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追求的一种现实社会目标,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消除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但它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和一系列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与快速发展的制度。参与者利益上的博弈要求建立相关制度来保证和谐状态的达成。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从多方面加强所需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孙晓晖 《桂海论丛》2007,23(4):61-6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实施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需要从改革和稳定两个方面入手建设制度体系,并在动态发展中调整、优化和完善制度体系。要以科学改革观统领改革并完善制度,做到“六个完善、一个深化”;要以科学发展观维护稳定并强化制度,做到“一个提高、八个强化”。  相似文献   

3.
《小康》2006,(12):3-3
这是一个“大”制度建设的年代。在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家也将战略的重点从效率转向了公平,从经济建设转向了社会建设。于是,建设和谐社会被提到中国政治的最高议程,国家的各项政策也逐渐地开始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譬如,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又譬如,政府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就业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回看结束不久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成为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的政治概念,民生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对民生的重视也通过对制度的强调得到体现。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必须加紧建设…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箴 《湖湘论坛》2005,18(1):41-4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 ,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明确提出来 ,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从和谐的角度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指向;科学发展观注重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安定有序的辩证统一、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孙海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0):27-28
在推进大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让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充分表达,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要素。完善社会协调机制,构建利益诉求机制,关键是法律、制度和社会组织资源,着眼点是拓宽和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7.
李云涛 《世纪行》2007,(8):115-115
“有为才有威”,这是任政协主席职11年之久的宜昌市政协主席李泉常讲的一句非常质朴的话。在新形势新下,如何进一步转变政协的工作方式来适应新的任务,如何使政协“顺势而变”变被动为“主动而为”,宜昌市政协提出了建设“责任政协、效能政协、亲民政协”的工作定位,使政协工作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主题结合的更紧密,与人民的要求贴得更近。  相似文献   

8.
文炜伍 《公安研究》2007,149(3):14-18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做好治安管理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2006年末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抓住基础建设这个龙头,以业务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努力实现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要从三个层面上再提高认识 1、文明单位再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来,由“三位一体”提升到“四位一体”,这标志我们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理论层面提升到社会制度层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杨继宏  吕春 《人权》2008,(4):54-5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全党、全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从以上可以看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一项新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保障的制度构建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的话题很多,本文仅以“残疾人保障的制度构建与社会和谐”为主题,简述三个相关话题:1.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理解残疾人保障;2.如何从本质上理解残疾人保障与社会和谐;3.如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推进残疾人保障。一、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理解残疾人保障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  相似文献   

12.
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之后.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专题研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和谐社会已经开始从价值理念层面向制度政策层面转化。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之后,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专题研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和谐社会已经开始从价值理念层面向制度政策层面转化。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玄玉姬 《新东方》2008,(9):39-4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依法行政”。这就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实现途径。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实际上已经指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建立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框架,实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谐关系系统,法通过对这种系统诸要素的调整来实现社会和谐。发挥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积极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做到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构筑良好的法律制度;坚持依法办事等。  相似文献   

16.
蹇庐氏 《今日浙江》2006,(23):47-4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近25年来中央全会首次研究社会事务。会议核心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将和谐社会制度化的文件。这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它具有非凡的普世价值。“和”与“和谐”,是那么的宝贵——当代国际关系的“和而不同”、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共同构建“和谐世界”,都离不开一个“和”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伟大的制度需要伟大的落实。伟大制度的普世价值是在落实中显现的。在制度“出台”“、落…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思考》2007,(9):2-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徐兰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82-18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两个重要理论。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伦理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军 《前沿》2010,(7):179-181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它以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在这个生态共同体中,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使自然获得应有的“权利”和道德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环境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多么诱人和美好.她祥和、文明、有序。不论是从纵的层面来说,还是就横的角度而言,能够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之目标的.是需要勇气和智谋的。胡锦博总书记于今年2月19日在省都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其第三条目中,专门设了一个段落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