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是考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维度,而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寓所。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隐忧是:世俗化、理性化日常观念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虚拟化、物化日常交往遮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符号化、审美化日常消费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应对以上隐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回应日常观念中的合理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批判日常交往的物化倾向,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揭示消费主义本质,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日常生活的"灌输"。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问题"可以表述为中国社会的转型问题,即从一个前现代性(传统)社会转交为一个现代性社会.中国的现代性是从西方引入的,相对于西方而言,我们的现代性只是刚刚起步.而中国要步入现代文明社会,现代性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可见,研究现代性对中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在当代中国,既是一项正在进行而又未完成的事业与方案,又是一个有待建构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一是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二是科学认识现代性的价值二重性;三是确立现代性的整体性理念;四是深入挖掘自身传统资源;五是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阵营的理论家,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从另一视角对西方消费世界进行了一番新的阐释,他以批判性的言辞分析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弊端。鲍曼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指向主要有:以批判性视角认知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以批判性思维揭露消费活动的虚假性、操控性和诱惑性;以批判性口吻预测消费社会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消费主义的新隐忧和新危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与否定中,在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与追求中,极其深刻地指明现代性内源于现代生产及其资本的逻辑之中,处于历史的流变和矛盾裂变之中,存在于全球性的视阈之中。历史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化眼光,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形成了他关于现代性的辩证立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我们今天认识现代性问题、建构当代新现代性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发轫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现代性指引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追求现代性成长,表明现代性仍是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势,为当前社会发展指引着方向.然而,社会现代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警示我们不可盲目地对待现代性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应是必然的思维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成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胡满英 《学理论》2009,(30):77-78
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启蒙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哲学奠基,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和中心话题就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对人的自由、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成为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6)
在鲍曼看来纳粹大屠杀是现代性发展的产物,种族主义并非大屠杀的肇因,科层制与园艺文化的管理体制、受害者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生产中的道德盲视则是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背后都有着现代性的影子。现代性的思想实质是理性,理性战胜道德成为主导思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鲍曼对于理性、道德的解读与韦伯、涂尔干等学者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审视这种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思考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皓光 《学理论》2014,(3):46-48
犹太人问题是针对犹太人特殊的生存环境而产生的,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皆滥觞于对犹太人问题的思索,因而犹太人问题是理解施特劳斯学问的重要起点与环节。系统梳理了施特劳斯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见解,并将之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联系在一起。施特劳斯对犹太人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西方传统,同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社会的总体性视阈,既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维度肯定了现代性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作用,又以批判性的思维对现代化负面价值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与批判。这启示我们对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应采取辩证的态度。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给我们破解中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两难选择提供的明智未来就是建构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性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