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戏楼铸辉煌———湖广会馆弘扬民族文化侧记张亚军提起散布在京城各处林林总总大大小小上百家会馆,就不能不说说宣武区的湖广会馆,这个有着19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人文景观于1996年6月全面修复后,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戏曲精品,振兴戏曲艺术,普及戏曲知识...  相似文献   

2.
东水门     
《红岩春秋》2020,(5):F0002-F0002
东水门位于渝中区东水门上巷、东水门下巷与芭蕉园之间,因地处重庆城正东,故名东水门。现存城门和城墙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东水门与长江对岸的龙门浩相对,过去有"东水门,正对着,鲤跳龙门"之说。城门门洞为双券拱,宽3.2米,高5米,进深6.7米,城门上的城楼已不复存在。清代所建的湖广会馆、江南会馆、广东会馆、齐安公所,坐落于东水门城内。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广会馆修复纪闻马铁汉1994年12月9日,中共宣武区委、宣武区政府决定将湖广会馆列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目前,这座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会馆正在修复中。为使读者对其有所了解,我仅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情况撰成此文,呈予读者...  相似文献   

4.
清朝取代明朝后,连绵一百多年不断移民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新一轮大规模移民也是在连年战乱后发生的。明军、农民军、清军以及吴三桂叛军,先后在四川作战,天府之地成为厮杀战场。加之天灾肆虐,致四川田土荒芜,人口大量减少。康熙二十年(1681),据推算全川人口仅有50多万。康熙七年(1668),四川巡抚张德地建议鼓励湖广等外省农民入川落籍开垦(葛健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第398-399页)。从而开端了外省向四川移民的运动。与明朝不同,清代的移民主要是政府政策引导下的自发移民。“三藩之乱”平息后,清朝政府再次颁行移民政策,在优厚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人物简介黄宗汉,1931年10月生,著名文化活动家,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致力于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曾主持建造大观园,策划修复了湖广会馆、天桥乐茶园等一批文化遗址和文化景点。因为其贡献突出,1995年,黄宗汉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会馆掌故北京城内,特别是外城的前门、宜武门一带,过去存在不少会馆。明清以来直到近代,很多知名人物的活动都与会馆有关。明朝一代良相张居正,他的故宅是全楚会馆;而清初学者朱彝尊,在编纂他的北京史专著《日下旧闻》时所居住的古藤书屋,就在顺德邑馆之内。近代史上著名诗人、思想家龚自珍的故居,在宜外上斜街番邑会馆;而那些在  相似文献   

7.
正位于重庆市荣昌区远觉镇的南华宫,是一座历经了300多年风雨的古戏楼,它的建立与"湖广填四川"移民历史有关。清初,因外地移民、经商客户逐年增多,为了安全、互利、娱乐,移民开始按照原先的地缘、血缘关系建立社会组织——会馆。会馆多以宫、庙命名,包  相似文献   

8.
《红岩春秋》2014,(8):29-29
正6月以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组织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大型采访活动",在重庆和湖北屡掀热潮,影响全国。这是今年以来,两报最接地气、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是献给3200万父老乡亲和重庆直辖17周年的大礼。"湖广填四川"起于元末与明初的洪武大移民;到了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达到高潮,迄今已经600多年。这是一次先由政府主导,后成政府倡导与民间自发相结合的移民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魏源作《湖广水利论》引用"湖广填四川"民谣,  相似文献   

9.
周勇 《红岩春秋》2006,(3):21-23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一次在元末明初,一次是在清代前期。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是一次先由政府主导,后成政府倡导与民间自发相结合的移民运动。它合理地分布了民族、人口生存的空间,使长期陷于战乱与苦难中的“天府之国”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走向复兴,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准备了条件,从而对后来四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湖广”原指元代所设“湖广行省”(含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贵州一部分)的简称。到明代,“湖广行省”分为广东、广西、湖广三个布政司(省)。这时的“湖广布政司”辖今湖北、湖南之地,习称“湖广”。明末清初迁往四川、重庆的移民主要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甘肃、江苏、浙江、贵州和云南等十余个省,尤以湖南、湖北为多,故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称。再加之清朝政府以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为湖广移民入川的主要集散地,因此今天四川、重庆土著居民大都以“湖北麻城孝感”为祖籍。对于今天的川人、渝人而言,“湖北麻城孝感”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成为重庆和四川移民祖籍的代名词。重庆又是“湖广”移民进入四川后定居、繁衍、创业的重要地域,也是再向全川扩散或“二次移民”的“中转...  相似文献   

10.
吴氏民居     
正"湖广填四川"时,江津真武场是客家移民中心之一。这里有不少古建筑,气势雄阔,结构宏伟,布局精巧,风格多样。客家人定居下来后,在此修建了不少同乡会馆。其中,吴氏民居就为客家人吴泽俊所修。吴氏民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支坪街道真武场社区灵官祠居民组,始建于清代中期,是一栋欧式风格住宅,占地面积200平方米。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抬梁式架梁,有仿木结构牌楼式门墙,四柱三开间,中间有一神龛,还有卷棚翘檐,棱形花窗多扇,残留有六棱形鼓镜式柱础。房屋多有破损,经过维修,现有两户居民在此居住。  相似文献   

11.
李敏 《红岩春秋》2015,(4):75-76
近10年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研究成为学术界热门话题,特别是"麻城孝感乡移民现象",在川渝地区民间修谱热潮中,格外引人注目。笔者从事麻城地方史志工作近30年,也曾遍查与这一段移民历史相关的文献资料,所获寥寥。没料到近期在麻城市档案馆查阅麻城革命歌谣资料时,却意外发现了两首"走四川"民歌:《跟干哥》和《思情郎》。民歌记录原生态社会生活这两首民歌,是1958年冬至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湖广总督府坐落在古武昌城望山门和文昌门之间,即今解放路南端武昌造船厂内。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到光绪三十七年(公元1911年)的266年间,先后有100多位总督在这里执篆理政。  相似文献   

13.
可能没有一块地方,曾倔牲过那么多作家、学者,他们在那里写过那么多作品。这地方就是宣南。北京城区宣武门南,明代原有宜南坊、宣北坊等四个坊,清代以来就渐渐把这一带称为宣南了。宣南原是北京的老城,  相似文献   

14.
尹钧科 《前线》2010,(1):63-63
<正>宣武区区委宣传部、区档案馆、区图书馆等部门,在深入研究宣南文化的基础上,继完成"北京会馆文化"课题之后,又推出了由著名学者侯仁之、岳升阳主编的力作——《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在学界、专家中引起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5.
邮政局巷     
何智亚 《红岩春秋》2020,(3):F0002-F0002
邮政局巷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太平门顺城街的一条支巷,与普安堂巷相连,靠近太平门。清末此处建有邮政局,1938年国民政府邮政局在此营业,故此得名。清代修建的山西会馆位于邮政局巷22号。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反省院设于原山西会馆内。重庆解放初期,反省院七栋房屋被西南民政部接收。1954年,西南转业建设委员会重庆接送委员会将此处房屋作为接待站,用于接送过往重庆的复员军人和荣誉军人,后交由重庆市民政局使用。1959年至1961年,此处作为盲流人员收容所。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宣南,是当时北京乃至全国知识、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士人文化构成了宣南文化的主体,而存在于宣南的众多会馆,就是形成这一文化的摇篮和重要载体。今天的宣南会馆,折射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会馆也叫试馆,提到这个名称,人们往往很自然地把它与科举考试联系起来。明清时期,北京作为首都,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国科举考试的中心。据统计,明朝在北京举行过七十多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二万二千多人。清朝举行科举考试一百一十多次,录取进士二万六千多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则是考中者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在各省举行的乡试中被录取的举人,从…  相似文献   

17.
玉台镇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市东南45公里处。因场镇四周峰峦起伏,山下清泉蜿蜒,每至清晨,云雾环绕,形如玉带,加之场头有一戏台,其壁如玉,故名玉台。经明、清3次扩建,遂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街道。当时修建的江西会馆、湖广会馆为玉台镇增添了无尽的风韵,成为阆中市、南部县、仪陇县3市(县)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流通地。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自己青年时期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根据推测,在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前,他应该已经接触过北京有关报刊上所刊登的《宣言》译文;根据有关回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应该读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宣言》和《国民》杂志刊载、李泽彰翻译的《马克思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两种版本;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拜访陈独秀时,很可能通过陈独秀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正在核校过程中的《宣言》全译本.陈译本《宣言》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曾多次认真研读,受到深刻影响,以致毛泽东在日后的回忆中均强调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是陈译本《宣言》.  相似文献   

19.
田雯抚黔     
民国《贵州通志》宦迹志将田雯列入专记,清代二百六十多年间,宦黔者不知凡几,列入专纪的只有十八人。他是怎样一个人,在贵州到底有些什么建树呢?田雯的传记,《清史列传》没有,《清代七百名人传》也没有,只《清史稿》在《文苑传》中有两百余字,而且是附于王士禄传之后。但站在全国的角度、从整个清代的历史来看田雯的贡献,他对贵州的影响不小,民国《贵州通志》宦迹志将他列入专纪。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上》这首优秀的革命歌曲曾激起千万人的爱国热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呼声和号角,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作者是张寒晖。他是河北定县人,1929年从北京艺专戏剧系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41年8月奔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等职务。《松花江上》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