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胜 《当代贵州》2017,(48):29-30
正初冬的清晨,天蒙蒙亮,铜仁万山区下溪乡瓦屋村米贡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室被一阵敲门声划破宁静。家住合作社附近的葡萄种植大户吴长根心底琢磨:"准是吴成昌又来了。"今年4月,万山区科协在吴长根的米贡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装了台"农村e站",瓦屋村葡萄种植大户吴成昌隔三差五就要上"农村e站"查资料、学技术,很是积极。  相似文献   

2.
蓬溪县大石镇拦沟堰村党支部书记彭绍清和几名党员靠种植葡萄、美国布朗李、日本沙梨等名优水果率先致了富,并成立了协会,注册了品牌,五年时间共带动全村265户农户种植名优水果470亩.今年,拦沟堰村水果销售收入210余万元,户均增收420元.  相似文献   

3.
<正>支部引领,把"小葡萄"干成"大产业"。车新村地处辽西北干旱丘陵地区,适宜葡萄种植,10多年前也发展过葡萄种植,规模近千亩,但一场雹灾使葡萄树大面积死亡,葡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2014年初,村党支部借助阜新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契机,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骨干到省内多地考察,最后下定决心,把冷棚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抓起来。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  相似文献   

4.
正"德州有个王家院,十年前回来王连才。党校校长他不干,回到村里当村官。带领村民发了财,办起道德夜校来。敬老爱幼学文化,老少爷们乐开怀!"王家院百姓中流传的这段顺口溜,说的是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新六合社区王家院党支部书记王连才。2004年4月,时任德城区委党校副校长的王连才受命回到家乡王家院担任村支书,看着当时穷乱差的王家院,王连才认为,村子乱在表面,骨子里是干部没有真正为百姓办事,老百姓对党员干部不信任。  相似文献   

5.
2001年,夹关镇党委、政府提出"南茶北桑"发展思路,地处夹关南岸的韩坪村开始发展茶叶产业.2002年3月,当了18年民办教师的张兴志辞去工作,率先种茶10余亩.在他的带动下,韩坪村群众种茶积极性高涨,到2005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瓦田村村民,去年3月,我来到下溪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参加培训。起初,我听说讲习所里教授种植和养殖技术,就抱着"凑热闹"的态度去听,没想到听后还真有用。其中,有一堂课让我记忆犹新,贵州省农科院专家讲解《葡萄行间套种草莓技术》。他说:"葡萄行间套种草莓,收入高、效益好,是发展葡萄园立体种植的一条好门路。"在这堂课上,我还学到了葡萄种植的一些实用技术,比如"如何选好  相似文献   

7.
绵竹市孝德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孝德夕阳红食品厂是一家专门加工蔬菜、食用菌的企业.镇里积极扶持该企业的发展,使其年加工能力达600吨,带动苦葛等村种植蔬菜500余亩.  相似文献   

8.
群山村地处东安县中部的井头圩镇,东冷公路穿村而过。1999年,在县建整扶贫队的大力支持下,群山村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逐步发展起以葡萄种植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经济”。目前,村里种植的葡萄有红提、黑提、巨峰、京亚、白香蕉、龙宝等2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量达150万公斤,远销湖北、江西、广西等地。村支书蒋家和是最早种植葡萄的村民之一,他告诉笔者,种葡萄每亩最低可实现产值4000至5000元,高产的可有6000至7000元,除去成本近1000元,利润是相当可观的,比种稻谷强几倍。2001年5月,蒋家和、张百平等7个种植大户,发起联合87户葡萄种植户,成立…  相似文献   

9.
正岑巩县大有镇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减四增"工作,用好用活"八要素",立足于"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中草药种植纳入该镇扶贫产业项目库建设,积极引进中草药公司到村发展山地铁皮石斛种植,通过土地入股、种植订单、雇工帮扶等形式,有效带动50户贫困户200余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根据怀来适合葡萄种植的优越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群众有长期种植葡萄的传统,大力发展以葡萄种植和深加工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基本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葡萄产业化链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葡萄总产量5.2万吨,种植葡萄的农户达3万多户,建成了年产葡萄原酒1.72万吨的五个葡萄原酒厂,年加工葡萄能力达到2.5万吨,占全县葡萄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来自葡萄产业,葡萄产业已成为怀来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8,(12)
正在黄河岸边的乌海市海南区,有一个远离喧闹的葡萄新村——赛汗乌素村,2017年凭借"颜值担当"与文明内涵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美誉。赛汗乌素村下设7个自然村,这里有超过万亩的葡萄园,葡萄品种多达近50种,其中的黄河村民小组更有着"葡萄第一村"的金质村牌。盛夏,浓绿似风中海浪,令人心旷神怡;金秋,一串串饱满的各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而酿酒葡萄经过清洗、榨汁、  相似文献   

12.
<正>崇义县立足"精准"二字,在精准帮扶环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贫困户"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变"输血"为"造血",努力探索具有崇义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特色产业撬动扶贫抓好刺葡萄种植。制定出台《崇义县刺葡萄产业发展办法》,从2015年起连续3年,按户均1亩的目标对有能力、有意愿、符合种植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扶持种植1亩刺葡萄,由企业负责提供安全种苗,费用由县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企业与贫困户签订每斤刺葡萄不低于1.25元的保护价收购协议,县财政补助每  相似文献   

13.
<正>大方县通过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走出了一条"城市支持农村、机关帮扶基层、强干带领弱村"的特色之路,实现了惠及基层民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共赢。雨冲乡金星村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流转土地225亩建成"聚金缘家庭农场"。该农场正式投产后,每亩可产葡萄4500斤以上,届时可带动周围群众人均年增收7500元以上;理化乡长春村在"第一书记"方光显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空壳村"变为"丰满村"。这两个贫困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平湖街道尚家村以"一村一品"和发展"都市农业"为目标,立足自身的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富村裕民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绿色山野菜种植。2006年,全村年产山野菜近140万公斤,产值达140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锦屏县河口乡按照"一乡一业"党建扶贫工作思路,推行党领村、村建社、社带民的"党社联建"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社联建",把合作社建立在党支部,成立1个乡级合作总社、17个村级背景合作分社,以"合作总社+党支部+村合作分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入社抱团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村集体外欠160多万元,村民还是传统的稻麦轮作。然而,10年后的今天,村集体不仅还清外债,而且年收人超100万元,特色葡萄种植面积突破300亩。这10年的变化,得益于村党总支书记薛明刚带领村“两委”坚持不懈的付出。  相似文献   

17.
<正>云湾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过去村民仅靠传统种植糊口,资源匮乏,信息闭塞,人均纯收入很低,村集体没有任何实质性收入,属于典型的"空壳村"。这样的情况让我心里很是难受,很想为大家做点什么,让大家腰包鼓起来。2010年10月,我协调引进了一家个体养殖公司,发展竹鼠养殖,带动了周围农户100余户;之后又引进投资商在村以股份合作制,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7):F0002-F0002
天津滨海新区小马杓沽村紧临蓟运河,全村246户,人口641人,村辖区面积1534亩。村经济以蔬菜、水果种植业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0亩。蔬菜种植面积142亩,草莓种植面积70亩,葡萄种植面积140亩。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4,(4):F0002-F0002
天津滨海新区小马杓沽村紧临蓟运河,全村246户,人口641人,村辖区面积1534亩。村经济以蔬菜、水果种植业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0亩,蔬菜种植面积142亩,草莓种植面积70亩,葡萄种植面积140亩。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14,(2):F0002-F0002
天津滨海新区小马杓沽村紧临蓟运河,全村246户,人口641人,村辖区面积1534亩。村经济以蔬菜、水果种植业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0亩,蔬菜种植面积142亩,草莓种植面积70亩,葡萄种植面积14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