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2.
赵志刚  付杰 《人民调解》2009,(10):39-40
今年5月4日上午,河北省秦皇岛市陶庄村村民冯某怒气冲冲的来到孟姜镇司法所,一见司法所工作人员就情绪激动地说:“如果你们司法所解决不了,我就去区里上访,上访再解决不了问题,我就找人收拾陶某。不赔钱,我绝不会善罢甘休!”司法所工作人员见冯某情绪激动,忙让他坐下来,劝他消消气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帮他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法憩园     
《法制与社会》2011,(5):61-61
区别在此 老师:“谁能回答一下,法和律有什么区别?” 女生:“假如我找个律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很高兴的;但假如我找个法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整死我的!”  相似文献   

4.
听说我要写在京上访者的文章,国家某部机关报的记者古玉力找到了我:“要说上访,我比你了解得多,你不用找别人采访了,找我就得了,我给你说一说我这十年来上访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话题之一:找法官不如找记者反思:曾几何时,《焦点访谈》门前上访、告状的排起了长队,“陷入诉讼泥潭的百姓终于在媒体中找到了‘青天’”。有媒体不无感慨地说:“如今,中国最有权威的地方不在人民法院,而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找法官不如找记者”的说法也风行一时。按常理,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何以媒体成了这“最后的防线”?分析其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法院确实存在一些违法办案的问题;其二,媒体的披露可以引起领导甚至高层领导的关注。而百姓看中的无疑是这第二点。不管怎么说,问题既能解决似乎应是皆大…  相似文献   

6.
法官:我的良知告诉我,判定被告犯有二级谋杀罪是对“公正”的误解。现在的判决是个“充满了人情味的“结论”。受害入:“公正”究竟是什么?“公正”难道意味着你可以杀死一个无辜的小生命,仅仅就因为你年轻。没有经验P判决纯属无稽之谈!法官竟然可以一方面承认被告有罪,一方面又给她自由2我们一分钟也不会耽搁,立即上诉!被告:我感谢法官重新给了我自由!但我没有杀马修,我也要上诉,还我清白!连月来,19岁的英国少女露易丝·伍德沃德的杀婴案,竟然穿越了大西洋的万重阻隔,在其受审地美国和故乡英伦,均牵动了两国举国上下无…  相似文献   

7.
随笔     
(一) 官员同学来访,我在大酒店宴请他,并找数友相陪。宴毕,我起身结账,却被同学一把按住:“你别管!”我说:“那还行,你远道而来,还能让你埋单?”同学语气加重:“让你别管就别管!”我仍不同意:“今天这东我做定了,一顿饭还请不起吗?”说完迅速把钱塞到服务员手里。同学立刻脸红筋胀,对我忿忿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关系和生活关系日益复杂。出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当前部分群众上访不断,有的甚至对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一往情深”。本人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认真分析,认为:造成部分群众痴迷上访的缘由,一是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普通群众遇到问题习惯找政府,碰到纠纷找“包公”。这部分群众总认为上访时找到的官越大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的厘定 有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确定二审和解撤诉中的“诉”究竟是什么诉?是“撤回上诉”还是“撤回起诉”?不同的答案会导致一审判决效力的迥异。也有人认为,撤回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撤回起诉,一审判决不生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司法考试辅导教材中,作者写道。在二审中。因和解而撤诉,撤回的是起诉。而不是上诉。由此看来,好像要非得区分“撤回上诉”或“撤回起诉”才能认定二审和解撤诉一审判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政府法制》2014,(22):15-15
陈突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学者,曾经担任过太丘县的长官,他修饬德教、无为而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有一次,上级官员要来视察,他手下的县吏害怕百姓上诉,就告诉陈定,想让他想办法以制止百姓向下来视察的上级官员喊冤,但陈突却说:“上诉是为了求公道,如果加以制止,百姓还怎么申冤明理呢?不要约束百姓上诉。”前来视察的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能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会冤枉人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西省铜鼓县信访总量连年下降;群众集体上访从多到少,从有到无,自 1996年以来连续四年为“零”。他们是怎样抓信访工作的呢? 时时关注“集体访” 铜鼓县委、县政府把妥善解决和预防集体上访作为稳定社会的“牛鼻子”来牵,确立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超前预测、立足预防、及时化解、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多个部门的集体上访问题,党委和政府要组织协调解决;对重大的集体上访,党委、政府和纪委要共同承担责任;对越级集体上访造成严重影响的,要追究党委、政府和纪委有关领导的责任。同时,信访部…  相似文献   

12.
京文 《公民与法治》2014,(18):49-49
一个周六的早晨,在伦敦进地铁,我插入票,“闸门”却没开,我莫名就有些紧张,惯性思维让我都觉得自己可疑,面部就有发烧倾向,匆忙向工作人员求助,刚要张口解释那票是真的,她刷了个什么卡,我就进了。她没看我的票。一整天,我都靠工作人员刷卡,没人拿过那张“一天通票”去查看真伪。而我,从开始的紧张,到后来会直接跟人说:我需要你的帮助。然后大摇大摆进出。后来听朋友说,这种车票“失灵”不少见,都是直接找工作人员帮着开“闸门”,或者跟着其他乘客就进出了。  相似文献   

13.
幽默     
《政府法制》2013,(21):33-33
知足 孙悟空找玉帝去闹:“我当弼马温是多大的官呢,今天才知道.原来就是马夫。我这么大能耐,你让我给你养马?这不是欺负猴儿吗?”太白金星赶紧拦住他说:“知足吧,刚参加工作就能养马已经很不错了,你看那边那个太上老君没,多少年了,现在还在烧锅炉!”  相似文献   

14.
石头     
金光 《中国监察》2010,(21):63-63
局长的乳名叫石头。这一乳名被传出来,缘于两年前他母亲到机关找他。老人敲门就问:“石头在哪办公?”那是行政办公室,主任不在,一个毛头小伙子愣了一下,问:“谁是石头?”局长母亲赶紧改口说:“姓曹,叫曹国柱,我是他妈。”那小伙子一听是局长的母亲,赶紧把她领到了局长办公室。从此,局长的乳名叫石头就传开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让基层领导干部最头痛的事,莫过于上访。本来就够忙的工作,让上访一搅和,立时乱了套。可农民群众上访也有他们的苦衷,谁吃饱了饭有事没事地花钱到处跑?两年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领导也曾为此苦恼过。可现在,他们不必了,上访的几乎没有了,全县农村呈现出一片祥和向上、共奔小康的可喜局面。这样大的变化是如何得来的呢?农民群众说,我们现在有个“民主日”,对干部有意见可以当面提;村干部说,有了“民主日”,天天受监督,想搞点歪的邪的,行不通了,只有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致富才能赢得群众的…  相似文献   

16.
“我妻子是在工作中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怎么就不能算是工伤呢?”一审法院判决后,李阳在上诉时这样问法官。  相似文献   

17.
刘希 《公民与法治》2012,(19):51-51
跟朋友出去钓鱼,还没走出两里路,新买的摩托车就罢工了,朋友陪我找了家修理店,看一时半会修不好,我就对老板说:“可能是车胎轧了,先放这里行吗?我忙完事情再回来取。”老板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鄢烈山 《政府法制》2012,(30):20-21
“永州妈妈”唐慧说:“我们当地政府、公安都知道我是被媒体关注的人,可是为什么还把我搞进(劳教所里)去呢?我想他们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出来。”只要想一想,从2006年唐慧为解救女儿报警至今,此案历时已5年多,她先后上访被“抓”已有4次,其间并不乏《凤凰周刊》名记邓飞这些媒体人的关注;再回顾一下唐慧被劳教后,永州公安局官网原先对网友质疑的强硬态度,便知唐慧此言说得很实在。  相似文献   

19.
案里案外     
章挥 《江淮法治》2012,(2):23-23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遇着一位春风满面的阿姨。上车一见面就向我问好,握着我的手,说说江阴的变化,问问我的健康,聊聊她的近况。我很感动。但却不好意思相问:“阿姨,你是谁?你知道我是谁?”聊到江阴法院站,她下车了,挥手作别时她说,“今天就说到这里吧;陪审员会议我可不能迟到哦”。  相似文献   

20.
潇洒走一回     
后你就自己坐公共回来好了。”我赶到小车班时,桑塔纳已经在“恭候”了,经理的姨妹也已经上了车,我一到,司机就开车上路了。车本来应该上环城路的、可“姨妹”让车拐到中山路穿城而过。我看看腕上的手表,觉得离开会时间还早,也没说什么。车进了城,三拐两拐去了人民医院,司机靠边停了车。“姨妹”说:“我进去找个人说两句话就出来,耽误不了多长时间,等我一会儿。”5分钟,10分钟,直到40分钟过去了,还不见“姨妹”出来,我着急了对司机说:“开会的时间就要到了,是不是先送我到公司去,你开车再回来接她?”可司机说:“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