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马的中国情结 从墨西哥城到秘鲁首都利马,航程6个多小时。与墨西哥一亿人口相比,秘鲁3000多万人口实在不算多。但秘鲁与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秘鲁全国大约有近十分之一的华裔华人,200多万。中国是秘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秘鲁的农产品、海鲜、矿石等大量输往国外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2.
菲尼克斯公司是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在中国的子公司,从一个小小的合资企业,六个人筹备起家,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由三个独资企业、一个合资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从六个人发展到一千多人,实现了100%的本土员工,100%的本土管理,没有一个德国经理。尤其是最近一年多以来,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优秀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应该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哪怕是像我们这么一个外商投资企业。  相似文献   

3.
今年元月3日至31日,笔者应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和朱拉隆功大学的邀请去讲学,主要是讲我国壮侗语族八个民族与泰国泰族的渊源关系及文化。此外,前者还出了一个题目要我讲讲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认同感。行前我做了准备,写好了讲稿。在泰国一个月时间,主要是住在玛哈沙拉堪市和曼谷市,各住二周,也抽空到其它府走走,遇到了不少泰籍华人,其中有老朋友,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回来以后,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写了这篇中国人与泰国华人认同感的文章。笔者此次访问泰国接触的人几乎都是知识分子,跟他们交往多了,成了朋友,他们会告诉我,他们有华人血统,他的祖上第几代人,要么是父方,要么是母方,甚至父系和母系双方都是中国人。在笔者接触的知识分子中,百分之六七十是这种状况,与我1986年和1993年访问泰国时接触的知识分子情况相似。原来现在泰国的华人约有600万,其中华侨约21万多人,其余是已加入泰籍的华人。早在宋末元初,也就是12世纪下半叶,开始有成批的华人移民到泰国,由于这些华人移民吃苦勤奋,很受泰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早期到泰国的移民都是单身汉,到泰国后娶当地女子为妻,天长日久也就本土化了,融入泰人社会。七八百年的时间,也有三四十代人了,要从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4.
广东菜简称为粤菜,在海内外影响很大。粤菜在加拿大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广东人移民到加拿大开设粤餐馆。华侨华人在加拿大传播粤菜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粤菜传入加拿大,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后一个阶段,粤菜在加拿大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当代,加拿大新华人高度重视粤菜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经营方面采取了各种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凭祥市地处中越边境,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是广西的重点侨乡之一,下辖四个镇,人口10.3万多人。其中归侨2200人,侨眷5500多人;凭祥籍华侨、华人有3500多人。此外,还有不少流动人口,仅从广西和外省华侨农场到凭祥从事边境贸易活动的越南归侨就有1000多人。  相似文献   

6.
方翊霆  徐中意 《八桂侨刊》2023,(2):80-87+94
从19世纪中叶起,大批中国移民抵达拉丁美洲,秘鲁是最早一批接收华人移民的拉美国家之一。该国的语言政策受宗教运动、政治转型、民族构成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反过来可以影响本土居民对外来文化的看法。从存在主义视角来说,初至秘鲁的华人是被边缘化的“他者”,地位低下。为改变原本受歧视的状态,华侨华人通过两条纽带塑造自身形象,尽力融入主流社会,这两条纽带分别是以宗教皈依为代表的族群外纽带和以社团关系为基础的族群内纽带。族群内外纽带在双语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并在此文化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交互作用。在吸纳外来移民的过程中,秘鲁的语言政策也适时更新,语言政策与不同族群间的文化交流之间是一套周期性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是“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凡是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侨刊乡讯”。的确,中华民族历代都有一些人走出神州大地,迁徙到世界各地。目前,分布于海外的华侨、华人已达Z000多万人。自so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华侨回国探亲、旅游、投资,海外华侨、华人的整体经济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在许多国家,华侨、华人已由昔日“默默的”少数群体变成为引人注目的和活跃的族群。相比之下,侨刊乡讯却较少被人注意,似乎是不登大雅之堂。然而事实上,它们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秘鲁华人社团的出现、兴起和演变以及秘鲁华人社团的贡献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9,(10):2-2
2009年10月1日。这一刻属于中国。60年,弹指一挥间。这个国家变化的速度与深度,已经令世界难以想象——从满目疮痍到繁荣昌盛;从洋货遍地,到世界工厂;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从世界的边缘走向舞台的中央……这是一段中国人书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中国人到东南亚去旅游,新加坡、马亚西亚和泰国往往会成为首选之地。这也难怪。因为那些地方比较发达,能令人感受到更多的现代气息。但如果是要对华侨、华人社团作一番考察的话,那么缅甸的仰光很值得一去。由于相对的封闭和滞后,仰光的华侨、华人社团反而保留得相当的完整,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多见的。目前缅甸的华侨、华人并无精确的统计数字,不过100万左右还是可信的。这在全缅总人口中,约占2%至3%。100万华侨、华人,居住在仰光的估计有20万至30万。全缅华侨、华人社团估计有400个左右,其中仰光占了近一半。所以,如果对仰光的华侨、华人社团进行一番探讨的话,那么就能够把握住缅甸华侨、华人社团的全貌了。一、历史的回顾仰光古时的地名有六七个之多,只是到了1755年,当缅王雍籍牙从孟族人手中夺得这个小镇时才将它定名为仰光。缅语的意思,“仰”是斗争,“光”为终结,其含义是纪念那次征战的胜利。正因为如此,所以仰光又有“和平之城”的称谓。其实早在雍籍牙夺取仰光之前,已有中国人流寓在那里,只是由于年深日久,未曾留下相关的资料。1824年英国人第一次侵缅,当时他们曾经画过一张仰光地图,上面就标有“中国码头”、“华人区”、“华人坟场”...  相似文献   

11.
钟树  李延 《台声》2000,(11):4-5
2000年 8月 26日,举世瞩目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德国柏林洲际大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世界 6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代表、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代表共 6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会场两侧高挂两条巨幅标语,分别书写“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一个统一繁荣富强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体现了大会的主题,表达了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呼声。这次大会是由欧洲华侨华人的民间组织——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倡议并主办的。这一倡议提出后,得到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积极响应。     中国全…  相似文献   

12.
老挝和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有着17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老挝的华人和华侨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估计有10余万人。一百多年前,巴色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华侨来到这里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现在巴色是老挝南部重镇,水陆交通枢纽。30多年前,这里有400多家商店,90%是华人开设的。琅勃拉邦的华人商店也有300多家,在老挝首都万象市的华人最多,约5万多人,占该市人口的30%。华人当中以广东籍最多,其中又以潮州人居多。华人与当地各族人民友好相处,感情融洽,对促进老挝的经济流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转眼间,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工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从一个初入社会、茫然懵懂的女孩,到现在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偌大的北京城生存,在平凡的舞台上实现价值,对我来说是人生不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联系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范围和规模有所扩大,主要通过侨汇、捐资、投资等方式与中国大陆发生经济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不少爱国华侨华人还是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其中主要有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各种形式资助抗美援朝战争、投资兴办企业、侨汇、捐助文教、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以发展贸易和增加投资的形式,更加积极影响到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对华侨华人经济的影响会迅速扩大,因而会出现双方向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接受外国留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象征。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在一批批华人青年远赴海外求学的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批批外国留学生。1982年,当时的四川大学接受了首批外国留学生。说是苗批,其实仅有两人,分别来自日本和美国,是国家教委安排的短期非学历公费留学生。从1982年至1985年间,来四J;;大学就学的外国留学生一直处于零星状态,四年总共仅有10来人。到了1985年,一方面是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日益增多;一方面是四川大学在中国西部的重要地位日渐显露国家教委将四川大学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妈祖信仰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传播的情况,分析了妈祖信仰在华侨华人谋求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一)增进华侨团结;(二)创办公益慈善事业;(三)寄托对祖籍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各种身份的中国人合计有50~60万人(包括华侨华人约30万,留学生、就学生和研修生10多万,非法居留者约15万人)。历史悠久是东北亚华社的第一大特点。朝鲜和日本,均是中国人抵达并定居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历史延绵两千余年。他们为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增进居住国与中国的多领域友好交往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二大特点是尚未当地化。在数十万东北亚华侨华人中,华人仅占15%,华侨仍占绝大多数。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朝鲜除外)、以华侨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传统的全日制华侨学校依然存在着并很具活力。以华侨为主体的华侨社团依然存在,并在当地华社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三大特点是祖籍地多样。与海外华侨华人80%以上祖籍地为广东、福建的总体情形相比,东北亚地区华侨华人祖籍则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且主要省区籍人士(如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人数比例相当;与台湾岛内联系密切是其第四大特点。日本华侨华人中,祖籍为台湾者占20%。韩国华侨华人,虽90%以上祖籍为山东,但各家各户几乎均与台湾岛内有着血缘、业缘、姻缘等联系。一、日本侨情...  相似文献   

18.
非洲侨情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有华侨华人共25万人左右,其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南非有7—10万人、马达加斯加6万人、毛里求斯4万人、留尼旺2—3万人、尼日利亚1万人。上述5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约占非洲华侨华人总数的90%;此外,华侨华人人数逾千人的国家有:肯尼亚有4000人、博茨瓦纳2700人、莱索托2500人、塞舌尔有2000人、埃及2000人、科特迪瓦1300人。其余还有20多个国家合计有华侨华人1万多人。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人文化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其形成的时间上尚存在诸 多疑问。本文试从华人民族的形成、华人社会的日趋成熟和华人民族意识的日益增长三方面 来分析华人文化形成的时间分段。  相似文献   

20.
曹琪 《今日上海》2010,(1):30-3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这是一段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字,同时也是一曲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能紧紧凝聚起每一颗中国心的激昂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