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向颖羿 《当代贵州》2022,(10):13-13
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民族文化,近年来,良好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兴盛,在贵州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桃苗绣项目传承人,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与创新是我的职责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丽平...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是一个大的课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自然风景旅游宣传中,贵州民族文化依然“昏睡”在贵州旅游市场的背后。贵州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民族节日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引起了旅游理论和开发工作者的注意。对于贵州来说,民族节日更是高原上盛开的万紫千红的花朵。但是,贵州节日文化还未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还仅仅是当地或附近地区居民的活动。所以,研究民族节日文化的旅游资源特点,确定开发民族节日文化资源的战略和措施,把民族节日文化从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仍然是贵州旅游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贵州民族节日文化的旅游资源特点 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可以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概括出它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将其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性。由于长期交通不便,地处高原山区,贵州少数民族同胞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这就形成了节日文化的显著区域特色。而且,同一民族的同一节日,在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正或集结成群深度体验贵州红色文化,或以兴趣成团畅游多彩贵州,或三五成群找寻贵州民族文化魅力,或结对自驾享受贵州旖旎风光……多彩贵州"圈游"正释放新活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人们的旅游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小而美的圈层旅游结构正散发新魅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圈游"。他们或集结成群深度体验贵州红色文化,或以兴趣成团畅游多彩贵州,或三五成群找寻贵州民族文化魅力,或结对自驾享受贵州旖旎风光……多彩贵州"圈游"正释放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和遵义会议70周年,贵州已全面启动"2005年贵州红色旅游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及系列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以"红"带"绿"、以"红"带彩,使"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得天独厚的气候、民族文化、地貌等旅游资源,让"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助推器,也让旅游扶贫以多业态形式惠及千家万户。今年国庆期间,贵州省共接待入黔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实现旅游总收入434.05亿元,在已经公布的国庆假期旅游收入的25个省份中,位列第7。旅游业成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神奇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  相似文献   

7.
5月6日,"贵州纳雍生态旅游文化节"在纳雍县总溪河畔举办,文化节以"观滚山珠、品玛瑙红、漂总溪河"为主题,展现了纳雍民族、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展示了纳雍旅游文化新形象和旅游文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8.
正"祖国的传统名画和民族的手工技艺结合,竟然是如此的神奇和壮观!"6月17日,在"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展演中,一幅全长42米的《清明上河图》,让市民和游客领略了苗族刺绣的"针"功夫。这幅"壮锦"的创作负责人,就是贵州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族汉子罗飞扬。出生于1978年的罗飞扬,由于受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影响,从小就有一个"侠客梦":飞檐走壁、摘柳  相似文献   

9.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22):26
贵州看点[新态势]贵州将建成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在"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建成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形成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岛"相呼应的"山岛"。同时,将打造七大特色旅游基地,即: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相似文献   

10.
顾航 《当代贵州》2022,(13):34-35
针对旅游要素中的"购",贵州旅投集团旗下贵州好物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好物)围绕"特"字做文章,用创新创意将旅游商品与民族文化、乡村振兴等巧妙结合,正逐步拓展出一道贵州特色风景.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多彩贵州"品牌创建2005年,为树立良好形象和展示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贵州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内外专家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在过去"公园省"、"文化千岛"等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多彩贵州"的形象设计。二.主题活动连年精彩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组织了10届分别以歌唱、舞蹈、小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为主题的"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和9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7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相似文献   

12.
<正>贞丰县纳孔布依村,南面有旖旎的三岔河自然风光静候,东面和北面有溪水桑田环抱,再加上纳孔村自身的布依民族文化传承,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就可以充分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自身民族文化、土地资源,把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精神转化为村民们的财富,实现习近平同志在贵州提出的"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一、乡村旅游开发概况在国外,现代意义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贵州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的战略导向贵州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新路。要发挥后发优势,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的理念、制度和技术为我所用,缩短探索时间,降低探索成本,较快地达到更高层的发展阶段。鉴于国内外山地旅游发展的理念与经验,依托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结合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贵州发展以民族和山地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4月底,国务院参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时隔15年再次来到贵州,参加在贵州凯里召开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并深入黔东南苗乡侗寨调研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期间,冯骥才先生就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问题接受了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条路子——"节庆带动型"旅游业,有着节庆载体的独特性、节庆运行的人为性、短期内巨大人流的形成、政府主导、节庆后劲不足、旅游时效性太强的特点,同时,也引出一些发展中的困惑。针对困惑,应作出新的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丰富和拓展节庆旅游的内涵;加强节庆过后的持续性建设;进行消费者需求分析,力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把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作为贵州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文件指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一战略定位,正如栗战书书记所说,"为贵州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的发起方和总部的永久所在地,贵州坚定不移推动旅游产业化,坚持开放引领、改革驱动,用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两个宝贝,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文化牌,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为世界山地旅游产业发展作出贵州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科右中旗以"建设科尔沁文化旅游强旗、富裕文明科右中旗"为目标,以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日益凸显了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民族文化阵地强文明创建基础牢  相似文献   

20.
叶霖 《当代贵州》2016,(40):38-39
正荔波集中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两大宝贝"于一身,正好完美契合了民宿旅游的核心要件。通过发展民宿旅游,不仅让群众共享旅游"红利",增收致富,也可以释放旅游潜力,挖掘经济社会效应,达到"双赢"目的。荔波是贵州山水浓缩的精华,也是"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典型代表。在旅游发展黄金时期,荔波提出了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