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课》2009,(2):18-19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目前美国的金融风暴,是资本主义一种特殊制度形式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作用的结果。由于金融管制的解除,没有了国家的密切监管,资本主义的金融部门就会出现内在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的典范,也是最早确立并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模式的典型。“三权分立”作为美国国家政治权力制度化的一种模式,其实质上是受到美国两大政党(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垄断和操纵的。一、两党垄断总统选举,控制联邦政府的行政权。美国是一个实...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刚刚开始,有着120年悠久历史的柯达公司就在美国纽约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据说柯达消失的原因是因为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的银盐胶卷没有了市场,因此胶卷的生产商也就寿终正寝了。但是这个理由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其实柯达公司的破产与其说是因为其不能适应市场或者技术的变化,还不如说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柯达是被美国式资本主义所淘汰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金融化是海外学者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对资本主义新发展的一个总结。但关于经济金融化的概念以及度量众说纷纭。本文尝试给出一个经济金融化的描述,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经济金融化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美国的数据来实证分析美国经济金融化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一般金融资本垄断到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的巨大变化,实行资本主义金融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继续深化。在意识形态上,仍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运行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资本统治劳动的新规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成为金融资本实施金融化的技术性原因。目前,垄断资本向虚拟金融垄断资本加速发展,从而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乏力,至今仍然没有结束低迷、走出困境的迹象,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发出预警,指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在这种背景下,西方政治极化、民主失灵、社会动荡、贸易纠纷、地缘政治危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危机暴露出西方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国外许多左翼学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结构性、系统性危机。一、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危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金融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空前尖锐,积累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不断累积,生产和资本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金融投机浪潮加剧了宏观经济不稳定程度,此起彼伏的国际经济冲突直接威胁着资本主义体系的稳定。总而言之,金融帝国主义正面临着包括经济衰退、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在内的全面危机。  相似文献   

8.
从2011年9月中旬开始,美国民众在华尔街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政治权钱交易。此次名为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活动迅速向美国其他城市和世界许多国家蔓延。从全球范围看,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应和着经济、社会、政治动荡相互激荡,愈演愈烈,发人深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江涌认为,国际金融动荡的常态化,世界经济低迷的长期化,预示着《金融资本主义正在穷尽其存在的一切理由》。  相似文献   

9.
夏珍珍 《世纪桥》2010,(9):46-47
在垄断资本主义盛行的美国,美国战后的共产主义运动就如同它的领导者美国共产党一样步履维艰,但作为目前美国最大的左翼党,美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道路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国际工人运动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战后和新世纪美国共产党因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一个政治家直面危机,大胆改革。整顿金融,复兴产业,救济失业者,增大穷人的福利,从而改善了整个国民的福利,罗斯福新政使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调整和改善,给市场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时,深刻认识和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吕薇洲 《党史博采》2005,(4):101-105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和“日本模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它们之间既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也在经济理论基础、社会历史背景、经济运行机制、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以及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体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各模式间的区别与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和政治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2.
宗寒 《学习论坛》2009,(1):27-31
西方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和腐朽性的本质表现.金融危机是投机资本运行矛盾深化至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金融危机是在金融帝国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又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武器.美国金融危机启示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确认识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和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工业发展早期 ,就已出现了公司并购现象 ,其后又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 ,但金融业的并购浪潮只有三次 ,尤其是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并购活动更是高潮迭起 ,并且具有许多新特征。可以说 ,美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并购的历史 ,每一次的并购活动 ,都把美国的经济金融推向新的高潮。一、美国金融业并购的三次浪潮1.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第一次浪潮。这次浪潮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集中和垄断初期。工业集中要求银行集中 ,进而也促进了银行集中。同时 ,银行业的竞争也引起了银行集中。在工业并购的同时 ,银行业的…  相似文献   

14.
王硕 《党的建设》2011,(2):60-61
6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东方战线,不堪“失去中国”的美国,带领西方阵营,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三管齐下,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15.
周淼 《唯实》2008,2(3):85-88
目前,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已在绝大多数国家中确立起来。但在资本主义形态内,发展中国家依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大的政治发展差距,依旧面临着资本主义民主稳定、民主维持和民主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胡莹 《求实》2013,(8):72-77
在垄断金融资本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与金融化具有共生关系。垄断金融资本借助金融工具来获取高额投机利润,进一步加深了"强资本"与"弱劳动"的对立。在过去的30年里,资本主义变化的特征通常被人们用三个词来概括;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其中,金融化是三者中的主导力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化的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化造成了经济停滞、债务负担、工人失业、世界经济危机和新帝国主义。伴随着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必要反思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没有提出过完整、系统的危机理论,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特点、发生机制,危机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经济危机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还是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梳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同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实际材料发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根本上说,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针。  相似文献   

18.
自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诞生后的一百年来,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并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关于帝国主义的研究也相应地向前推进并形成一些新的流派。其中,美国垄断资本学派在重点关注二战后帝国主义新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将帝国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基本特征概括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而垄断资本学派自身发展也呈现出既相互衔接又有所区别的阶段性特征,但其中始终包含着一以贯之的理论渊源、理论风格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杨斌《占领华尔街运动显示了美国人民的政治觉醒》一文认为,美国兴起的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次运动与以往的抗议活动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它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民主模式的核心弊端:金钱操纵政治。美国历史上像这样提出深远政治改革目标的社会运动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6)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与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虚拟化的"财富幻象"和投机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破产,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也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混乱。要消除危机,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而言,则需要在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站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以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