舞,正月十五·悍粗犷、惊险刺激的追逐炸龙狂欢"盛宴",让来自重庆的罗琪女士一家三口大饱眼福,直呼不虚此行。今年元宵节期间,以"弘扬土家舞龙炸龙悠久文化、打造舞龙炸龙文化旅游品牌"为主题的德江元宵节舞龙炸龙系列文化活动分为出灯仪式、巡游、舞龙表演、炸龙狂欢,向来自省内外的16万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土家民间民俗文化"盛宴",吸引省内外20多家各  相似文献   

2.
<正>"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羊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3月4日至5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文化节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游人及德江县周边县区近25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喜闹元宵。省内外56位摄影家汇聚德江,开展"点赞德江"舞龙炸龙采风活动,用镜头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德江优美的自然风光,记录德江的  相似文献   

3.
在德江县,有一个沿袭了数百年的古老传统。那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当地人以一种舞龙灯的方式来祈求福安,祈求富足。最刺激的,当然要数正月十五晚上的化龙了,俗称"炸龙灯"。"炸"代表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原始、勇毅和粗犷,"炸"诠释了德江土家舞龙的全部内韵。  相似文献   

4.
文叶飞  张凤琴 《当代贵州》2013,(8):I0002-I0002
黄龙翻滚,威风八面;鞭炮震天,火光四射。2月24日元宵节,在被喻为"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的德江,县城里舞龙、炸龙活动激情似火,热闹非凡,近20万各族群众共聚一堂,欢度元宵。中午12时刚过,县城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  相似文献   

5.
正腾龙翻滚庆盛世,鞭炮声声闹元宵。正月十五,德江县数万群众欢聚县城进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土家族炸龙民俗活动。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是土家族群众重要的祭祀活动,600多年前已有"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2006年被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天,土家族群众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制作的"巨龙",组成的腰鼓队、秧歌队、彩车队,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傍晚,各街道锣鼓、鞭炮声再次响起,舞龙者身着  相似文献   

6.
文叶飞  罗翔  蔡大常 《当代贵州》2010,(7):I0001-I0001
<正>德江土家"炸龙灯"文化活动是德江土家人的千年传承,寄托着世代土家人迎春接福、驱邪避灾、趋利避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蕴涵着特殊地域下的本土文化精神。"神龙在手,敬奉天地;神龙在心,普天同庆;舞动神龙,风调雨顺;欢炸神龙,盛世太平。"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德江县都要进行这项颇具土家民族特色的"炸龙灯"表演。当晚,人山人海,表演者只穿短裤,沿街舞着长龙,人们便将备好的鞭炮和自制的烟火,对准龙头、龙身、龙尾猛炸,团团火花在舞龙者身上翻滚。舞龙结束后,还要向天祭祀,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意是让龙回归龙宫,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吉祥。  相似文献   

7.
正德江县"傩堂戏"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粗犷豪放的土家"舞龙炸龙"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这两个独有的特色文化为何能在德江传播至今,保持原始风貌,值得探究。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民族血脉和软实力,需要长期的传播和保护才能得以延续。如何使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群"龙"聚会闹新春"伏以……,群龙聚会闹元宵,锣鼓喧天好热闹;龙闹马年收成好,幸福生活步步高……"2月11日,马年正月十二,德江县城南新区乌江大道群龙翻滚,锣鼓喧天,来自全县城乡的79支龙灯队伍尽展风彩,举行了盛大而文明的"出灯"仪式,为元宵节舞龙、炸龙活动"热身"。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仪式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79条"龙"在黄色的烟雾中翻滚,共祝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灯仪式由青龙、玉水办事处龙灯协会主办。长丰、堰塘、共和等乡镇龙灯协会近2万余人参加了出灯仪式。出灯仪式上后的几天,德江县城将举行热闹的舞龙、炸龙活动,在正月十四白天举行龙灯、大型彩车巡游,晚上举行盛大的烟花燃放活  相似文献   

9.
德江土家族的“炸龙”习俗,历史悠久,支化底蕴深厚,以“炸”的特性展示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英勇,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东方的狂欢节”之称。其野性张扬、气势非凡的精彩场景,其力与美、勇与智、灵与神的高度统一,在让人得到享受的同时,更让人热血沸腾。因此有媒体将德江土家族“炸龙”比作西班牙的“斗牛节”、巴西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10.
<正>舞龙作为一种民间活动,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舞龙活动,有自己的特色,这里的舞"龙"是翻滚式的"滚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松桃"滚龙"的发源地寨英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把"滚龙"活动作为民族文化来建设、作为创收产业来培育,把"滚龙"文化提升到品牌来打造,"滚龙"文化既补充了群众精神之  相似文献   

11.
文叶飞  蔡大常  文媛 《当代贵州》2011,(7):68-I0002
又是一年春风浩荡时。又是一度元宵佳节日。2011年元宵节,由德江县青龙镇龙灯协会主办,各分会承办的青龙镇大型舞龙文化活动在鲜艳的舞裙、铿锵的锣鼓、优美的舞姿中,舞动着青春的激情,舞动着生活的美好,舞动着明天的希望,演绎着蓬勃向上的“实干、诚信、宽厚、包容”的新德江精神,抒发着德江人民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2.
围绕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提出"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11年初,省"十二五"规划又提出"把德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的定位,如何打造德江旅游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当下,全县正着力建设"一核心、三品牌、三组团"旅游产品,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形成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德江新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2月,德江县十届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构建梵净山旅游经济圈为依托,充分利用傩文化、红色文化、高山洋山河、泉口万亩草场等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2012年3月,县委书记张珍强在中共德江县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  相似文献   

13.
确立“大宣传”的思路辽宁大连市中山区委副书记张卫东城区是一座城市的五彩缤纷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宣传思想战线是一条令人瞩目的“龙”。如何舞好这条龙,关键在于舞龙人,在于“舞龙”人的“舞龙”意识。第一,强化“舞好一条龙”意识。强化宣传思想战线“舞好...  相似文献   

14.
<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珍强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带领55万德江干部群众冲出"经济洼地",抢占"精神高地",走出了一条武陵山区后发赶超新路径。6月24日早上9点半,记者在德江县委大楼见到张珍强时,他正通过电话安排工怍,县委办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书记昨晚忙到凌晨5点,只休息了4个小时。"2011年9月,张珍强当选为德江县委书记,接过了带领55万德江干部群众奔小康的重担。4年来,他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为德江找准发展方向、规划发展线路、实践发展过  相似文献   

15.
正树绿花开、生机盎然,春日的阳光尽情滋润着黔东北高原,地处大美武陵腹地的中国傩戏之乡——德江,正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德江"中国梦"目标,戮力前行、后发赶超。德江正在发生巨变。区位变"优",高速公路过境,500万吨级港口通航;城市变"大",县城人口从8万增至17万,城镇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至18平方公里;速度变"快",地方生产总值从4年前的25.47亿元增至6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71亿元增至6亿元;产业变"强",特色产业快速壮大,机电、  相似文献   

16.
正8年时间,德江县路水电讯基础设施、经济产业发展、文化智力建设蓬勃推进,县城人口从8万人增至21万人,城镇面积从7.8平方公里增至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8%升至43%,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姿初现。"变化太快了,德江这些年的发展超乎想象。"春阳温煦,几位在德江县大犀山森林公园休闲游玩的老人感慨道。201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把德江定位  相似文献   

17.
张珍强 《当代贵州》2013,(10):50-51
对内凝聚"德江正能量"、对外展示"德江好形象",德江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干部领着干、机关干部争着干、基层干部比着干"的实干氛围,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开创建设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设实业德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节日     
正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是件大事。回家过年,是一种牵挂,是一种文化。杀年猪、包饺子、打糍粑、放鞭炮、舞龙舞狮、赶庙会,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这些共同的民俗文化,都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家园。然而,每当人们奔忙着、兴奋着、期待着回家过年的时候,却有不少人发出"年味越来越淡"的感慨。  相似文献   

19.
正风清云淡,翠绿流淌。2014年7月23日至27日,中国·德江首届乌江石文化节在素有"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奇石之乡"之称的德江县乌江石文化城举行。本届乌江石文化节主题为"打造乌江石文化品牌,助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旨在通过打造"中国·德江乌江石文化节"这一文化品牌,充分展示德江文化资源优势,提升"隋唐古邑,神奇傩乡"的大美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张玉阶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1):I0002-I0002
正2010年起,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有着"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美誉的德江县一直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行,践行着德江人的"中国梦"。近年来,德江区位优势逐渐凸显,高速公路过境,数百万吨级港口通航;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南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城市扩大一倍;产业发展从小到大,特色产业快速壮大,物流产业蓬勃兴起……2012年6月15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德江调研城南新区和玉溪河岸景观建设情况时,对该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做法给予肯定。2011年6月6日,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克志在德江调研城镇建设工作时,给予"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