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严打”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离奇、“时髦”的社会丑恶现象渐次被揭露出来,一类类、一桩桩地浮出水面。“雇凶”案便是其中之一。所谓“雇凶”案是指一方人员使用金钱或动用其他物质利益买通另一方人员,为其殴打、伤害、杀害他人的案件。从掌握的情况看,这类案件的发案在呈上升趋势。如不予以及时、严厉地打击,将会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而要“稳、准、狠”地打击该类违法犯罪,从目前情况看,首要的任务是给该类案件涉案人员的行为性质做一界定。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两法”衔接机制运行中存在着沟通渠道不顺畅、协作配合不规范、案件移送不及时、法律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大大削弱了打击违法犯罪的合力。广东省以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为契机.在“两法”衔接机制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试图以此为例,探讨如何不断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高执法与司法的整体合力,有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3.
赵阳 《天津检察》2007,(1):10-10,19
近年来,一些由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办的贪污贿赂案件在侦查终结以后,被起诉部门或法院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最终不得不作撤案处理。探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案件的侦查阶段一般采取“有罪认定”的方法,而在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阶段适用“无罪推定”原则造成的。在此,本人就反贪部门如何适应“无罪推定”原则,提高反贪案件质量,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小丫 《法治研究》2006,(2):48-49
交通肇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是很常见的类型,几乎每个刑事辩护律师一年之中都要办理几起。由于交通肇事案件量刑幅度大都是三年以下,最高也不过是三年到七年的刑期,因此很多律师对这类案件缺乏兴趣,对有关证据的研究不够深入。同时,因为这类案件基本都是以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依据,尽管法院有权重新认定事故责任,但在实践中法院重新认定事故责任的并不多见,办理这类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律师在办理这类案件的时候存在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说法,即只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就可以认定案件。特别是在历次“严打”斗争中,均把坚持。两个基本“作为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则。今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继83年、96年以来又一次“严打”整治斗争。这场斗争声势大,要求严、标准高、起步快。在“严打”斗争中,审查起诉部门如何正确把握“两个基本”,切实实现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是需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两个基本”的实质、要求及如何把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量案件涌入法院,“诉讼爆炸”,案件激增,审判任务繁重与审判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案多人少成为制约法院工作的“瓶颈”。各类新型案件的出现,使得案件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担负着全国80%以上一审案件审判任务的基层人民法院,更是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目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在任或曾任“一把手”出事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其正确使用权力,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天津检察》2008,(5):54-54
《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条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界都认为是“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具体规定。“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对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有罪之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推定其有罪。然而,在职务犯罪初查中却不能适用无罪推定,这是由初查工作的性质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贪污贿赂案件不同于其它刑事案件。这类案件起初受理的往往只是一封举报信,其中有的内容还十分简单。这类案件的侦破,就是要在认真分析举报线索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存疑案件赔偿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疑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而作撤案、不起诉或宣告无罪的案件。对存疑案件应否赔偿,目前有“否定说”、“折衷说”、“肯定说”三种观点。“肯定说”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体现了“疑案从无”的理性选择,有利于加强对被告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孙世满 《中国监察》2008,(10):54-54
查办案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社会敏感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如何优质高效地办好一起案件,特别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在不使用“两规”措施的情况下,依纪依法把案件查深、查透,笔者认为应从强化五个意识入手,提高办案质量。强化初核意识。注重开篇布局。初核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初核的结果,是决定能否立案的关键环节,因此,初核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以下问题。首先要选好案件主办人,把有实际办案经验,对被调查对象从事的行业、部门工作比较熟悉的同志确定为案件主办人。二要选准初核点。认真分析研究举报信中反映的每个问题,按照难以调查、容易调查和线索模糊不清三类进行梳理,把既不惊动调查对象,又十分保密、可安全获取证据作为首选调查问题。三要对调查对象尽量摸清。初核前,调查组要尽可能多了解调查对象个人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群众反映等多方面信息,做到“知彼”,方能“百胜”。四是严格保密,认真研究好调查方案。各方面情况摸清后,再进一步深入研究,确立工作重点和办案思路,周密部署,迅速查办,保证时效,防止走漏消息,蓄谋串通,确保成案率。  相似文献   

11.
惩治     
《中国监察》2011,(21):37-37
湖北省襄阳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查处违法建设的重大决策,新组建市纪委、监察局城市建设管理纪检监察室,做到自查自纠“零空白”、违纪案件“零容忍”、违法建设“零增长”,自查自纠的党员干部超过6万人,查处违法建设案件29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曾进 刘三元)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决定新生大学学习和生活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被称为“90后”的新生也进入了大学校园,如何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90后”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困惑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抓好新生、新学期、学生新的心理状态等三个“新”方面来做好“9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杨木 《中国监察》2009,(6):42-42
高等院校,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之为象牙塔,在人们的眼里,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圣洁殿堂”、“清水衙门”,似乎与腐败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近年来,高校系统贪污腐败案件的频频发生,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超期办案的现象。它侵犯了被取保人的合法权利,影响了诉讼效率,违反了立法精神,妨害了司法公正。取保案件“超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取保案件“超期”问题是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5.
河南生猪“瘦肉精”案件被曝光以来,“瘦肉精”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瘦肉精”到底是什么东西?苊害几何?添加“瘦肉精”是行业“潜规则”还是个案?猪肉还能不能吃了?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就这些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17.
石路 《内蒙古检察》2006,(2):14-17,46
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第一百六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专家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所体现出的两种案件形式,也是司法实践中我们通常所说的“存疑不起诉”和“存疑判决无罪”案件(以下简称存疑案件)。可见,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做结案的存疑不起诉和存疑无罪,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出现的现象。对这两类案件,在办案实践中的认定掌握异议不大,但对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能否作为刑事赔偿依据,众说不一。为此,笔者结合本地办案实际及遇到的问题,针对以上两种存疑案件的程序状态及相关赔偿问题谈些看法,望能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二手房交易也日益增长。许多“凶宅”交易纠纷也随之产生。但目前我国法律对这类纠纷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法院的判决各不相同。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凶宅”交易纠纷条件下,适用物之瑕疵担保责任时卖方实际可行的责任承担方式,旨在为同类案件的司法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探讨法官在审判实务中碰到“左右为难”的困境时应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到的问题,期望能对相关案件的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为雇主看管财物是否属于“代为保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个体工商户所雇佣的工人侵犯雇主财产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司法人员对这类案件如何定性分歧很大,相同的案情因定性不同而导致刑罚不均的情况不乏其例。对这类案件定性的分歧意见主要集中在盗窃罪和侵占罪之间,而这又源于人们对雇工的看管行为能否认定为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认识不同。因此,如何理解侵占罪中“代为保管”的含义,以准确界定这类案件的性质显得十分迫切。本文拟从三个典型案例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案情简介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雇主所雇佣的工人以下简称雇工侵犯其财产权益的案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