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中国梦"的讨论要具体化、明确化,为此就要专门化、科学化。那么,民生建设的"中国梦"怎样界定?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看,应该是"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在概念释义、政策制定、投入导向和时机选择四个角度看,这是对普遍福利时代来临的理论反映,是民生建设必须明确的目标。"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是福利模式的新选择。依据我国悠久的思想资源、我们对社会建设目标长期探索的宝贵成果、我们从事的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丰富经验,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福利社会概念的涵义。而底线公平福利模式可以在理念、制度、机制设计和体系建设四个层面,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万国威  李珊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43-49,106
本研究从"多元福利范式"的角度出发,采用SPSS软件对"留守儿童"福利供应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由于福利供应主体的结构性变化,我国"留守儿童"的福利供应同比"非留守儿童"出现了衰减,并深刻体现出我国当前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研究主张加快完善我国国家、社区、志愿组织的福利供应体系,不断充实"留守儿童"的多元福利框架。  相似文献   

3.
建设中国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历史进程、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根本目的和福利水平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建立已经60多年,但就制度特征来说,仍然是"狭义"的儿童福利,而不是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儿童福利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孤儿和弃婴、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大病儿童等群体已经达到一亿以上。但目前中国儿童福利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儿童福利的制度安排明显缺位。未来中国应从国情出发,建构普惠制儿童福利模式,通过"津贴+服务"的形式,在福利供给的目标群体上从特殊儿童向全体儿童扩展;在福利的提供手段上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通过社区平台提供福利服务,注重法制建设,拓展投融资渠道并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5.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儿童福利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综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福利的定义,儿童福利需求及服务,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国儿童福利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析体面劳动与职业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不仅是一种劳动要求,而且与职业福利密切相关,体面劳动的要求也是职业福利的一个重要内容。体面劳动作为一种职业福利,对于现阶段中国底层劳动者群体而言,可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生存状况;而对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而言,可以吸引、激励劳动者。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体面劳动应成为一种普遍福利,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福利。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指出核心问题是,在福利多元化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在福利改革中把福利责任推向市场和个人,而国家的管理在退位。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福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并且借鉴近期东亚发达地区的反思和强化国家福利的经验,明确一个被社会政策学科已经确立的思想:国家福利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补偿并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应该在福利多元化中强化国家福利主导的作用,重构中国国家福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系统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儿童福利立法与政策框架设计的主要问题与基本特征,指明最主要的问题是儿童福利法律框架、政策框架设计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之间相互分隔,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法律与政策框架设计若干基本思路,描绘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框架与服务体系总体图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福利救助有可能引发福利悖论。近年来,我国城市贫困救助被质疑产生了"福利污名"等问题。通过对广州的调研发现,选择性救助政策如城市低保和保障房政策的"标签"效应和"污名"条款及程序加剧了受助者的社会排斥。一是选择性救助方式引发的身份污名,二是"张榜公布"、"邻里监督"等中国特色家计调查引发的程序污名。福利污名的根源在于我国传统的救济并非赋权型的福利政策模式,其重维生管控而轻赋权和服务。破解福利污名的困境,可从两方面入手:在福利价值理念上,提倡从救济向赋权转变,政府应从传统管控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在福利供给策略上,主张用普遍化的政策取代特殊指向的政策,采用更科学隐秘的资产审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指标、社会文化指标以及环境资源指标等方面,利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市的福利水平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个广东的福利水平分布呈"扇状"分布,珠三角所在的圆心角位置福利水平最高,然后向扇形的各个方向福利水平逐渐下降,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福利水平的分布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认清广东不同经济区域福利水平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应加强对低福利水平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异,为实现"幸福广东"以及普惠型福利社会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中国有效实施"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前提条件是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发达成熟的社区组织的存在,并指出了摆脱中国社区福利服务研究困境的可能性出路.  相似文献   

12.
李雄  杨瑾 《长白学刊》2011,(2):73-77
基于对现有法制的反思和社会新问题的积极回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险的立法价值重心逐渐从以给付行为满足生存权的保障转向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社会保险立法的价值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福利"向"工作福利"的重大转变.<社会保险法>在彰显促进就业价值导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借鉴西方福利国家当前社会保险立法转变的有...  相似文献   

13.
福利文化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国特色的福利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制度。本文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福利文化的现实意义、基本内容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配领域凸显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不平等主要是由于权利、教育、医疗、福利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所导致.目前我国实行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应该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所取代,支撑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应为"福利资源公平分配理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由政府基于我国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而向城乡居民提供的由城乡居民普遍享受的一种"广覆盖、低水平、适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走向“福利社会”?——“福利社会”概念辨析及其蕴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社会"与"福利国家"是含义不同的两个概念界定,导向不同的两种制度安排。对于我们来说,追求"福利社会"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工作关注点由GDP增长转向民生建设,注重社会质量的提升,以增进社会福祉这一目标上  相似文献   

16.
尚晓援 《人民论坛》2011,(10):150-151
2010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儿童福利元年",国家对孤儿生活的保障真正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从实物救助转向现金救助。儿童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突破性发展,2011年的两会期间,关于弱势儿童群体的提案数量前所未有。但是,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面临政策研究的瓶颈。关于中国儿童福利发展的几个最前沿问题尤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儿童福利权是儿童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因儿童之为人的尊严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的保障或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之需要的基本权利。中国传统以家庭照顾为基本形式的实现路径既无法破除儿童福利权实现之城乡、区域(省际)以及福利机构与原生家庭的多重二元结构制约,也难以尊重和满足儿童生存和发展之福利需求,因而亟待变革。经研究发现,注重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的协同与国家、社会和家庭等主体的协作是中国儿童福利权实现路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北海 《学习与实践》2007,(12):131-139
通过对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的比较,论文指出,两地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均考虑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要,但香港的服务内容更为系统,武汉的老有所学服务更为发达;香港已经形成政府-社会-商界的三方合作机制,武汉则因"第三部门"还很弱小而尚处于改革阶段;香港老年福利服务覆盖率高,具有"普遍主义"的特征,武汉则呈现"两极化"倾向;香港老年福利服务经费以政府资助和收费收入为主,武汉则是以有偿服务补无偿服务;较之武汉而言,香港老年福利服务队伍具有专业化、高志愿性等特征。论文认为,武汉乃至内地要在完善机构养老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老年社区支援服务体系,其福利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同时防止福利机构过度依赖政府和福利服务"市场化有余,福利性不足"两种极端倾向,并通过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福利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长白学刊》2004,(5):22-25
针对西方国家的福利病,"第三条道路"提出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构想,其指导思想是: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用市场机制激活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通过促进就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入私人要素等措施,使欧美一些国家的福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福利国家改革也面临着很大难题.但"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还是值得推崇的,其改革的方向代表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普遍趋势.福利国家改革为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唐乐 《传承》2008,(18):104-105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是门类繁多的福利政策无疑使国家不堪重负,并容易造成了新的不公正。因此,各国纷纷开始了各种积极地应对措施,以职业福利替补公共福利,从普及性的社会福利向选择性的社会福利发展,从"福利国家"向"社会型投资国家"转变,促进社会福利开支来源的多元化、丰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