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战略问题上,城市化战略是一个教训和争议较多的战略。近期关于“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争论依然颇多。“城市化”与“城镇化”,字面上仅一字之别,但在现代化实践中则是两种区别很大的理念与战略选择。“城市化”思路侧重于“城”,主张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城镇化”则侧重于“镇”,主张就地安置农民,通过城镇的发展实现包括城市化在内的现代化目标。众所周知“,城镇化”提法为“十五”计划所采纳,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却让人们始料未及。20世纪末以来,大中型中心城市在我国各地呈现出极大的活力,其规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本主义城市化进行了前瞻性的三重批判和无情的揭露。从历史维度来看,"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从逻辑维度来看,城市化的本质是以资为本,遵循资本逻辑原则;从价值维度来看,虽然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注重人的发展,但资本占有劳动,资本统治人,人始终只被当成城镇化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化批判思想对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亦有重要的启示:摒弃资本逻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的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面发展与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松 《理论月刊》2008,(7):171-173
"农民进城"只是农村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它的实质则是农民生产方式工业化、生活方式城市化、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当代世界发展特别是交通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城市化更多地表现为"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种重要形式.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节约土地、生态良好、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相适应,是一种新型城市化的路子.农村"就地城市化"已经不是理论上的推想,而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两种模式上发展,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人口、土地、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与“三化”并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资产的确权化与资本化、推进全面的均等式的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新世纪我国城镇化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 ,把城镇化提高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城镇化战略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虽然“十五”期间的战略重点是小城镇建设 ,但是 ,这一战略的实施也意味着拉开了我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序幕。这不仅对“十五”期间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今后更长时期 ,乃至我国最终实现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沿革从一定意义上讲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历史。就城市的起源来说 ,最初的城市有两种途径 :一是作为工商业聚集地的城市 ,这类城市通常是…  相似文献   

6.
夏建文 《湖湘论坛》2003,16(6):45-45,47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 ] 这一科学论断 ,把发展与“执政”、“兴国”紧密联系起来 ,突出了发展在执政内容、执政基础、执政方式中的重要地位 ,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执政”和“执政干什么、怎样执政”的问题 ,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容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对共产党执…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性决策,是一项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进程中,我们要把提高执政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在坚持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思想理论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为此,要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把理论学习放在思想理论建设的首位,作为提高能力建设的灵魂所在。一是坚持在系统学习上下功夫。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灵魂,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乡镇企业 小城镇”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县域的工业化城市化,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是不相一致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又间接地发展和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是新时期县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城镇注重发展实业,努力建设“农民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森 《小康》2013,(4):19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就城镇化而城镇化,要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满足他们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化是历史任务,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经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潜力在新型城镇化,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了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工业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按世界银行提供的亚洲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关计量模型计算,1999年中国工业化率为49.73%,城市化率应为42.5%,而实际只有29.92%。“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十五”期间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把推进农村城镇建设作…  相似文献   

11.
董庚 《前沿》2013,(13):90-92
2012年4月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求是》上撰文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7月,在湖北考察时他又强调,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要研究制订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这些观点表明了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背景下国家对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主要思路就是在中央统筹规划下立足于区域经济整合基础上注重内涵和质量的新型城市化.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前20年国家在“规模论”思想争议下的外延式城市化发展模式以及其产生的区域分隔弊端,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正走上注重区域整合的城市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化的一项内容。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制约了现代化进程,也决定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而中国的城镇化模式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国情,即它已是工业化国家,却又是个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因此,发展小城镇将是最佳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论断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党在新时期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这个论断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在新世纪,我们党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深刻认识这个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首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十六大报告指出:“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  相似文献   

14.
葛宪明  郭江山 《求索》2013,(11):238-240
新型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继续,是扩内需和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与之前的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表现的农民职业转换以及由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换都有了新的内涵,它体现出中国"创造"的特色包括农民市民化、城镇产业化、城镇有文化、小城镇升级转型和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最后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把控好尺度和速度以及明晰政府和市场调控空间。  相似文献   

15.
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院士日前在一场关于小康社会与城镇化发展的高峰对话会上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如果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就会使城市化的有利因素变成不利因素——进城农民成为贫民,决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加快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区别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般经验,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是同步进行的。回顾历史,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讨论到探索再到推进的三个阶段,期间出现了"小城镇论"、"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综合发展论"等多种发展思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确定政策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是今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且唯一方向,这一新型城镇化模式将全方位的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智勇 《新重庆》2007,(7):14-15
重庆作为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那么.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突破口应在理念上,统筹城乡发展滥觞于“三农”问题.突破于就农论农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以城促乡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应是城乡互动转化,即加快城市化进程,靠市民化(把农民变市民)解决农民问题;靠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靠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一)城市化的内涵和衡量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三次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Urbanization”一词一般译为“城市化”,主要用于说明国外的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  相似文献   

19.
马关是地道的农业贫困县,经过全县上下几代人为之努力,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内地及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仍然十分缓慢,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农民增收难度更大。“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民不富官施不好或施不了政,民不乐则不可能有执政的良好环境。”居于这样的认识,马关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农业发展经济就上去、农民增收农村就稳定的思想,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以农为本,深入农村、接触农民、了解农事,千…  相似文献   

20.
杜姣 《中国青年研究》2022,(9):44-51+43
研究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城市化的实践机制对透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农民的城市化表现为一种完全城市化状态,新生代农民全方位实现了在城市的空间融入、生活融入以及价值融入。双系家庭合力的资源整合模式是当地新生代农民实现完全城市化的基本机制,体现出中国农民家庭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活力。但这一城市化路径内含着高强度的代际剥削,不是以新生代农民自身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因而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双系父母的强大支持还可能进一步削弱新生代农民的奋斗与进取意识。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去认识这种带有浓厚“代际支持”底色的农民城市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尤其是要发展新生代农民的自主城市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