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2,(14):37
2007年7月,余秋雨来到黔东南,一周的文化之旅,让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人类精神价值的回归,黔东南提供了一种可能。隆里:互生和谐的文化孤岛隆里是人类互生和谐的文化孤岛,当今人类文明的最好典范。在隆里,历史本着和谐的思维,最后快乐地走向了和谐共生。一切军事冲突域政治冲突最后留下的都是文化成果,所以我们要以保护文化成果的方式来保护整体历史。这是隆里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袁尚勇 《当代贵州》2008,(18):53-53
隆里古城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边地军屯背景,经由600多年的强势传承,在贵州千姿百态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家园中,呈现出“汉文化孤岛”奇观。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到隆里考察时,盛赞隆里古城是“无法复制的汉文化孤岛”。  相似文献   

3.
正仲夏的午后,大雨来去匆匆,为炎热的天气增添了一丝清凉。沿着石板路从古色古香的清阳门进入,步行十余米就来到隆里古城。青砖白墙、兽脊灰瓦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翘脚凌空、风铃叮当作响的古城楼巍峨矗立,龙标书院、千户所、城隍庙、蜈蚣街、平水桥、状元祠、状元桥……一步一景,景景动人,记者仿佛穿越到了600多年前的明朝。隆里古城位于锦屏县西南,是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屯田戍边"的产物。明朝初期,360余名来自中原和江南九省的军人受命屯垦戍边于隆里,从此其后裔世代为兵,固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6,(12):I0002-I0002
隆里古城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是一座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  相似文献   

5.
杨宇峰 《当代贵州》2023,(35):18-19
<正>隆里古城历史悠久,文化故事和文物遗迹中,交织着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发展脉络。铛……一声清脆的锣响,标志着隆里古城的夜生活正式开始,居民们坐在路旁墙角,三三两两话家常,时而传出轻微的嬉笑声。岁月无情,于此却仿佛酿造了一坛老酒,历数百载岁月而悠久醇香。这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作为明王朝调北征南、屯田戍边的军事城堡,现在仍较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6,(12):66-67
隆里古城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是一座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数百年来,作为屯军后裔的古城居民的汉文化与当地苗、侗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当地少数民旅地区的"汉文化孤岛"。古城是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之一,2007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隆里古建筑群被列为  相似文献   

7.
<正>江化远老人身体力行地守护隆里古城、传承"孤岛文化",因为"这是一辈子看不够、呆不腻的故乡"。锦屏县隆里古城,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第六子朱帧率领大军镇压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侗农民起义后,在锦屏隆里设置地方军事组织——隆里守御千户所。中原九省汉族迁居于此并繁衍后代,在少数民居聚居地区保存了原有习俗和古城镇风貌,因此隆里古城也有"汉文化孤岛"之称。一位名叫江化远的老人,身体力行保护与传承"孤岛文化",并让其走  相似文献   

8.
邹宁 《当代贵州》2007,(3):49-50
青岩、镇远、隆里、郎德、堂安、旧州、天龙、西江都有值得去探究的建筑传奇,它们书写着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亘古诗篇。贵州的青山绿水间,那些古老村镇留给旅人的印象也许会一生不灭。  相似文献   

9.
梭戛生态博物馆再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欧洲新博物馆运动浪潮,在20年后波及到了古老的中国。其具体的表现之一便是在1995年由中国和挪威两国共同合作在贵州六枝梭戛兴建了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此后又陆续建起了镇山、隆里、堂安等三座生态博物馆,从而在贵州建成了一个生态博物馆群。1988年10月31日,梭戛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2000年7月,我首次造访梭戛,并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随后撰写了田野考察报告《矛盾的“文本”》。在这篇文章里,我首先描述了梭戛长角苗所创造并保存至今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文化,我把这些文化称之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23):26-27
清晨,上课铃还没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郊小学的班主任们就抱着一盆熟鸡蛋走进了一间间教室。然后,生活委员又把鸡蛋一人一个分到每个学生手中。不一会儿,这个热乎乎的鸡蛋就被送入口中,而剥下来的蛋皮则被放入统一配发的小碟,一起倒掉。许多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就此改变了。有了这个鸡蛋,一天的营养就有了基本保证。这一天的精力,也因此更充沛了。  相似文献   

11.
牵挂     
<正>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牵挂是人生符号,时时刻刻缠绕着人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缕灵感。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人一生的喜怒哀乐。牵挂,是一份缠绵,一缕相思。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勤祝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社会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之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长江航道局始终以满足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铸造了一座又一座历史丰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快速发展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温度     
教授的一群学生要离开教授毕业了,最后一堂课,教授把他们带到了实验室。皓首白发的教授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最简单的试验课,也是一堂最深奥的试验课,我希望你们以后能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堂课。教授说着,取出一个玻璃容器,又往容器里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进一旁的冰柜说:"现在我们将它制冷。"过了一会儿,容器端出来了,容器里  相似文献   

14.
县委书记安启洪说:"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中,我们始终遵循统筹规划,科学确定项目,使之科学合理,符合民意。事实证明,我县正深入开展的’一事一议’工作不仅顺乎了民心、合乎了民意,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而且树立了村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翊皓说:"一事一议"妙解农村发展难题,为农村改革注入了活力。自2009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在沿河实施以来,我们始终把群众期待和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坚持奉行"民生小事乃大事"理念,精心实施每一个项目,有效地调动了农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不断改写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邱胜 《当代贵州》2021,(13):24-25
春天,百花盛开,多彩贵州大地春意浓浓,遍地美景如画!看,油莱花开了,满目金黄香百里,一簇簇、一片片、一坡坡,金黄灿烂把贵州乡村打扮得惊艳壮美。看,梅花开了,艳丽而不妖,清幽而淡雅,苍古而清秀,美丽极了。看,桃花开了,一簇簇妖娆芬芳的桃花,抖动着千朵万朵绽放的花香,片片绯红。看,樱花开了,一枝枝、一团团、一树树,繁盛的花朵,绚烂了一片美丽的天空。看,李花开了,一簇簇花洁白相映,从这片梯田走上那片梯田,满枝的花朵像白雪。沐一缕阳光,闻一丝花香。贵州的春天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到处开满鲜花,徜徉其间,让人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我有幸作为联合军乐队总指挥,指挥了开国大典的军乐演奏。这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一我1938年到了延安,上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从此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鲁艺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晋察冀一军分区。一军分区就是杨成武的独立团,我被分在一军分区政治部的文工团,这个文工团叫作战线剧  相似文献   

17.
70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到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了最佳状态,但还是未被录取。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腰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小提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了琴盒里。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3,(4):3-3
<正>一件事可以影响一段历史,一件事可以开辟一个时代。1978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一年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党作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农一师阿拉尔市工会党支部把深入开展"两讲一树"活动,作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了"两讲一树"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提出了量化指标。二是按时学习,有序推行。重新完善和补充了学习计划,分解了学习的内容,在学  相似文献   

20.
赵锡永到玉溪市"调研",不着边际地讲一通,一位官员竟这样谈感受:"听了赵部长一席话,不是胜读十年书,而是为我们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户。"另一名官员马上补充,"何止是一扇窗户,完全是打开了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