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作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派,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置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注重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对话协商。吸收传统的话语民主理论、社群主义和结构化理论的思想精髓。其倡导的话语民主、公共能量场和社群主义观点对于研究公民参与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理论对于讨论当前公民参与问题及改善公共行政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发挥公共能量场的作用、真实对话、发展社团和民间组织、发挥公民(市民)论坛的作用、增强社会信任、提升社会资本等途径加强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话语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理论丛林中的最新流派,它以观念和话语为核心分析要素,为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提供了内生性的动态视角,弥补了新制度主义其他流派倾向于静态的、均衡性制度分析的不足,并为公共行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诸多借鉴。然而,话语制度主义自身在解释力、理论适用性、理论身份独立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多学科与学说间的交流和互补对完善话语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否必定能够实现实质的民主?传统封闭的行政系统掌握着“话语”的垄断权,即使公民参与,也至多是一种“伪民主”。“话语理论”,特别是后现代“行政话语理论”,对于构建一种实质的民主,促进公共行政民主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福克斯等人提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先锋派。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采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对现有公共行政模式即官僚制以及其替代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立在真实、真诚、诚实和坦诚的对话基础上的话语理论。该理论不仅为克服西方行政理论的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两难选择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也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当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行政解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后现代性”话语跨领域使用的前提下 ,建立在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和韦伯的官僚制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及后来出现的制度主义、宪政主义、社群主义等替代模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困境。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将公共行政置于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之上 ,构建了全新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这种公共行政的制度设计对于我们建立一个服务型的、人民满意的政府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析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默尔是一位对当代西方行政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贡献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家,本文分别从他对公共行政理论概念的后现代诠释、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探寻等方面对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地对其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和后现代有复杂含义并指涉不同论域,可以"话语"和"制度"两个层面作一解读。中国现代性生成是调节和舒缓"话语"和"制度"内在张力的过程。后现代从"话语"和"制度"层面解构着现代性,但更体现为一种"话语"主张,在"制度"层面不具操作性。后现代作为一种话语,对于舒缓中国现代性实践中的"话语"和"制度"内在张力,起着"嘲讽"和"临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旨在增进区域公共利益的合作治理形式,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以共识为纽带,加强了政府间关系的协调。话语交往主张通过协商交流达成合作共识,它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内在诉求高度契合。从话语交往的视角看,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过程,是各个地方政府广泛深度参与、充分协商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逻辑递进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构筑协商交流平台、完善协商交流规范、健全协商交流的制度保障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的外在话语表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舆论基础。其现实要素包括基础理论、政治立场、哲学思维、话语表述、沟通效果和话语权等。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急需形成党建国际话语的优势,推动从严管党治党,指引党的建设之使命取向。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作出现实回应:守正创新党建话语体系的理论觉悟,站稳人民至上的话语立场,拓宽党建话语表达渠道,以此真正达成对党建话语体系的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旨在处理区域性公共事务、化解分歧和冲突、共享区域公共利益的合作治理形式,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以共识为纽带加强政府间关系的协调。话语交往主张通过协商交流达成合作共识,它与地方政府间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内在诉求高度契合一致。从话语交往的视角看,区域合作共识达成的过程,是各个地方政府广泛深度参与、充分协商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逻辑递进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构筑协商交流平台、完善协商交流规范、健全协商交流的制度保障等路径,三重路径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最终确保区域合作共识的达成过程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推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伟大实践的同时,以话语体系这种外在形式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加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建设,既是我国多党合作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必要且务实的选择,也是打破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应有的选择。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主要解决内外两个问题。对内要提升大众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同度,对外要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更多地理解。要以面向世界的姿态,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揭示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产生的顺序不同,国内协商民主理论或多或少依附于西方话语。通过深入发掘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文化根基、制度基础、理论建设独特性,发现中西方协商民主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我们要加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策不决定关系到政策议程的设置进而影响到政策制定,后现代话语理论对不决定及与之伴随的权力封闭性提出了质疑与挑战。在话语视野中,政策不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缺乏一些人的对话,无法保证话语的真实性。只有政策过程中实现自由、对等、公开的对话,才能避免因少数人对话所出现的官僚制独白,消解政策不决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变迁,现代公共行政成为回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新型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其对政府的管制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现代公共行政所具有的受益导向、参与式管理及其政府服务的民营化价值取向,突出了政府放与管关系协调的管制方式、非强制行政手段与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法学与批判法学关于“权利话语”论争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比较后现代法学与批判法学的异同入手,着重介绍这两种思潮针对西方主流法学关于"权利话语"的利弊、政治性意识形态特征、存与废等问题所展开的激烈论争.这场争鸣昭示,后现代法学并非必然属于某种虚无主义的思潮;后现代法学只是西方权利话语中的"另类"形态;中国的现时国情同样存在着"权利话语"的多元化与制度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在高度不确定性、高度复杂性的社会表征愈发明显的背景下,治理困境与难题凸显。公共行政与官僚制是现代人类社会运转的核心。面对重重治理挑战,政府改革本能地指向了公共组织与官僚制本身。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代表性学者戴维·法默尔的集大成之作《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了现代主义下官僚制的局限性,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后现代主义下的官僚制图景。重读此书,对于我们在新的治理环境下思考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炼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了历史教训。新形势下,立足实践,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容体系,面向世界,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传播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播网络,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形成及时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增强思想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力量的聚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话语权建设.话语权建设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国话语权建设面向国际,旨在应对世界话语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旨在为我国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争取话语权,基础在国内,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话语权的基础即为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中国话语是外在表现,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是内在支撑.这就要求充分挖掘、建设和阐释中国自身固有的话语资源.这些话语资源内含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之中,深刻体现着"四个自信".其中,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是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是争取中国话语权的重要资源,是增强中国话语自信的重要条件,是加强中国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共时态: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不同哲学范式基础上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我们看待公共行政的两个不同视角。现代性所追求的是理性、精确、直观和清晰,而后现代性所倡导的却是想象、模糊、抽象和混沌。在变革的多元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公共行政呈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共时共生的特征。伴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进程,现代化仍然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奋斗目标;而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国公共行政又必须应对后工业时代的挑战,方能适应内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行政的学科发展中,先后形成了宪政主义、管理主义、政策主义等不同的研究取向和理论范式.为了克服管理主义和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理论的局限性,有必要继续重视并阐发宪政主义公共行政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