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1,(10):14-16
法院的探索 “法庭给了我充分的诉讼权利,尤其怎样判刑,也让我发言,无论法庭怎样判,我都相信法庭是公正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被告人在最后陈述阶段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2.
基本案情2004年9月3日凌晨,罪犯梅某伙同刘某等人对阳某实施强奸。公安机关将梅某、刘某抓获归案。同年9月20日,梅某的亲属聘请被告人肖某作为梅某的辩护人,委托费用为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案情】2002年3月,王某、刘某、李某共同投资设立鸿达公司,并与梅某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梅将其所有的“复兴”公寓部分房屋出租给鸿达公司。2005年1月,梅某与鸿达公司终止了租赁合同。同年6月2日鸿达公司以其负债无力清偿所欠租金215463元为由,  相似文献   

4.
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发挥了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许多审判人员有把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绝对化的倾向,不经法庭质证或草率质证而一律采信,造成了一些案件的错误裁判,有悖司法公正。本文针对在鉴定结论法庭质证、审查判断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依据证据学理论和现行法律规定,说明鉴定结论法庭质证的必要性、法庭质证的步骤、方法和审查判断要点。旨在正确认识鉴定结论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其证据作用。保证技术型案件的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有争议的案件报道,美国人对媒介在法庭中的作用争论不休。无独有偶, 1994年英国广播公司 (BBC)在苏格兰尝试进行了电视直播庭审,结果也遭致非议。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电视以及其他媒介正在撞击法庭的大门,它表达着一种愿望:那就是公众不仅仅希望能够实现公正,而且希望能看到实现公正的过程。本文即是对由电视庭审节目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的大体概括。   一、电视庭审节目的支持者   1.不要射杀信使,电视充当监督者   支持电视庭审派的最有利的观点在于,电视以直观的形式使法庭程序向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国家颁布了律师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步入了新阶段。法庭审理案件,控诉一方和辩护一方从各自不同角度互相辩驳,充分揭露事实真相,使法庭兼听双方意见,作出公正判决,办案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庭审笔录是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全部法庭审理活动情况的文字记录,是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作出公正裁判的主要依据。为保证法庭审判客观公正、必须要实现法院的庭审记录要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8.
程序公正及其在法庭辩论中的具体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公正及其在法庭辩论中的具体运作肖伯符,邵明,许旭程序公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追求,是人们求索的理想和现实之态。出于对程序公正的热爱和尊重,笔者试图以绵薄之力来探索程序公正的内涵。同时,本义还论及"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诉讼模试之公正性。并...  相似文献   

9.
《特区法坛》2005,(5):46-47
近两年来,我院受理各类案件1188件,其中椰林、新村两法庭受理民商案件477件,占全 院受理案件的42.2%。法庭管辖椰林、光坡、提蒙、新村等11个乡镇2个国营农场和吊罗山林场,辖区面积1128平方公里,人口32万。法庭仅有8名审判人员和3名书记员。法庭承担着全院五分之二的审判任务,为搞好法庭建设,特别是法庭的工作成果如何体现利民便民方面,院党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采取了多项举措,建立长效机制,把人民法庭建设成为法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公正与效率和落实司法为民宗旨的“前哨站”。  相似文献   

10.
法庭辩论的目的,在于通过诉讼双方辨明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以便于法庭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判决。但是,在法庭辩论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诡辩现象,即貌似正确的推理,实则违反了逻辑规律。诡辩无助于澄清事实真相,反而会混淆视听,影响正确适用法律。因此,有必要研究法庭辩论中的诡辩现象以及应对的办法。法庭辩论中的诡辩现象一、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联系。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联系,就是‘油马非马”一类的诡辩,在法庭辩论中的表现,通常是强调案情特殊不属于犯罪。例如,某县水泥厂厂长凌某指使本厂出纳员借5万元公款给其妻弟…  相似文献   

11.
基本案情  1997年8月26日,A公司以某公司诈骗向B公安局报案。该局以某公司诈骗立案后,于同年9月3日拘传梅某并关押。讯问中,该局承办民警告知梅某交30万元放人。梅某辩解其非该公司职工,未实施诈骗。该局承办民警进而告诉梅某如不拿30万元就转刑事拘留,并向梅某及其亲属  相似文献   

12.
郝从宇 《证据科学》2006,13(4):255-267
合议庭(独任法官)在法庭上正确运用诉讼法律规范和原理对医疗纠纷鉴定结论进行法庭审查并做出合法的判定.才能查明医疗纠纷的事实,做出公正的裁判。本文以医疗纠纷鉴定结论的法庭审查为基本问题,结合医疗纠纷民事诉讼裁判实务中的实际情况,以医疗纠纷民事诉讼裁判实务为出发点,提出重新构建医疗纠纷鉴定程序及相关制度、机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李恒 《法制与社会》2010,(7):114-115
关于劳动争议的审判模式,学界主要有兼审非独立型、独立型、特别专审非独立型、普通专审非独立型四种学说。我国应当采用普通专审非独立性的模式,设立劳动法庭,由劳动法庭法官根据劳动争议特别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这适应了劳动争议审判模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公正解决,有利于优化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减轻民事庭负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或权利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对司法公正中的量刑公正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在追求量刑公正时,不仅要求量刑结果公正,而且要求量刑活动本身是公开、公正的。基于此,继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制订“犯罪的指导意见,健全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之后,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中更进一步提出要“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研究制定《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喆  王琼 《法制与社会》2011,(18):234-235
诉讼法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法学应用性课程,诉讼法的教学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合理设置。模拟法庭是我国目前法学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它能够较为全面地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技能和素质。在诉讼法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特点,有效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公正理念和规则意识,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府法律执业者。  相似文献   

16.
法庭审查是行政诉讼的中心环节,也是司法公正的主要体现形式。法庭审查方式的改革,就是以规范法庭审查常规为重点,以公正、合法、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为目标,以突出行政诉讼的特点为内容。 一、进一步认识法庭审查的规律和特征,把握法庭审查的主动性问题。 法庭审查阶段明显不同于起诉、执行等诉讼阶段,也明显区别于刑事诉讼庭审和民事诉讼庭审。 第一、法庭审查对象具有特定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庭审查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  相似文献   

17.
最后的证据     
<正>一十一月的洛杉矶,阳光灿烂。我站在法院台阶上,继母诺玛·克鲁格和她的情夫——卢斯·泰森从里面走了出来。法庭挤满了旁听者和记者,陪审团做出了惊人判决——无罪!我听后,愤怒不已,从法庭里跑了出来。我知道,我父亲是被他们谋杀的。洛杉矶的空气污染严重,令人难受,但是,不公正的判决更让人窒息。  相似文献   

18.
赵建文 《法学研究》2005,27(5):133-148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确立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公正审判权的一般国际标准。公正审判权适用于刑事诉讼,同时也适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及其他可能的实际上的“诉讼案”。为实现公正审判权,人人都应享有在法庭前的平等权利、由独立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审判的权利、被无罪推定的权利、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享有最低限度程序保证的权利、上诉或复审的权利、被终审误判时获得赔偿的权利和不因同一罪行受双重处罚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在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强化司法为民措施,切实追求司法佳效。该院在6处法庭开展了"走出法庭、服务‘三农’"活动,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成立了8个巡回法庭,深入到农  相似文献   

20.
法庭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向是庄严而神秘的,人们这种感觉源于法律的威慑力。在对法律无限信赖‘尊重、敬畏的同时,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法律的公正性。公正是法律的灵魂,没有公正妄议法律。因此,如何实现和保证司法公正,是人们不断探索的问题。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对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全程报道,这是国家电视台首次以此种形式报道法庭庭审。因此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本刊今年第9期发表了北京大学法律学系青年学者贺卫方的(对电视直播庭审过程的异议)一文,引起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