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课题,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贵州民族地区问卷、座谈、访谈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贵州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接受、信仰情况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为贵州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要政治使命,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问卷、座谈和访谈调研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民族自治州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信仰、掌握情况和马克思主义被弱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处文化境遇和时代背景。从文化路径的维度分析,中国社会具有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路径、本土思想特色的民族文化路径和民众话语内涵的大众文化路径,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现实突破口。只有三重文化路径和谐共生、优化整合,才能构建起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大众化,必须综合考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外因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议从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理论创新、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大多处于边疆或边远的山区、高原等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对滞后,这些因素都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些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若要推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大力改善这些地区的经济、教育、民生状况,同时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但仍然可以从现实条件出发以理论与实践为两种路径为马克思主义有效引领民族地区社会思潮开辟道路。从理论创新路径着眼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对不同社会思潮加以严格区分以抵制各种消极思想和错误思潮;从实践路径出发必须将解决民族群众的民生问题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联系起来、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融入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意识形态多元化、传播者水平有限等问题。探索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建议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占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宣传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化队伍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其中既有善意的文化交流,也存在着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西方文化渗透不仅带来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和民族凝聚力弱化的问题,还威胁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底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传统文化的融合;巩固并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牢牢把握住文化发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话语作为一种政治分析和政治实践的方式,在本质上体现了政治理论、学说由思想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具体过程。90多年来党的话语的变迁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分析和解构党的话语的发展变迁,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陈锋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7):149-151,154
在民族地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坚持大众化理论宣贯与民族地区区域性特征、与为民族群众谋利益、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健全大众传播媒介、与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原则。应当转换话语传播媒介,建立全景式立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贯体系,积极探寻新鲜活泼、生动有趣的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话语作为一种政治分析和政治实践的方式,在本质上体现了政治理论、学说由思想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具体过程。90多年来党的话语的变迁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分析和解构党的话语的发展变迁,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就是理论被群众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就是其中国形态为中国民众所认可、接受、遵循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今天也面临着艺术理论的中国化、艺术语言风格的大众化、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艺术表现的生活化等诸多任务。为此需要引导艺术创作主体,加强艺术市场管理,注重学生艺术教育,发挥互联网艺术传播功能等,把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大众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可从地域、民族、文化等三个层面上开展讨论,其较低的认同度则根源于农村经济、民族文化、区域政治等多因素的影响。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保持高度政治觉悟,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等,成为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度的有效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手段落后以及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民族地区应该建立素质优良的基层队伍,营造通俗易懂的文化氛围,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营养和土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握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发挥血缘与乡土情结的凝聚作用,注重心理情感原则中“人情”的聚合作用,把握人文主义倾向的导向作用和发挥群体意识思维的“家国”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创制民族文化新的认同模式,强化文化符号认同,维护价值观念认同,推动理性的血缘族群认同和深化历史地域认同。  相似文献   

16.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从坚持理论指导、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机制、创新载体、营造氛围五个维度探析西南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和政治保证,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具有直接而深远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重维度"命题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论题的学理思考而生成的逻辑结论,即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推论出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整体性,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推论出的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现实整体性,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推论出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间的同质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面临毒品走私、传染病、自然灾害、突发性群体事件以及民族分裂分子的恐怖袭击等诸多问题。只有在立足于民族地区特点的基础上,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社会预警系统,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稳定机制,才能有效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该地区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团结、稳定成了大局。但是,少数地区仍有动乱。其深层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国外敌对势力外,我国深层民族问题还突出反映在文化上。解决民族深层文化问题,是当前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地区的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地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以再造民族地区文化新话语体系为关键,以挖掘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坚持"二为"的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