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商业性、娱乐性、消费性。大众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根本依托,以文化资本的运作为基本形式,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要载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它解构了以往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7)
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众文化的发展繁荣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评价及发展方向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己深深契入了我国当代社会制度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探讨我国大众文化的当代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盛宴对当代人发展的双重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这样一场大众文化的盛宴对当代人的发展产生着双重性效应。一方面,解构神圣性的大众文化以其平民化的文化方式赋予当代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文化特征消解当代人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向度。因而在文化实践中,必须注重引导大众文化提高自身发展的合理性、人文性,高扬其积极效应,消融其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尽管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是"文化"和"大众"这两个词不同涵义的复杂组合。如何理解和界定"大众"和"文化",必然会对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的方式可以说多种多样,费斯克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界定最鲜明的特性,就是把大众文化理解为大众利用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进行创造的活生生的实践过程,从而与其他思想家形成了重大的分野。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不仅是一个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文化创建的过程。大众文化于上世纪后期在我国迅速崛起,对社会经济、政治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积极影响,又和其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其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要求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陆俊 《前线》2014,(12):51-53
<正>网络提供给人类一个新的"共生"空间,形成一种新的"交往社区"和"共同体"。由于受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交往方式时往往会产生"震荡"、困惑之感,同时网络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各种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网络失范现象的产生有着众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网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网络公共意识"有关。因此,公民网络公共意识的养成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的网络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士密 《求实》2002,3(6):9-12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 ,大众文化迅速壮大成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构建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已成为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和规范作用 ,保障大众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二、增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实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有机整合。三、强化大众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人文责任感 ,提高大众文化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9.
私人时间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人时间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同于空闲时间,其本质特征在于个人的自由支配性。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使“私人意识”日益觉醒,私人时间真正出现。私人时间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一种“时间压力”,它促使大众寻求合适的文化消费方式以“排遣”这段时间。大众自身的特点及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大众必然以大众文化作为自已的文化消费方式,这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怎样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到底应当如何评价大众文化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当前我国文化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正确关系,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要求;科学界定了生产力的新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深刻回答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问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视野;深刻回答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化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化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当代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国内发展战略和国际发展战略两大部分。国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民族化战略、本土发展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化产业战略等;国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战略、走出引进战略、国家利益战略等。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增长论的超越。发展文化经济可以推动社会弥补纯粹市场经济造成的价值缺憾。文化经济要求构建全新的文化价值结构。即“以人为本”文化经济要求构建全新的文化价值结构。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独立自主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坚持理论创新等是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探索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道路的可能性需要具备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两个条件,并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分层性原则、民主自愿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其实践经验如下:确立了科学的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目的和方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思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文化发展战略——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倡导"义利共生",谋求"文理并存",推崇"法德并驱"。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要从文化理想、文化制度、文化方式等方面出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本位的伦理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白发浪潮已经到来,发展老年消费已经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生活、保障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刚刚起步,老年人消费面临许多问题,我国必须运用市场机制大力推动老年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深层次问题的凸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显得极为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文化管理体制;加快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9.
自央视《百家讲坛》热播以来,各地文化讲坛纷纷开办。文化讲坛荟萃了各领域各专业非常有名望或成就的专家、学者,带来了非常丰富精彩的讲演内容。"桂林百姓文化大讲坛"在3年多的时间里就留下了百余位国内著名学者、专家的身影和声音,普通市民享受到了一道又一道免费的文化大餐,文化大讲坛成了一种更亲切更受欢迎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成了民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课堂;成了桂林城市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新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20.
当代,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了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这使精神文化因素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已被推到了人类发展动力源泉的前台。因此,文化建设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