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铁路巡警警费有“省筹”与“路筹”两种形式。按照清廷巡警部的设计,铁路警务由各省巡警道负责,铁路巡警也大多是在地方督抚及铁路督办的运作下成立。各省铁路巡警警费来源多样,有省款拨付、铁路运费加价、铁路余款拨付、裁撤绿营费用改充等。在清末举办新政的大背景下,各省警费支绌,铁路巡警也未能完全设立。邮传部成立之后,虽尝试整顿全国铁路巡警,但邮传部并无相当权力与财力统一全国铁路警政,铁路巡警警费只能由各路“自行筹办”,铁路局与铁路巡警也形成了“路局出资豢养路警,长警出力巡护铁路”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时期,为解决危机所采取的改革。新政十年正好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新政的性质意见不一致,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清末新政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入手,通过研究清末新政的内容,从而评价新政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并从现代化的角度反思其中的教训:一是缺乏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改革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3.
朱秋菊 《学理论》2012,(1):103-104
随着清末新政在全国的推行,黑龙江地区的教育改革顺时而势地拉开了序幕。在这场空前的历史剧变的影响和推动下,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变化不同于科举考试《四书》、《五经》、八股文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模式,也不同于各民族所接受的以国语骑射为核心内容的旗学教育,而是一种以汉语教学为主,以普及近代科学知识为宗旨的新式教育体制。新式教育的推行促进了黑龙江地区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当代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邮传部是清末立宪中脱颖而出的新型部门,它的兴起以及它所制定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促使清王朝灭亡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通过分析铁路国有政策形成的原因试图对邮传部铁路国有政策的实施及盛宣怀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6)
清末时期,在驻藏官员张荫棠、联豫等人的领导下,清政府在西藏地区展开了一场旨在从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多方面改造西藏社会,抵制列强侵略,维护中央统治的新政变革运动。新政虽取得了一定成效,被视为西藏近代化的开端,但从整体上看,新政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最终失败。新政失败,主观上改革推行不力;改革背离实情,在政策上有极大的失误。客观上新政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援;西藏自然环境险恶,社会发展落后。  相似文献   

6.
清朝最后 10年间建立的警察与警察制度以及警察法规的确定 ,是近代中国警政发展的开端。尽管清末建警时间仓促 ,内容粗糙 ,却为以后中国警政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不过 ,在传统与近代化的夹缝间 ,清末警政也暴露出“名不副实”、“精神尚虚”的弊病 ,这也影响到民国时期的警政 ,并为其传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警察从发轫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从中国铁路警察的历史沿革、组织概况和管理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铁路警察由铁路兴起而产生,随着铁路发展而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催生了中国的近代警察制度,现代意义上的户政管理也在实践中逐步成熟。户政管理作为警察制度的重要职能,在清末民初的历次人口普查和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前期警力不足和水平低下,户政管理呈现出混乱状态,人口数据的准确程度不高,这一现象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9.
马雁 《学理论》2012,(3):44-46
清末新政框架下,地方自治兴起成为社会思潮。从法律领域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清末新政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推进是复杂的。这个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中实际上出现了双重制度化倾向,国家推进与地方知识的二次解读导致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复杂化,法律的实际运行无法回避地方性知识的二次解读。清末民初的地方行政法律改革中,国家制度化进程与地方重新阐释的进程并行,共同参与了地方社会秩序的实际建构。法律的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构成的法律体系,双重制度化并行共存的过程,形成了地方社会的多重制度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铁路巡警应该是一支专司巡逻勤务、装备精良、反应灵敏、机动性强的机动警力,一支能发挥攻坚克难尖刀作用的反恐怖、反暴力的专业警察队伍。铁路巡警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思想上重视巡警工作,加强硬件建设,建立工作规范和装备规范,推行阵地控制型巡逻勤务机制,增强巡逻民警的素质,强化盘查职能,提高民警综合执法水平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法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虽然目的在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也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的法律思想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清末司法制度变革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十年的清末司法制度变革,具有以日本为模式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司法机构新旧并立、以新统旧以及随宪政运动起伏而进退的特点,其原因既有清末法制变革观念、人才、财力准备不充分等客观因素,也与清廷政权以敷衍、保守态度对待法制变革有关.清末司法制度变革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法制变革与政治制度变革有着密切联系,枝节或局部改革往往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刘为勇 《理论探索》2015,(3):120-123
由于中央权威的缺失和既得利益官僚阶层的抵制,清末新政改革最终归于失败,这导致清廷体制内的行政改革随时代的"潮流"逐渐滑向了政治体制本身的改革——"立宪"。经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后,"君权是绝对神圣的,但也应服从理性"的"开明专制",遂成为清廷预备立宪的价值取向。"开明专制"的预备立宪价值取向,决定了清廷立宪预备工作选择的方向。由于契合"开明专制"的愿景,官制改革便成为清廷立宪预备工作的最优选项。  相似文献   

14.
王义桅 《党政论坛》2014,(10):13-13
外交新政第一要务,从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入手,着眼周边,着眼于命运共同体建设,从中展示中国外交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邹静颉 《学理论》2008,(24):28-29
20世纪初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发布"变法"、"仿行宪政"的上谕,推行"预备立宪"、"修订法律"等项措施,地方自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之后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各地加以实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地方自治形成了初步架构。作为清末新政重要内容之一的地方自治,是中国近代意义的地方自治的开端,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追溯俄语教育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历史,必须研究俄罗斯文馆、京师同文馆、俄文兴育学堂、俄文学堂、广州同文馆等几个教育机构的教学概况以及在中国俄语教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时间段,以北京和黑龙江这两个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俄语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邱羽 《学理论》2010,(26):165-166
清末宣统年间的户口调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户口调查,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在此次户口调查中,由于各自地位与立场的不同,官绅与民众对户口调查的认识、反响均有不同。他们在这场户口调查中的冲突与调和反应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官绅执行力渐弱,这一切蚕食着清政府的执政力,也是清政府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新一任政府上台,中美关系也迎来一系列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中美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其对华政策的走向如何?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金融危机、奥巴马"外交新政"和其对华政策进行探讨,说明中美关系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3)
在清末政府所渐次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中,仿照西方化组织及训练模式建立起来的新式陆军,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比广宗及莱阳两场民变过程中新式陆军的表现及社会舆论的评价。可以发现,通过展现自身有效的组织模式而区别于旧式军队,新式陆军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与旧军队混淆不清而到泾渭分明的阶段变化。这种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所产生的优势,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渐为时论所认可,并在社会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3)
云南谘议局的运作,标志着云南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开始,也是近代西南边疆政治民主化实践的起点。着重从谘议局的权限与督抚行政的关系、谘议局的经费开支、会期与议案开议、施行的流程做讨论,重塑清廷与云南地方绅民之间的关系,以便从微观层面深入了解省谘议局对近代早期云南边疆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