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4=□”. “□+□=9”。 看似简单的两个式子,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9,后者却有许多组正确答案。从教育的观点出发,虽然很难说哪种教法比较好,但就“许多组正确答案”这点而言,后者的观念确实和现实世界比较接近。在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时,最重要的往往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在通过不懈努力寻我“属于自己的答案”的过程中,你或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5+4=口”,“口+口=9”。看似简单的两个式子,其实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9,后者却有许多组正确答案。从教育的观点出发,虽然很难说哪种教法比较好,但就“许多组正确答案”这点而言,后者的观念确实和现实世界比较接近。在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时,最重要的往往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在通过不懈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的过程中,你或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教学一得     
一、作业要求要活。教师在作业要求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来,让学生去自由选择。 二、作业答案要活。教师要坚决摒弃布置那些“答案惟一”的作业。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应当允许多种答案并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相似文献   

4.
若干年前,我看过一则报道,说是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答案。来稿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相似文献   

5.
高考政治试题第一题的指导语,1989年为“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1990年起改为“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今年仍然如此。笔者认为,这一改动后的指导语的指向,与各题的实际并不完全相符。现将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点浅见分述如下: (一)指导语中“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与改动前的“正确答案”(或第二题指导语中的“符合题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8+1=?有两个答案:一是数学答案等9,二是中文答案等九。本文的“八加一”则另有一个答案——“酒”!“借酒消愁愁更愁”,可喝“八加一”的酒,确实还真能解愁。天柱县石洞镇不少农民深有体会地这么说,更有村民大倡特倡有困难就请“八加一”解愁。万世奎的绰号叫——“八加一”。他是天柱县人大代表,石洞镇坪地村党支部书记。小时仪.占...  相似文献   

7.
记得小时候常常问自己一个好玩的问题:当女孩儿好,还是当男孩儿好?回忆起来已经不能肯定当时的答案了,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可以想象的情景是一会儿觉得作女孩儿好,一会觉得当男孩更不错,总之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心像一只小鸟,扑扇着翅膀,  相似文献   

8.
复习题及答案要点: 一、填空 1.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2.科学发展的水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二、选择(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内划“√”。) 1.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对大多数的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处在一个全球化的领导职位上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你将你的答案与非常了解你的人的答案进行对比,可以作为一种检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关于历史周期率问题,早见于1945年的“窑洞对”(又称“窑洞之问”),并且当年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即民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即党的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的提出有其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和要求,也有着内在联系。民主监督是解决“窑洞之问”的外在因素,自我革命是解决“窑洞之问”的内在因素,两者有机协调共同促进“窑洞之问”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答案”具有历史性贡献:一是丰富和完善了民主监督思想并为其找到了有效路径——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将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结合起来,是对解决“窑洞之问”的整体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走在城市的街道,询问每一位居民最想居住的地方,答案是新区;询问每一位居民最不想入住的地方,答案也是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相矛盾的答案?“除了入住成本高,商业配套设施缺位,生活不便是关键原因。”谈起很多城市新区建设人气不旺,省政协委员吴水林如此释疑。  相似文献   

12.
现在给你两个答案:第一,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第二,确立目标,全面发展。你选择哪一个?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个答案。  相似文献   

13.
评分说明: ①填空题在所填内容正确的前提下,个别文字与答案不一致或有遗漏时,仍可给分。但年代、数字和命名称号等不得有误。②选择题每一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选择错了的不给分。选择两个以上的,即使其中包括正确答案也不能给分。③三至七题,要求紧扣题意,论点正确,简明扼要,不必展开和发挥。凡基本论点模糊,离开试题要求漫天撒网,或离开试题要求死背硬记,虽有答案要点字句而没有真正理解的,给分时要相应减少1—2分。  相似文献   

14.
<正>"争鸣"栏目的话题答案,尽在"争鸣"文章之中,读者应自我领悟;地方人大给"争鸣"话题出答案,没有权威,但编辑可"画龙点睛"。"争鸣"栏目讨论的话题,往往是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无法找到明确答案,或者是在人大工作和法治实践中做法和观点不一的话题。既然是争鸣,必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权威的解读,也就无法给出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李抒望 《当代广西》2004,(12):39-40
今天,我们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究竟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什么?答案无疑是结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当然也是结论性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首先应该缅怀的是,这位杰出的总设计师究竟为我们设计了什么?答案无疑是结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这一设计的主题何在?答案当然也是结论性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一、在每一小题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它前面的字母填入左边的括号内。 ( )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相似文献   

18.
政治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对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持什么态度,一个好的政治教师不能只从试卷中找答案,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心灵中找答案。要找到学生心灵的答案,让学生自愿地向教师敝开心灵的窗户,主动地和教师说悄悄话,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必须向自己提出这么几点要求:①相信他们,平等  相似文献   

19.
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我在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定向点拨。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要求的目标是提问前设计好的答案,或者说是最佳答案。教师在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答案,怎样给以引导。当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出现离题现象时,如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答非所问等,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答案。 发散点拨。有些问题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个正确答案,要点拨学生发散思维,能举一反三,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1+?=幸福—尽管答案会见仁见智,但每个答案的背后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朴素愿望。以下是观察记者的调查实录—幸福是多赚钱,孩子好好念书刘廷辉安徽籍在杭打工者Q(问):幸福是什么?A(答):每天开开心心的。做梦都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