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军 《理论前沿》2001,(18):18-19
党的先进性与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格格不入、根本对立的。但决不能因为腐败现象的存在就认为党已丧失先进性。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 ,正说明了党的先进性决不允许腐败现象的存在 ;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也正是为了保证和维护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当前 ,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权力缺少应有的监督 ,体制转轨过程中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 ,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法规落实不力 ,对干部违纪违规处理不严。因此 ,要通过党内干部监督理论创新 ,积极探索在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内以权力制约权力 ;反腐败领导体制创新 ,在省市县三级实行同级监督 ;反腐败制度创新 ,使反腐倡廉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反腐败机制创新 ,使党员干部不能也不敢腐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的推进 ,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腐败现象一定会大大减少 ,我们党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党。  相似文献   

3.
2000年是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反腐败工作目标的关键一年。如何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1997年“5·29”讲话中 ,根据党内存在腐败现象的客观情况及其特点 ,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这是目前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 ,是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教育教育是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要着眼于教育 ,在提高他们的素质上下功夫。党内目前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所以…  相似文献   

4.
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三支部学员,结合党建课的学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就如何消除目前党内严重存在的腐败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多种对策。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要根本消除党内的腐败现象,必须做到:第一,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不仅决心要大,态度要坚决,而且要从重从严惩处。第二,要把消除腐败现象的重  相似文献   

5.
在党内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来势凶猛,严重腐蚀着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损害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危及党的生存,对党的执政地位构成现实威胁.反腐败不但关系到国家是否改变颜色,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先后三次在全党开展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反腐败的斗争,但是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究其原因,除了主客观上的诸多因素以外,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党内监督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除了要抓阶段性成果以外,更要花大力气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从而使各类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持久、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7.
扼制腐败现象,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腐败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强调指出,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是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无序状态,是腐败现象产生的条件;党的思想建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反腐败斗争总的思路应该是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既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分阶段进行,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改革开放全过程都要抓紧反腐败;反腐败斗争必须服从于党的路线和国家经济建设;反腐败斗争要运用“两个手段”,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反腐败斗争要突出重点,从党内入手,从领导干部抓起;反腐败斗争要取信于民,要依靠群众,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向全党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遵循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反腐败斗争放在了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彻底消灭的。因此,正确认识腐败现象的表现,深挖腐败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党的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现象的经济学思考郭毳,董玉梅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方针和行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开展反腐败的斗争。但这些年来,腐败现象却有增无减。如何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经济学的分析和思考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始终存在腐败与反腐败的尖锐斗争。当前,腐败现象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地侵蚀着党和国家的肌体,阻碍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毒害着社会风气,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8月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所说:“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大业。”因此,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的严重性有一个深刻而  相似文献   

13.
党内监督是执政党内部的一种自身监督,关系着执政党的兴衰存亡。只有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确保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略论期权腐败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权腐败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内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新特点。它向我党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又一个新课题、新挑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期权腐败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是期权腐败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二是期权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三是遏制期权腐败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邓小平同志反复重申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4页),“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同上第327页)党中央作出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但在反对腐败的斗争中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发展市场经济难免产生腐败现象,担心反腐败  相似文献   

16.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趋势为何难以有效遏制,反腐败的信誉度也还不够高。关键在于社会对腐败与反腐败的价值导向上。腐败成本低,收益高;反腐败成本高,廉正收益低。因此,要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成效,必须加大腐败成本,提高廉正收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党内监督的力度,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在孳生与蔓延,这固然与党内监督机制的不够完善有关,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对社会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是腐败现象滋生与蔓延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党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和根本,但党内监督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舆论支持,离开了社会监督,党内监督就会失去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监督要有党内监督和法律作保障,其监督权利要通过法律及党的政治力量来实现和加强。"一手抓党内监督","一手抓社会监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和根源上杜绝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党内不正之风仍然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单位和个人不当交易行为时有发生,反腐倡廉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要通过学习贯彻党章,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要加大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的督查力度,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反腐败斗争现状 ,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这有助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党内的腐败现象 ,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信心 ,激励大家的共同参与意识 ;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有助于党的纪检监察工作有的放矢 ,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20.
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什么腐败现象 ,特别是重大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 ,而且具有攀升之势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和国家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的一项长期任务。坚持反腐败斗争更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