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色中华》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报刊,登载了大量反映民生建设的资讯,这无不体现苏区政府为民务实的宗旨以及对民生工作的重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挖掘《红色中华》报的民生建设实践,加强对中央苏区民生建设的研究,切实学习苏区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经验,对当今党的民生建设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秋风渐起,吹卷落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自1934年10月3日,在《红色中华》报发布《告全苏区民众书》以来,战略转移的各方面准备工作正在紧张万分地进行。作为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领导成员之一的周恩来,仍像往常一样神情稳重地频频巡视要去的军政部门。其实,近来他的心情一直处在焦虑之中。作为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的四大红色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凡 《世纪桥》2009,(4):49-51
从1929年到1935年,在江西苏区先后出版的报纸、刊物约有200种。其中《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报》、《斗争》是江西苏区的四大报刊,它们的最高发行量曾达到12万份。  相似文献   

4.
正苏区时期,能在中央苏区以至全国苏区第一大报——《红色中华》报上,一展风采并屡屡留下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及和听众观众现场互动记录的高层领导,唯有毛泽东一人。梳理这一独特现象,有助于了解毛泽东在瑞金时的真实处境与作为,以及他在苏区人民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5.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瞿秋白早在上海养病期间便发表文章,对其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到达瑞金后,瞿秋白任红中社社长,主编《红色中华》报。他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善了《红色中华》报的实际工作,目标性更强,办报方针更明确,新闻业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红色中华》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它在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毛泽东为《红色中华》报的创办、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为《红色中华》的创办积极筹措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为了宣传大会的召开情况,扩大影响,红色中华通讯社于大会召开的当天成立。会后,根据新成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工作需要,《红色中  相似文献   

7.
刘栋梃 《党史文苑》2023,(12):53-54+57
<正>李井泉是位受人尊敬的江西籍革命家。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人民军队从事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较多,也指挥过不少有名的战斗:1932年3月,他率领红军独立三师攻下寻乌城,轰动赣南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对这一仗作了特别报道;1938年3月,李井泉等率领八路军120师358旅击败日军,收复晋西七县城。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14,(1):F0002-F0002,F0003,F0004
正创新研究,成果丰硕长期以来,中心搜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如《红色中华》《斗争》《陈诚文库》《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国民政府公报》《苏区工人》《苏区教育资料汇编》等珍贵文献,建立了苏区文化数据库,并正在建设中央苏区研究信息平台。特别是自2007年获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础以来,中心围绕学科研究方向成功中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0余项,  相似文献   

9.
《红色中华》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又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这份红色报刊在中央苏区到底出刊到何时?有些同志根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影印出版的《红色中华》合订本提供的资料,断定《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只出刊到1934年10同3日,它在中央苏区的最后1期是第240期。  相似文献   

10.
<正>宁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点,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有"苏区乌克兰"之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中华》是当时中央苏区发行范围最广、发行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红色刊物。我们可以从《红色中华》对宁化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特色凸显的报道中感受到当时宁化在中央苏区的影响和作用。一、中央苏区县随着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称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报刊监督对中央苏区廉洁局面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在众多报刊中,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红色中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苏区的喉舌",《红色中华》在对贪腐浪费、官僚主义等行为揭露批评的基础上,整合多种反腐败措施,构建廉政文化,促进了中央苏区廉政局面的形成。《红色中华》反腐败的举措对于当今社会的舆论监督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连花 《党史纵横》2014,(12):28-30
正《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第1份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份报刊。毛泽东对这份报刊的创办、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刊阶段,他亲自为《红色中华》挑选了首批编辑,引导报刊确定正确的宗旨、任务,并为其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报社的成长阶段,他又密切关怀和经常指导报社的各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亲自为《红色中华》撰写了大量稿件,阐述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3.
73年前,也就是1933年1月7日,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报第三版左下角刊登了一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短文,悼念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的张人亚。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张人亚逝世的讯息却一直不为他的亲属、包括其父  相似文献   

14.
<正>1931年10月,胡耀邦来到湘赣苏区首府永新县担任湘赣省儿童局书记一职。在新的岗位上,他忘我工作,积极推进儿童团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创办并主编《红孩儿》报,组织全省儿童团总检阅,重视和狠抓苏区儿童教育,动员儿童慰劳红军,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工作,受到省委和苏区干部群众的嘉许,  相似文献   

15.
朝东 《世纪风采》2020,(6):21-24
瞿秋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创始人之一。从在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担任《新青年》季刊主编起,他在大革命时期就先后编辑、主编过《向导》周报、《前锋》月刊及《热血日报》。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党的地下报刊的首创者、领导者。在他倡导下,党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斗争》等一批重要报刊,在党的新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6.
党史知识     
《湘潮》1993,(8)
类别____《新中华报》《新中华报》是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华》报,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初期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五日刊,报刊出版序号与《红色中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介绍1933年5月17日,《红色中华》第80期第1版在《反对国民党残暴的白色恐怖》栏目下,刊载《在严重的惨败中国民党飞机轰炸苏区和平居民》一文,披露1933年5月13日上午国民党出动6架飞机轰炸博生县城,5月15日又出动3架飞机轰炸瑞金和散发传单。文章配发漫画《敌机轰炸博生县》,画面以写实的手法,绘制了6架飞机  相似文献   

18.
寻找毛焕章     
正傅连暲(1894-1968),福建长汀人,一代名医,曾任长汀福音医院院长。1933年春,在毛泽东的动员下,他将医院的全部设备和药品迁往瑞金,并建立中央红色医院,任院长。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发表专题文章《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称赞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傅连暲于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卫生部副部长等职,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曾在回忆录中提及一位名叫毛焕章的老乡,他们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3年5月17日《红色中华》第80期第1版。该版刊发了《在严重的惨败中国民党飞机轰炸苏区和平居民》的报道。报道指出:"十三日上午,国民党派了六架飞机往博生轰炸,十五日又派飞机三架飞来瑞京,乱丢炸弹……这个事实已足以揭穿国民党飞机所散的反动传单上‘把枪口对准日本鬼’,‘中国人救中国’这些谎话。"在报道中配有一幅《国民党飞机轰炸苏区和平居民》漫画。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